我国养老金缺口成因及对策

2016-05-14 17:32李斯文
对外经贸 2016年5期
关键词:延迟退休人口结构

李斯文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改变,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全新挑战。针对我国目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现状,从人口结构、劳动力供给、并轨改革成本方面分析养老保险金缺口的成因,并提出对策建议: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增加养老金的公共财政投入,优化养老保险体系结构。

关键词:养老金缺口;人口结构;延迟退休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5-0129-02

一、引言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医疗与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自195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起,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逐步走向正规化与制度化。截至2012年底,我国基本实现养老体系全覆盖,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建立。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养老金缺口较大,现有资金量不足以维持未来大额养老金的需求。根据财政部公布的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社会基金收入为43088.07亿元,支出38463.97亿元,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减总支出“亏空”3115.33亿元,社保基金收不抵支。与前几年相比,预算亏空程度越来越严重。因此,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弥补养老金缺口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优化人口结构具有重要意义[1]。

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现状

(一)实行养老金“并轨”

养老金并轨是指改变原有的双轨制政策,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和企业职工一样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可以享受同等退休待遇,其养老保障的权利完全平等,这维护了养老公平权,不论是法律意义还是现实意义上,都是一次里程碑式的进步。退休养老金并轨制不仅完善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而且有利于人才的合理配置,保证了社会的公平与稳定。

(二)允许养老保险金入市

在允许养老金入市之前,由于考虑到投资风险以及职工个人对账户无自主权,我国养老金的主要运营方式为银行存款或购买国债,由于本身名义利率收益有限,再加上受通货膨胀影响,造成养老金保值增值效率低下。2015年8月起,我国出台政策允许养老基金低于30%的资产净值投资于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同时国有重点企业改制、上市,养老金可进行股权投资。基本养老金作为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金总额的最大比例部分,允许其投资于市场,对于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具有重大意义。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养老金入市能够获取相对较高的投资收益,有利于健全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弥补养老金缺口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放开“二胎”政策

自2002年我国全面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已基本从高生育率过渡为低生育率,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增速过快,而是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趋于老龄化。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规定符合条件的夫妇允许生育“二胎”。二孩政策的推出是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重、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数量减少的重要举措。同时,放开计划生育政策,提高生育率,从长期看可以有效改善人口结构,推动人口红利的释放,增加我国劳动力市场和养老保险收入的供给。

三、养老金缺口成因分析

(一)人口结构更趋向于老龄化

从养老金的需求层面看,人口结构趋于老龄化是养老金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老龄人口基数大,近些年老龄化速度明显增快,人口老龄化所需保险金资金量已超前于经济发展速度。据统计,发达国家在人均GDP为5000-10000美元时自然进入老龄化社会,而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未能有效应对老龄化加速的现状,呈现“未富先老”的局面。根据目前总和生育率和实际赡养能力的数据预测,2020年,中国可能提前进入超级老龄社会[2]。我国人口老龄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目前我国老龄化年均增速是3%,而人口增速仅为0.66%,2014年我国65岁老年人口数已达1.38亿,占总人口的10.1%;二是人口预期寿命明显延长,存在老年人际寿命长于预期寿命的风险,即老年人口领取养老金的年限延长,需要尽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满足未来大量的养老金需求。

(二)劳动力供给减少

从养老金供给层面看,现有劳动力的养老金缴付为我国养老基金的主要资金来源。劳动力供给的减少意味着缴纳养老金的人数减少,进而养老金的供给来源减少。人口红利一直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但随着社会发展尤其是人口政策的实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从2010年起,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从74.5%一直下降到2014年的73.4%,下降了1.1个百分点。劳动年龄人口量逐年下降,而就业率无明显上升趋势甚至个别年份呈下降状态,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因此养老金供给来源逐渐萎缩,要供养逐年快速增加的老龄人口,无形加剧了养老保险金缺口。

(三)养老金“双轨制”存留的缺陷

2015年在我国实行养老金制度并轨之前,一直实施养老保险双轨制,即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用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企业实行个人和企业共同承担的“统账结合”模式;而机关和事业单位由国家财政拨款,无需个人缴纳。由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长期处于双轨制阶段,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无需个人缴纳养老保险金而是完全通过财政支付,其职工养老金账户上无资金累积或资金积累量不足,但其退休期间会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这就造成了巨大的养老保险资金压力。

四、弥补养老金缺口的对策建议

(一)实行弹性退休制度

在可行的前提下,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可以在根本上缓解养老金缺口问题。适当延迟退休年龄,首先能增加养老金来源,扩大养老金收入规模;其次可以减少当期领取养老金的人数,缩减养老金支出规模。通过这样增加收入减少支出的方式,能从根源上增加养老金的资金积累,也为养老金的保值增值扩充了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缓解养老金压力。根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测算,我国职工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3]。延迟退休政策在理论上是弥补养老金缺口的有效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更需注意:该制度的施行首先应该建立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科学的延迟退休计划,通过政策引导,实行正常退休、延迟退休等不同退休政策的区别待遇,鼓励引导劳动者响应与实施延迟退休政策。

(二)增加养老金的公共财政投入

除了加强养老金本身资金收支管理,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实行财政补贴也是弥补养老金缺口的重要途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共财政对于养老金的投入比例相对较低。但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可用于支持社会保障的资金实力也随之提高,通过财政给付可以强有力地缓解养老保障问题。因此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逐步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合理科学规划养老金支付比例,通过转持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国企上交红利补充养老金等多方渠道补充养老金资金池。

(三)优化养老保险体系结构

除了基本养老保险外,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也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社保基金可达2.5万亿元左右,补充养老金积累仅为0.54万亿元,养老保险体系结构严重失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不健全,第二支柱与第三支柱发展受限,且受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挤出效应”影响。因此我国应通过税收等政策杠杆加以扶持,以促进第二支柱与第三支柱协调发展,从而有效弥补养老金缺口。

[参考文献]

[1]2015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情况[J]. 中国财政,2015(11).

[2]姚冬琴.“银发贫困”危机会来吗?[J].中国经济周刊,2015(1).

[3]曹冬梅,辜胜阻,方浪.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金缺口的对策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15(10).

(责任编辑:马琳 刘茜)

猜你喜欢
延迟退休人口结构
中国人口结构转变下的社会保险发展
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研究
延迟退休政策实施的障碍分析及相关保障机制的完善建议
延迟退休政策对企业员工工作动机影响的分析
延迟退休政策对企业员工工作动机影响的分析
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探讨
二胎政策实施的原因及影响
人口结构对房价的影响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城镇化中人口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