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过程为向导的高职建筑类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2016-05-14 03:34尹鹏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工作过程改革

尹鹏

【摘 要】本文主要以过程为向导的高职建筑类专业课程改革目标作为出发点,并探讨了以过程为向导的高职建筑类专业课程改革途径,以期为提高高职学校学生的专业能力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关键词】工作过程;向导;建筑类课程;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对建筑类设计专业的技术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多。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性时代,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经济效率的最大化,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为社会培养专业技能水平高、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应用性人才。过程为向导的高职建筑类专业课程改革目标和教学方案要以理论知识作为基础,以加强与工程企业之间的合作作为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最终达到为社会培养实践水平与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一、改革目标解析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建筑类专业课程改革就是在传统的建筑设计课程体系上进行几方面的改革,根据高职建筑学专业实际情况和学生共性发展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其改革目标包含的内容如下。

第一,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工作环境。学校将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和教学体制改革的步伐,改变传统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化、多元化的教学工作环境。比如根据建筑专业教学内容和学生个性发展要求重新规划和布局设计教室,并模拟工作环境进行不同部门的环境改造。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个人能力,将其编入相关的工作部门,学生就带着愉悦的心情在自己感兴趣的工作部门学习和工作,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和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都可以在与之对应的工作部门通过加强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等方式提高专业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使低年级的学生在高年级学生的熏陶下尽快融入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使其在心理上能够尽快接受社会生活。

第二,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专业设计课程体系。其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工作环境调整和优化工作督导方案和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是高职建筑类课程改革的重心,其课程改革活动主要是围绕实践应用、建筑设计课程、实践环节设计、建筑设计基础、建筑技术等内容而展开。高职建筑类专业课程改革体系的构建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系统模拟训练中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提高工作经验,缩短他们毕业后的工作实习期。

二、以工作过程为向导的高职建筑类专业课程改革

(一)教学环境的改革

针对高职建筑类教学环境问题,可以从教室布局和企业环境模拟训练这两方面入手。将课堂教学与企业环境模拟训练进行有机结合,依据企业的要求和教学内容重新规划和布局教室,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个人兴趣对教室进行分类。比如建筑设计工作室、建筑预算工作室、建筑业务工作室等,以企业文化作为工作环境的工作理念,以企业运作模式作为模拟工作教学环境的教学方式,为高职建筑类专业课程教学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企业环境。在这个功能区明确的工作环境中,无论是高低年级之间的交流还是学生学习企业文化,都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如图1所示。

(二)课程体系的改革

建筑类专业课程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将所学理论知识熟练地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为社会培养应用性人才。应用性人才的培养需要结合学院“3+1”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细化和调整。在校内的课程教学以“3+1”模式为主,校外实训基地则以“3+2”模式为主。“3+2”模式的外在表现形式主要以规划实训要求、探讨毕业生就业方向为主,以根据建筑类专业培养方向及目标为辅,进而保障实训的有效性。简而言之,就是构建校企联合机制。联合实训基地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首先,参与高职联合的企业应该在同行业中具有权威性,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同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其次,相较于其他行业而言,参与高职联合的企业制定明确的规划,包括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战略计划等等。另外 ,该企业的文化理念与高职推崇的教育理论应该一致,企业管理体制必须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管理机制,为实训的展开提供制度保障。最后,企业应该具备专业素质高、专业技术强的管理人员,为实训的高职学生提供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帮助。另外,企业的研发人员要树立创新型思维模式,推动建筑开发项目的进步与发展。

就“3+1”人才培养模式而言,主要是针对高职学校建筑内专业的毕业分数和专业学分进行细化和调整。调整后的建筑类专业毕业学分为193分,其中基础课为61.5分,专业课为28.5分,实践课为48学分。从这个学分比例分配可以看出,高职学校注重学生的实践课程,且对专业课程进行了适当地调整。由于高职学院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不满五年,因此无论是学习时间还是实践时间,都比较紧凑。学生要想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增加实践机会,除了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做做兼职之外,学校通过增加实践教学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和交流机会,在保障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保障以工作过程为向导的课程体系改革效果。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建筑类专业课程考核方式而言,不再是传统的“一对多”教学和辅导模式,而是以“一对一”、“一对组”、“自由交流”等方式展开课程辅导教学。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毕业指导,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在不断交流与学习中展开专业知识探讨。把话语权留给学生是增加学生之间交流机会的最好方式。传统的建筑教学模式是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记录为辅,教师的讲解时间基本占据整节课堂的全部时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实践机会少之又少。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把教学方式模式化,没有认清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考评方式则是让学生自主地考评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自主思考的意识得到提升,思维就更能放得开。一旦在独立思考和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与教师交流,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主动联系学生的格局。学生在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学会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评判学生的设计作品时,应该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评价模式,在符合高职学院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中提高学习效率,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由此一来,学生、教师都参与评价模式中,不仅可以凸显设计的创新思维成果,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结束语

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要建立在学生的兴趣和个人能力基础之上,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个人能力重新规划和布局教室,通过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实现校企联合发展的目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协作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卢士华,叶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03:15-17.

[2]刘春泽,陈玄令.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利弊分析——以高职建筑类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0,01:51-52.

[3]裘俊彦.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以机械工程综合设计与综合实训课程为例[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4,02:33-37.

[4]艾小玲.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专业基础课改革与实践研究——以《模具材料及热表处理》课程改革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64-67.

[5]高世杰,郝双双,李敏.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机制专业“工程力学”课程改革初探[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4:65-67.

猜你喜欢
工作过程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基于工作过程MOOC的激励性原则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实践类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