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锐把握教育契机,生成主题活动课程

2016-05-14 04:12刘晶晶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葵花屋顶彩虹

刘晶晶

主题的“生成”是很大一部分幼儿教师的困扰,尤其是农村教师。在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情况下生成主题,简直是困难重重。作为一名农村幼儿教师,在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些生成主题的策略,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幼儿教育主题活动生成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不断创新的教育理念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为幼教改革指明了方向,《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应运而生。它打破了传统的分科教学模式,把《纲要》中要求的五大领域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按照“主题”的形式呈献给幼儿。这种新的模式在实践的过程中为教师提供了很大的创造空间,主题的“生成”也使教育内容更加符合幼儿的兴趣。与此同时,新课程也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儿童的兴趣与需要“生成”新的内容,具备驾驭主题的能力。

主题的“生成”是很大一部分幼儿教师的困扰,尤其是农村教师。在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情况下生成主题,简直是困难重重。作为一名农村幼儿教师,这些困难也曾经让我一筹莫展。在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我逐渐摸索出一些生成主题的策略,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一、依赖预成主题,生成新的主题

主题内生成活动难度小,扩展空间也小,只需教师灵活把握幼儿的兴趣点即可。这样既可以尊重孩子的兴趣,又可以尽最大可能扩展教育空间。

如在开展“盖房子”主题时,幼儿对“金色的屋顶”这个故事很感兴趣,尤其是对屋顶飞走后小女孩会遭遇的情况进行了种种猜测,我及时抓住了这个教育契机,生成了“屋顶的奥秘”主题活动。利用卡纸制作了房屋的模型;用矿泉水瓶做“人工降雨”的工具;和幼儿共同搜集建造屋顶的材料以及各式各样屋顶的图片。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简单的了解了屋顶的形状、作用、材料,并创作了主题绘画“我设计的屋顶”,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具可以很简单,但是一定要准确、直观、有实效。

二、因地制宜,生成新的主题

根据地域特点开展主题活动,在教育资源方面会比较充沛,对于幼儿来说也更容易接受,还可以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我们的家乡盛产葵花,与葵花相关的产业也很兴盛。以前,我们的班级每年冬天都要靠烧瓜子皮取暖,孩子们围炉取暖的时候我灵光一闪,决定和孩子们进行一次“取暖方式大调查”。一天以后,调查有了结果,孩子们搜集了好多种取暖方法,暖气、空调、煤炉、火炕,等等。我又提出了新问题“哪种取暖方式是在我们这里有而在其他地方很少见的”?“烧瓜子皮”,一个孩子说道。我及时给予他肯定,夸赞他细心观察。接下来,我布置了新的任务——调查一下我们这里为什么会用瓜子皮取暖。第二天,孩子兴冲冲的对我说“老师,我妈说咱们这里种了好多好多葵花,还收购了很多很多葵花,都扒成瓜子仁卖给外国人了,剩下的瓜子皮就烧火了”。还有的小朋友带来了本地出产的五香瓜子和大家一起品尝。随着调查结果的产生,一颗爱家乡的种子也在孩子们小小的心房里萌芽。

三、根据幼儿的需要,生成新的主题

农村幼儿相对于城市幼儿来说知识面要窄很多,甚至有一些常识性的知识都不了解,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幼儿,抓住时机,开展有效地教育教学活动。

一天清早,我来到班级,一个小朋友迅速地向我跑来,“刘老师,你刚才看见彩虹了吗”?“看到啦,很大很漂亮”!我随口答道。“彩虹是水果做的吗”?这个问题让我觉得很好笑,我摇摇头。他又问“那彩虹是用什么东西做的呀?他有七种颜色吗?为什么我只看到四种”?孩子的这一连串问题让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于是,生成了主题活动“做彩虹”,及时地解决了幼儿的疑问。

布置教室的时候,我在班级的墙壁上挂了一张晴雨表,向孩子们预报天气以及穿衣指数,孩子们看了看,问“老师,这是啥”?我这才了解到他们不看天气预报,也不认识气象图标,为了弥补这方面知识的欠缺,我设计了主题活动“小小气象员”,不但让幼儿认识了气象图标,而且会运用气象图标进行简单的统计。

在实施主题中,并不是幼儿的所见所闻都可以生成主题,主题的生成是有依据的。兴趣的需求、价值作用,教师只要紧紧围绕这些依据,以这些依据为出发点,那么,生活中处处都是教育。

参考文献:

[1]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葵花屋顶彩虹
葵花田
风筝连着屋顶的梦
葵花加油站
葵花点穴手
夜晚的葵花
Read for fun
乐于助人的彩虹花
为什么雨后会有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