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物流便利化与贸易发展协同关系研究

2016-05-14 13:01李慧徐庆任丽娟李晖
经济师 2016年5期
关键词:贸易

李慧 徐庆 任丽娟 李晖

摘 要:物流便利化会显著平衡地区差距、带动城市化、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文章在选取2003—2012年相关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系统的物流政策评价体系,深入分析山东省物流便利化水平,探索物流便利化与贸易发展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物流便利化水平一直不断提高,其物流贸易类型逐渐由贸易滞后型向物流滞后型转变,其物流贸易弹性除个别年份外也不断增大。最后,文章基于物流政策视角对提升物流便利化水平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物流政策 物流便利化 物流贸易弹性 贸易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021-03

一、前言

企业发展依然受物流成本的严重制约(李巧云、孙文军,2010),物流水平的提升将显著平衡地区差距、带动城市化、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季小立、阎立,2014)。目前,国内外主流研究大多聚焦于宏观层面国际贸易与物流间的关系,鲜有文献在中观区域层面对物流与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且目前已有文献在物流指标的选取上几乎无一例外的采用单一性指标,如货物吞吐量、货物运输量、网络里程数等,单一指标衡量的有效性值得考究;再者,物流政策作为制约物流发展的关键,并未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对此,针对上述三点问题,本文将以山东省为例,通过参考OECD衡量贸易便利化的方法及世界银行物流绩效指标(Logistics Performance Index,简称LPI)的选择依据,构建可量化的物流政策评价体系,进而构建包含物流政策指标的物流便利化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实证研究山东省物流与贸易发展间的关系,以便切实推动贸易结构升级,增加贸易额,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以及为我国其他各地区制定物流发展战略规划提供参考。

二、区域物流政策评价体系构建

研究物流便利化与贸易水平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物流政策评价体系的构建。鉴于目前鲜有文献将物流政策这一核心指标进行量化,本研究借鉴OECD衡量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方式,构建可量化的物流政策评价体系。OECD分析各个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时,一般以服务贸易限制指标(Services Trade Restrictiveness Index,简称STRI)数据库的方式,即将难以量化的指标如文件审批程序复杂度按相关制度对其描述的复杂程度,在一定区间内进行划分。

近年来,山东省颁布了诸如《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指导意见》、《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办发〔2011〕38号文件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本文将选取2003年到2012年省政府办公厅文件作为研究样本,在遵循指标选取科学性、关联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等原则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的中国物流产业政策体系(舒辉,2009)、世界银行LPI以及OECD的服务贸易限制指标,并结合山东省办公厅颁布的物流相关文件,确定符合物流政策便利化评价体系的各层细化指标。为此本文建立了如表1所示的政策评价体系:

通过借鉴王伟(2014)、张国兴(2014)、OECD服务贸易限制指标的量化方法,将第三层指标量化加权;在计算第二层指标得分时,采用加权平均的方式,其中权重由算数平均确定;在计算第一层指标得分时,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各因素因子载荷及权重,第二层指标权重大小见表2;由表2的权重加权平均可得第一层指标“支持性政策”、“基本管理政策”和“引导性政策”各年份的得分,进一步将数据加权平均得历年“物流政策”的总得分,具体各指标得分情况见表3。

由图1可以看出,2003—2012年期间,山东省物流政策发展趋势呈现出S型,即在最初物流政策水平较低时,其增长速度也较慢,后随着物流水平不断增加,其增长速度也不断增大,最后物流水平增加到一定高度时,其增长速度又缓慢下来。具体而言,自2004年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及山东省政府颁布《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振兴服务业的意见》后,山东省开始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物流政策便利化水平增长速度加快;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严重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额,为刺激经济增长,2009年2月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物流业调整振兴计划;同年5月,山东省根据自身情况,颁布《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现代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的通知》,支持物流产业进一步发展,物流政策便利化程度得到高速增长;自2010年第四季度起,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物流政策便利化增速也随之放缓。

三、物流便利化与贸易发展协同研究

在衡量贸易系统、物流系统相关关系时,设f(x)和g(y)分别代表贸易发展系统和物流发展系统的发展水平;αi代表贸易发展系统中第i个指标的权重;βj代表物流发展系统中第j指标的权重,其大小为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的因子载荷归一化后的数值(具体权重数值见表4、表5);xi在充分参考张宝友(2012)、欧阳小迅(2012)、陈宸(2013)等学者研究成果基础上,选取能够代表贸易系统发展水平的五项指标,即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贸易费用投入,yj在充分参考程民选(2007)、张宝友(2009)、彭勇(2013)等学者研究成果基础上,选取能够代表物流系统发展水平的六项指标,即从业人员数量、物流费用投入、货运量、港口吞吐量、固定资产投资额、货物周转量和政策得分,和均为采用去量纲方法处理后的无量纲数值,最后得两系统发展水平f(x)=αixi、g(y)=βjyj。在此基础上,将两系统进行对比分析:若f(x)>g(y),则说明物流系统发展相对滞后;若f(x)

由表6我们可以看出,2003—2006年间,山东省物流贸易类型属于贸易相对滞后型,自2006年之后,除个别年份(2009年与2010年),山东省物流贸易类型属于物流相对滞后型。这可能是因为最初山东省贸易水平相对较低,随着山东省对经济、贸易的愈加重视,其贸易额大幅上升,尽管山东物流发展水平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相比之下物流发展依然相对滞后。进一步绘制物流发展水平与贸易发展水平相关关系图,如图2所示。

一般而言,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在系统发展最初阶段,资源投入对于系统发展水平的提高是缓慢的,随着系统发展,资源投入对于系统发展水平的提高不断加快,最后当系统发展到一定水平时,系统发展水平逐渐趋于平缓,其成长曲线一般呈现为“S”型。但根据图示,山东省物流贸易关系并未呈现“S”型,这可能是因为样本时间选择导致的;同时,根据图示我们可以将山东省物流贸易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3年至2006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物流对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即物流贸易弹性相对较高且稳定;第二阶段是2007年至2008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物流对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有所下降,即物流贸易弹性相对下降,这可能是因为这一期间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贸易行业并不景气,即使不断加大物流发展投入,贸易发展水平在其自身需求不断下降以及负外部性的影响下,虽有提高,但效果不明显;第三阶段是2009年至2012年,这一阶段物流对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即物流贸易弹性不断增大,这可能是因为随着经济发展,物流已成为制约贸易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进一步提升山东省物流便利化水平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物流水平是制约贸易发展的瓶颈之一。对此,本文在选取2003—2012年相关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系统的物流政策评价体系,深入分析山东省物流便利化水平,探索物流便利化与贸易发展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物流便利化水平一直呈上升趋势,山东省物流贸易类型逐渐由贸易滞后型向物流滞后型转变,且除个别年份外,山东省物流贸易弹性逐渐增大,即物流对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强。物流政策是制约物流发展水平的关键,因此,提高物流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健全物流发展环境,促进贸易、物流共同发展。根据本文的研究,物流规模对于贸易的相关性最为显著,对于通过物流发展实现贸易的飞速发展,当务之急是释放企业物流需求,而物流需求的提高要在物流便利化环境下实现。对于政府而言,首先要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实现管理的便利性,从开办企业到企业经营,通过简化流程手续,实现经营便利化、投资便利化、进出口便利化;其次要加大人才、土地、财政政策的支持,加大物流行业信贷支持力度和担保倾斜度,实现企业税费的减少,在综合培养技术型、专业性人才的基础上,对资源汇集,产业聚集等给予支持。

第二,适应转型战略,实现贸易、物流飞速发展。根据本文的研究,当前我国正面临经济战略转型,从最初鼓励制造业和服务业联动发展到现阶段大规模多数量建立自贸区,政府要根据经济发展的实时要求,充分发挥引导性政策的作用。建立示范企业,鼓励其进行品牌建设通过建立多式联运物流通道工程系统实现产业结构的引导;通过划分节点城市,对物流发展区域布局进行规划实现空间布局的引导;鼓励外商合作,港口战略联盟,电子口岸优势互补实现交流与合作的引导;通过奖励及许可证等方式实现绿色物流以及物流安全的引导。

第三,着眼政策。引导,推动贸易、物流协调发展。山东省政府可以从行业协会的角度出发,通过行业协会的公益性服务,全局掌握物流系统的供给与需求水平。政府不仅应当给予其财政支持,也应当赋予行业协会在咨询、协调、沟通与服务方面的职能,使行业协会真正成为政府与物流企业间、物流与贸易产业之间的纽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与自律,协助政府一同推动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实现物流产业与贸易产业、与整体经济形势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宝友.现代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我国1995-2004年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9(01):39-46.

[2] 高秀丽,孟飞荣.广东省对外贸易与国际物流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21):86-90.

[3] 吴静,胡大华,刘传勇.湖北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统计与决策,2008(03):129-131.

[4] 欧阳小迅,黄福华.我国物流业与国内外贸易动态关联性研究——基于VAR模型和VEC模型的经验实证[J].财经论丛,2012(04):9-14.

[5] 张宝友,肖文,孟丽君.我国服务贸易进口与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关系研究[J].经济地理,2012(01):102-108.

[6] 丁思颖,饶光明.区域物流便利化理论分析与指标构建[J].统计与决策,2008(23):59-61.

[7] 成耀荣,胡小文.物流政策的制定及其评估方法研究[J].综合运输,2004(02):33-36.

[8] 夏春玉.中国物流政策体系:缺失与构建[J].财贸经济,2004(08):45-50.

[9] 王伟.基于引力模型的贸易便利化对东亚区域贸易影响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5(03):159-161.

[10] Devlin J, Yee P. Trade logistic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case of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J]. The World Economy, 2005,28(3):435-456.

[11] Nguyen H, Tongzon J. Causal nexus between the transport and logistics sector and trade: The case of Australia[J]. Transport Policy, 2010,17(3):135-146.

[12] Hausman W H, Lee H L, Subramanian U. The impact of logistics performance on trade[J].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3,22(2):236-252.

[13] 周启良,湛柏明.物流对珠三角地区对外贸易作用的实证研究——基于改进的贸易引力模型[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05):77-81.

[14] 舒辉.物流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5] Borchert I, Gootiiz B, Mattoo A. Guide to the services trade restrictions database[J].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2012(6108).

[16] Borchert I, Gootiiz B, Mattoo A. Policy barriers to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evidence from a new database[J]. 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2014,28(1):162-188.

[17] Kalinova B, Palerm A, Thomsen S. OECD's FDI Restrictiveness Index[J]. 2010.

[18] Mohamed Ali Marouani,Laura MunroAssessing.Barriers To Trade In Servises In the Mena Region.OECD Trade Policy Working Paper.2009.

[19] 王伟.山东省农村居民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J].东岳论丛,2014(10):155-158.

[20] 张国兴,高秀林,汪应洛,等.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测量、协同与演变——基于1978-2013年政策数据的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12):62-73.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2012.

[22] 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年鉴[M].中国财富出版社,2003-2012.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 山东青岛 266071)

[作者简介:李慧(1993—),女,硕士,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徐庆(1962—),男,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任丽娟(1979—),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李晖(1984—),女,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经济预测。]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促进内外贸易 创新公共服务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贸易融资应防患于未然
穿透虚假贸易融资
中美贸易磋商再起波澜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2016年中俄贸易有望实现正增长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