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对贵州美丽乡村建设的综合效应分析

2016-05-14 08:33向富华陈平祥
经济师 2016年5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城镇化

向富华 陈平祥

摘 要:美丽乡村建设是贵州后发赶超的农村版实践,然而在当前其必将置之于城镇化的现实背景下考虑。文章分析了城镇化对贵州美丽乡村建设的综合效应,剖析效应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 美丽乡村 综合效应

中图分类号:F3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131-02

一、引言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乡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乡村各种环境为代价,从农民利益出发,涵盖整个乡村,实现城镇与乡村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一部分,最早可以追溯到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美丽乡村”第一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上。其实“美丽乡村”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体现和实践。十八大报告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新型城镇化是大势所趋,对解决当前贵州省“三农”问题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利用城镇化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正面效应且抑制其负面效应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城镇化对贵州美丽乡村建设的综合效应分析

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城镇化的推进一方面有利于乡村的建设与发展,一方面又制约着美丽乡村的建设步伐。

(一)城镇化对贵州美丽乡村建设的正面效应分析

1.城镇化有利于乡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城镇化使农业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这种就业结构的转换本身就是产品结构变化与调整的直观体现。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变的过程是潜在消费需求转变为现实消费需求的过程,随着需求的扩大和经济密度的提高,社会的分工和需求的层次不断变化升级,刺激着乡村产业结构的不断发展与变化。

2.城镇化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当大多数乡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留在土地上的农民可以通过土地承包政策的调整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与此同时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还会带动农产品需求市场的扩大,促进农产品市场供求格局的改善,直接提高农民收入;城镇化的顺利推进还会增强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直接或间接改善农村、农业的生产环境,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3.城镇化有利于乡村和谐。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矛盾,而我们会针对这种矛盾,制定各项方针和政策,促进城乡文化的协调和交融,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扩大乡村居民的参与渠道,严格征地制度,建立和完善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和对无收入来源农民社会救助机制,坚持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坚持城镇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合理、集约利用土地、水等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集约式发展的道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4.城镇化建设有利于乡村人才的培养。城镇作为一个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吸引了大批的乡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谋出路,经过技术岗位的锻炼,许多农民工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变成了技术工人,有的人甚至成为了工厂不可或缺的高级技工。城镇里还有许多电大、夜大等学习机会,而且农民工的子女也获得相对较好的获取知识的机会,这对于乡村人才的培养做出了贡献。同时,乡村人才的培养,不但有利于农民素质的提高,也可促进乡村面貌的改善。

(二)城镇化建设对贵州美丽乡村建设的负面效应分析

1.城镇化建设造成乡村劳动力短缺。相对于乡村来说,城镇集中了大量的经济、文化、科技资源,也造就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大量年轻的不管知识水平高低的中青年,迫于生活压力转移到城镇而不愿意在乡村发展,同时加上乡村环境的恶化,使得许许多多村寨只有老人和孩子,不见年轻人。这就造成了很多问题,使乡村可耕作土地的营养流失和荒芜,影响农业产业化进程,同时使粮食保产增量受到冲击,更严重者,造成乡村原始村寨的消失。

2.城镇化建设对乡村环境的破坏。当前,贵州省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极大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但是长期以来,在农村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过程中,一些地区对生态环境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着单纯追求GDP增长的倾向,大规模不合理利用土地、对矿产资源和自然资源掠夺性开发、工业污染程度加大、地区性气候被人为改变等问题日趋严重,为获取经济效益而牺牲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

3.城镇化建设造成乡村资源的流失。城镇化不但造成了乡村人力资源的流失,还使乡村的其他资源直接或间接地流出乡村。首先是资金的流失,由于城镇的投资机会较大,许多有钱的年轻人选择到城镇投资相对来说比在乡村收益大,加上乡村的各项政策措施不完善,进一步对乡村资金没有吸引力;其次是技术的流失,由于城市回报率较高,市场宽广,各项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乡村的技术也愿意到城市进行投资;第三,自然资源的流失,有一些自然资源,由于城市的需求较广,很多在政府的干预下,流向了城市,但是农民真正得到的实惠不多。

4.城镇化破坏了城乡的均衡发展。城镇集聚了大量的优势资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向城镇聚集;相对于城镇,乡村失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产业聚集在城镇,城镇的基础设施比乡村先进和完善,城镇的公共服务体系发达完善,大量的教育、培训机构聚集城镇,这使得乡村发展缺乏动力,缺乏竞争力。

三、城镇化对贵州美丽乡村建设综合效应的原因分析

城镇化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效应是有多方面的,要统筹好城乡的建设,就要对城镇化给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综合效应的原因进行分析,既要认清产生正面效应的原因,又要看到产生负面效应的原因,这样才会使我们在推进城镇化建设时利用好其正面效应,又可以让我们去制定政策措施,预防城镇化对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城镇化对贵州美丽乡村建设产生正面效应的原因分析

贵州是一个相对全国来说比较贫穷落后的省份,城镇化的发展带给美丽乡村的效应更多,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城镇化带来了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过去贵州主要是以从事农业为主,城镇化的发展,第二三产业不断进入,经济发展模式不再单纯的依靠农业,从而转向依靠第二三产业的支撑,有利于第一产业的发展模式调整,发展高效农业,节约农业,生态农业。

2.城镇化使人们的生活观念得以改变。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各种观念的进入,不但影响城市,也影响乡村,乡村居民也希望追求美好的生活,在外务工的农民,回家之后就会把居住环境进行改造升级,同时为了方便,更多的人选择选购私家车,这不但有利于乡村面貌的改善,也有利于乡村市场的打开,同时,更多人倾向于绿色化、健康化的生活。

3.城镇化的管理理念渗透到了乡村。在城镇化过程中,各种矛盾的出现,也为了城镇化的更好发展,会出现各个政府部门职能进行改变重组,这些经验,会被乡村的政府或者群众所学习,有利于改变更好的服务群众方式,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加强乡村文明。

(二)城镇化对美丽乡村建设产生负面效应的原因分析

1.城镇化使企业流向城市。乡村主要是农业经济,大部分农民只能勉强吃饱而闲钱不多,购买力不高导致市场不大,乡村通达性低导致交通困难以及运营成本大。

很多乡村在吸引投资政策上并没有多大的优惠,同时由于一些乡村干部存在腐败等行为以及村民的传统习惯影响,使原本已经引进的企业运行困难或建设到一半而半途而废的比比皆是。

2.城镇化使购买资金从乡村流向城市。乡村比较分散,经济来源是基本上单纯的农业收入,其他收入相对所占比例较小,人民相对来说没有城镇居民富裕,购买力相对较低,城镇化以后,加速使很多具有购买能力和购买愿望的人流入城镇,使原本不大的乡村市场进一步缩小。

3.城镇化使人力资源从乡村流向城市。城镇化使乡村人力资源流向城市,特别是乡村建设型人才和创新性人才,使原本就缺少人才的乡村想要得到经济发展更加举步维艰。许多企业在进入乡村之后发现找不到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甚至单纯的工人,而城镇的又不愿意去就业,造成本来人力资源丰富的乡村的企业出现一个尴尬情况。

4.城镇化加剧乡村环境恶化。乡村本来就是一个环境脆弱的地方,在贵州石漠化比较严重,更容易引起环境问题,过去由于人多地少,使得乱砍乱伐情况严重,由于管理不规范,出现很多乱开采等情况,有些地方,由于县乡政府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不注重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导致环境情况比较严峻,使得在环境方面的投资吸引力大大下降。

四、推动城镇化带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那么,怎么发挥城镇化的正面效应,规避城镇化的负面效应,从而推动城镇化带动贵州美丽乡村的建设呢?

(一)制定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

综合考虑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耕作半径、生产用具存放、生产用房、家禽家畜养殖等多方面的根本需求来进行。在对各村的地理环境、风俗风貌、产业布局、人口结构等相关因素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打造“一村一景”,宜居、宜游、宜业美丽乡村为目标,科学论证,合理规划集中连片居住点,采取市场运作,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风貌造型、统一房屋建设、统一设施配套。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配套、制度创新是保证

加大扶持力度,在村庄环境整治、小康示范村和贵州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贵州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全面整合乡村危旧房改造、农房风貌改造、政策性移民搬迁(库区、生态、扶贫、以工代赈)、天灾避让等政策,打捆使用各项政策资金,确保搬迁农户稳得住、搬得出、住得下。对于乡村专业合作化经济组织、特色“农家乐”、乡村休闲农业、乡村土地流转、农业科技研究与成果转化、社会力量参与贵州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应给予税收优惠。

(三)政府政策多向乡村倾斜

贵州城镇化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全省经济在全国排名倒数,乡村更落后,而贵州是一个山多的省份,城市化的建设离不开乡村的支持,全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乡村经济的支撑,只有政策向乡村倾斜,才会吸引更多省内外的企业到乡村发展落根,才会让乡村居民有奋斗的动力。同时,政策向乡村倾斜,才会逐渐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实现各项制度的公平,实现社会的和谐。

(四)对愿意下乡开设基地的企业实行优惠

建设美丽乡村,离不开企业的支持,政府应当对愿意下乡开设基地的企业实行各方面的优惠,但是这种企业也要经过严格的把关,不能引入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而是应当引入对环境好的企业。在乡村引入企业,实现更多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五)对在外就业人才鼓励其回乡就业和创业

乡村人员出门务工,主要是家乡没有好的就业处和创业支持,同时,外出务工人员在技术上掌握了一些先进技术和在资金上有一定的积累,出台一些政策,引入企业在乡村发展基地,既能给企业带来人才,又能给农民工实现家门口就业从而减少一些社会矛盾;给以愿意回乡创业人员政策上、资金上、税收上以及土地使用上的优惠,吸引在外务工人员和在外创业人员回乡创业,加速乡村经济的发展步伐和发展活力。

(六)政府牵头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环境改善工作

首先就是要修路,只有公路通了,各项物资和各种人才才能进来和出去;其次,做好教育投资,不但是基础教育,还有职业教育等各种技术人才培训机构;第三,做好其他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医疗、通讯、网络、社会保障等,只有各项公共基础设施得以健全,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人才到基层去。除此之外,还要解决好乡村的环境问题,不但要山清水秀,还要村容整洁,通过政策引导使人们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切实做好生态林的建设,做好退耕还林工作和退耕还牧工作,发展节约型农业和可持续性农业以及生态农业,切实通过一系列政策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卫星.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4(1)

[2] 安建新.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研究[J].宏观经济,2013(26)

[3] 曹雪平.城镇化建设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和促进[J].农业与技术,2013(2)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 贵州贵阳 550025)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城镇化
“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2016年年会在海南博鳌开幕
绿色建筑在美丽乡村中的运用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让老年农民挑起城镇化的重担?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