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2016-05-14 09:36赵春广郝英刘丽英
经济师 2016年5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综合素质

赵春广 郝英 刘丽英

摘 要:文章在论述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同时,对综合素质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修正,并引进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10名大学生进行的综合素质评价,取得较好的评价效果,能够适应新的时代特点。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素质 模糊矩阵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197-03

一、引言

应用型大学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求突出实践和强化应用,“应用”是应用型人才的核心,应用型人才培养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的。这里所要求的“能力”不仅仅是岗位能力,更应是职业岗位适应能力;不仅是专业能力,也是综合能力;不仅是就业能力,更应是一定的创业能力;不仅是再生性技能,也是创造性技能。这里所要求的“技术”是在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上,超越于一般技能,具有一定复合型和综合性特征的技术,不仅包括经验技术,也包括理论技术。

应用型人才既不同于学术型人才,也不同于高职高专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相比,前者强调应用性知识,后者强调理论性知识;前者强调技术应用,后者强调科学研究;前者强调专精实用,后者强调宽口径厚基础。与技能型人才相比,前者强调完整、系统,后者强调够用、实用;前者强调“动脑”、“智力型”;后者强调“动手”、“体力型”;前者强调“创造性”,后者强调“规范性”。

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高等学校规范管理的需要,是新形势下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生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已有制度框架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引导学生按照学院既定的培养目标和计划,参与并完成各教学环节的学习任务,最终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是高校规范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对其有力引导,可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任何一所高校都应该对人才的培养有明确的定位,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由高校的定位决定。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能对人才培养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通过对评价指标权重的设置和调整,可以激励学生有目的地强化某些素质和能力,从而更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大学生建立一个系统的评价体系,全面地、合理地评价大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可以为大学事业的建设改革理出一条明晰的线索来。如果能够建立一个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不断的完善,将为大学教育提供一个较为可靠的参考,或许能够为大学教育的改革指引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新时代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全新要求,是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理论水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的要求。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持续的改进、不断的完善才能发挥其最佳作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本科应用型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相应地制定一套科学性强、可操作性强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该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及评价方法

本文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当今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结构进行剖析,建立了客观全面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评价方法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项指标进行科学归类,并运用模糊评价模型,对学生给予客观的评价。

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必须包括一些基本素质,本文具体设计为5个一级指标,分别是: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人文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每个一级指标分别包含几个二级指标,具体来说,思想政治素质包括以下4个二级指标:爱国守法、诚实守信、尊重他人、集体观念;文化素质包括以下4个二级指标:专业课成绩、公共课成绩、社会实践成绩、证书考试成绩;能力素质包括以下5个二级指标:语言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调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人文素质包括以下3个二级指标:人文社科知识、文艺修养水平、组织表达能力;身心健康素质包括以下3个二级指标:身体健康状况、体育综合成绩、心理健康状况。本文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有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

在评价模型中,有待于引入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方法科学处理指标数据。随着高校对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和探讨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也将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能够体现大学生的能力、技术等。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德尔菲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基于BP神经网络的评价法等。本文所选用的评价方法是模糊层次分析法。

为方便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给出了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见图1),显示为四个层次,从上到下依次是目标层、主因素层、子因素层、评价对象层。对于主因素层、子因素层两层的指标,可以通过分析模糊矩阵结构赋予不同的权重。

三、指标的权重计算

(一)主因素层的权重计算

本层有5个一级指标,设X1、X2、X3、X4、X5分别表示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人文素质、身心健康素质5个指标,在征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运用1-9标度法可建立相应指标间的对比矩阵A。其中aij是A的元素,表示两个指标Xi和Xj重要性程度的比值。

求解矩阵A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得:

A=1 1/2 1/3 2 22 1 1/2 3 33 2 1 4 41/2 1/3 1/4 1 11/2 1/3 1/4 1 1

最大特征值为5.0364,其他特征值均小于0,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为(0.2906,0.4890,0.7881,0.1664,0.1664),对其进行标准化为(0.153,0.257,0.415,0.0875,0.0875),根据矩阵理论及特征值情况,故X1、X2、X3、X4、X5的权重依次为0.153,0.257,0.415,0.0875,0.0875。

综上,主因素层5个一级指标的对比矩阵和指标权重如表1。

(二)子因素层的权重计算

本层有5组二级指标。以思想政治素质这组指标进行权重求解,其他4组方法类似。

思想政治素质包括以下4个二级指标:爱国守法、诚实守信、尊重他人、集体观念,依次用X11、X12、X13、X14表示。

思想政治素质下属4个二级指标的对比矩阵和权重如表2。

同理,文化素质下属4个二级指标的对比矩阵和权重如表3。

能力素质下属5个二级指标的对比矩阵和权重如表4。

人文素质下属3个二级指标的对比矩阵和权重如表5。

身心健康素质下属3个二级指标的对比矩阵和权重如表6。

综上,我们在征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建立了同类指标间对比矩阵,并通过对矩阵结构的分析,给出了主因素层和子因素层指标权重的计算结果,见表7。

四、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及应用

通过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各指标权重的确定,在把握科学、简单、公正的原则下,可建立以下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数学评价模型。

其中,F代表某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分,Fi代表主因素层第i个指标的得分,Wi代表主因素层中第i个一级指标的权重,Fij代表第i个一级指标下第j个二级指标的得分,Wij代表第i个一级指标下第j个二级指标的权重。

某高校一个二级学院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专家组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专家组成员有:院党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院团委书记、学工秘书、教学秘书、辅导员、任课教师代表2人、学生会主席、班长、学习委员、团支书、学生代表2人,共14人,对学生的19项指标给予成绩评定。

对于客观指标(专业课、公共课成绩),取学生的平均成绩作为该指标值;对于主观指标,专家组通过问卷、案例分析、平时了解等予以成绩评定,取平均分作为该指标值。

该院某班有48名学生,随机选出10名学生的各项指标成绩作为样本,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各项指标成绩见表8。

由表8,依据本文建立的数学评价模型,用各项成绩乘以对应权重并求和,得到10名大学生4个一级指标得分、综合素质得分及排名,见表9。

由表9不仅可以得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得分及排名,还可以对单个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分析和提升指导,如:学生5的综合素质排名第一,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人文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均在90分以上,排名都在前三,望继续保持优势,但在思想道德素质上排名第九,有待重点提高;学生1的综合排名第4,在思想道德素质、能力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得分位于前列,但在文化素质方面需注重提高。

对上述10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情况,通过调查取证和简单分析,学生各项得分排名和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五、结束语

本文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当今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结构进行剖析,建立了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指标权重的确定上,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相结合,建立了简单合理的数学评价模型,使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由定性分析转为定量研究,并且通过实例验证,能够对学生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李海林.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8

[2] 王开.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2011

[3] 廖桂芳,徐园媛.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4] 耿云亮.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J].科教纵横,2011(5)

[5] 唐幼纯,范君晖.基于模糊综合的大学生素质评价方法[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07

[6] 代中逸.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研究[J].企业导报,2012(14)

[7] 毛军权.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设计与评价方法的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8] 石昊苏,韩丽娜.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综合评价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1(3)

(作者单位:赵春广,邯郸学院应用统计研究所,邯郸学院数理学院;郝英,邯郸学院数理学院;刘丽英,邯郸学院应用统计研究所,邯郸学院数理学院 河北邯郸 056000)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综合素质
民办高职院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工程咨询企业可持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常态下大型煤炭企业生态竞争力实证分析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