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全民技能振兴工程

2016-05-14 09:36徐娜
经济师 2016年5期
关键词:濮阳市

徐娜

摘 要: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是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依托。为进一步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打造人力资源新优势,近年来,河南省濮阳市积极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政府主导、政策引导、重点突破、综合推进的工作机制,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开设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持续扩大职业技能鉴定规模,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全民技能 振兴工程 濮阳市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229-02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是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依托。为进一步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打造人力资源新优势,近年来,河南省濮阳市积极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政府主导、政策引导、重点突破、综合推进的工作机制,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开设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持续扩大职业技能鉴定规模,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市拥有高技能人才5.28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28%,其中技师、高级技师0.33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4.9%。通过职业技能鉴定、新技师培养和高级工鉴定的人才逐年增长,有力稳定和扩大了我市就业规模,为推进濮阳新一轮赶超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濮阳市的主要做法

(一)政府搭建平台,打造强力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的良好环境

1.政府领导带头示范,强化技能振兴的上位意识。濮阳市主要领导多次到市高级技工技校、职业中专、专业技校等技能培训基地实地调研;市领导在每年召开的全市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大会上亲自做工作报告,市长办公会多次研究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工作。

2.制定政策文件,强化政府职能。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陆续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全市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施方案》、《2014—2017全民技能振兴工程行动计划》等文件,把技能振兴工程工作纳入全市“人才强市”、“工业强市”战略。

3.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合作意识。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领导小组。建立工作协调沟通机制,制定联席会议制度,全面负责推动全民技能振兴工作新格局。

(二)实施政策引导,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培训

1.综合施策,大力推进技能振兴工程。由市县(区)人社部门牵头,教育、农业、扶贫、残联、妇联、团委等职能部门分工合作,集聚培训资源,充实培训力量,发挥多部门培训鉴定优势,集中用好补贴政策,共同发力,整体推进。

一是人社部门切实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就业培训工作。实行“培训、鉴定、就业”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全程提供免费服务,指导全市65所各类职业培训学校开展送技能下基层、进企业、入乡村活动,确保国家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充分调动大学生、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等各类群体的培训热情,将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有机结合,对培训合格者优先提供贷款资金支持,提高培训后的创业成功率。

二是教育部门结合学历教育做好培训工作。全市职业中专等职业教育机构目前在校学生1万多人,开设旅游、数控车床、电工电子、焊接技术、汽修、计算机、幼教等专业。

三是农业部门主要针对种植、养殖、农业技术、农业开发方面的培训,大力开展“阳光工程”技能培训,大力扶持花卉、养殖和无公害蔬菜基地,加速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四是扶贫办利用国家级、省级贫困县的优惠政策,针对濮阳县、范县、台前县等黄河滩区大力开展“雨露计划”培训。

五是残联创新开设适合残疾人自身状况的保健按摩、服装缝纫等专业的培训工作,帮助改善提高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归属感,实现自身价值。

六是财政局配备专职人员,全程跟踪协助培训班的开班、培训、鉴定工作,及时拨付资金、落实优惠政策。

2.注重培训品牌的塑造,鼓励培训学校开设特色专业作为学校主打专业,集中优势资源,优化师资配置,提升硬件水平。在全市定期开展品牌专业评比展示活动,已经形成特色鲜明、专业突出、质优效优的培训局面。在校学员培训结业后由学校开办的家政公司统一安置或者学员结业后合伙开店等等举措,均达到了学员高薪就业的目的。

3.突出实践,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在职业院校大力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学生毕业前统一进行考核鉴定,获取职业资格,奠定职技人生的良好开端。根据企业生产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开展技能鉴定,准确体现职工的实际技能水平。

(三)重点抓推进,促使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持续深入发展

1.以项目促带动,强力推进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近五年来积极争取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项目建设资金,完成城乡技能人才培训鉴定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建设项目15个,提高全市职业培训效能。截至2015年6月,全市各累计培训13万余人,年鉴定高级工、技师3500余人,向省厅推荐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级)92人,带动了职业技能人才的有序梯次增长,技能人才资源的储备更为充实。

2.以竞赛促带动,提高培训质量。为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经常组织全市职工技术比武、技能表演赛等活动,涉及电工电子、数控车床、计算机、焊工、钳工、机械、建设、烹饪、交通、商业服务等10多个行业(工种)。目前,职业技能竞赛已经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促进了优秀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3.突出校企合作,发挥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示范作用。采取引校入企模式,促进工学结合。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提高毕业生的就业针对性。采取引企入校模式,共建技能实训基地。例如近年来我市引进北大青鸟、汽修等企业直接在职业学校投资建立实习基地和车间,结合企业需求开设“油田班”“化工班”等,受到了广泛好评。

4.突出人才评价制度带动,为真才实学者拓宽技能晋升之路。在考评范围上,尝试扩大到国家职业标准设定等级的所有工种,为各专业人才提供技能鉴定平台;在考评方式上,坚持以考为主,以评为辅,考评结合,多维度评价;在考评内容上,突出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注重考验知识更新能力和创新能力。2013年被推荐为“全国技能人才培养先进单位”的中原大化代表全国企业届在人社部全国高技能人才培养表彰大会上发言,中原大化年均培养量(含为其他化工企业代培)达300人以上,从2010年至今培养技师410多人,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比例占技术工种从业人员总数的67%,技师、高级技师占技术工种从业人员总数的23%。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当前,虽然濮阳市已初步改善了技能人才队伍结构,扩大了技能人才队伍总量,激活了技能人才的创造活力。但是,依然存在着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基础设施薄弱、培训手段单一效果不佳、用人单位高技能人才培养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培养机制不够完善;培训与实践联系不紧,存在脱节现象;校企合作整体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无法满足当前全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濮阳市各级技工学校基础差、条件薄弱。相比其他市,该市人社部门下属的县区技工学校普遍建校较晚、专业教师少、规模小,生源质量差,教学实习实验设备不能适应培训工作需要,无叫得响的拳头专业。有些县尚无技工学校。

2.急需濮阳市地方财政加大投入。我们积极争取到的河南省全民技能振兴项目按省里要求,需市财政按1∶1比例配套,但自2010年该项目实施以来,濮阳市一直未拨配套资金,省里历次检查都作为一个问题要求整改,并历年缩减濮阳市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建设项目。

3.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目前,濮阳市高级、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的比例偏低,高级技师紧缺现象十分突出。随着产业升级步伐加速,工业强市战略有力推进,项目建设高潮迭起,高技能人才短缺形势将更为严峻。

4.“职业教育攻坚计划”项目及教育费附加中不低于30%用于职业教育部分尚未惠及人社部门的技工学校及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人社部门的技工学校、就业培训中心及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职业技能培训的主力军作用,濮阳市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已经实施数年,但技工学校、就业培训中心及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很少得到此项目及教育费附加的资金支持。

5.技能培训生源组织难。就目前濮阳市农村劳动力分布情况来看,有70%~80%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已在二、三产业中就业,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精力参加培训。由于目前人工成本大幅度提升,很多农村劳动力看中的是眼前干一天一般100元多元薪酬的现实利益,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特别是对一个月以上周期长的培训项目更是没有耐心和信心,不愿参加培训,生源组织较难。

三、建议

1.积极争取省市优惠政策向“中原经济区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倾斜。目前濮阳市沿黄贫困县濮范台三县均无技工学校,无办校资金,无办校场所,加之当前的民工荒导致的招生难,技校生存难,积极协助这些县创办县属技工学校,想方设法积极争取省市资金支持,扩大黄河滩区贫困人口转移培训基地。

2.持续扶持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发展。引导民校大力开展“短平快”项目培训,“一校一品”,逐步形成品牌特色,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3.实施高端引领,创新激励机制,尽快出台我市龙都技能大奖、市技术能手评选表彰办法。按照国家和省及其它市做法,建立健全完善我市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等政策措施,尽快出台“濮阳市龙都技能大奖评选表彰办法”和“濮阳市技术能手评选表彰办法”,积极营造崇尚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4.创新建立大工匠制度。弘扬工匠精神,培养行业工匠,由人社部门牵头、联合总工会创新出台《在全市推行建立“大工匠”评选制度的意见》,企业每月给予一定的技术津贴,鼓舞和激励广大劳动者钻业务学技术的积极性。

5.建议市教育费附加“职业教育攻坚计划”项目适当考虑技工学校及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我市教育费附加中不低于30%用于职业教育部分能够考虑技校、民校,增强他们的办校实力,努力吸引农村劳动力参训,不断增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促进我市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6.夯实技能人才培养的后备基础。实施全员上阵,多措并举,把技工院校等职业学校招生列入政府工作目标,把招生任务明确下达到县区、乡镇,实施台账管理,按照时间节点推进。

7.加大工作力度,发挥市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领导小组作用。紧紧围绕濮阳化工基地、黄河滩区扶贫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坚持六路并进,各职能部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选准市场急需专业,扎实开展技能培训,打造濮阳培训精品专业,形成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 崔卫新.政府主导、创新机制、重点突破——新乡市全力打造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示范市的路径选择.人才资源开发,2013(4)

[2] 孙梦华,张慧杰.滑县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推进情况调研.人才资源开发,2014(7)

[3] 钟利平.民政科学技术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全国民政科学技术和技能人才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民政,2009(8)

(作者单位:濮阳市创业贷款担保中心 河南濮阳 457000)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濮阳市
有趣的小河豚
濮阳市
濮阳市完成2019 年测绘地理信息统计年报
银河人
郑大文当选政协濮阳市第八届委员会主席
浅析濮阳市城市绿化中树木和草坪配置
更正:
濮阳市
濮阳市乡镇人大作用发挥情况调查
河南省濮阳市耐药与非耐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