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规划企业员工职业生涯

2016-05-14 10:03吴永飞
经济师 2016年5期
关键词:重要性对策

吴永飞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坚持“以人为本”,发挥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并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企业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阐述企业与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结合现阶段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设计思路和实施对策,从而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重要性 存在的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243-02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企业发展计划和员工个人生涯发展计划相结合的产物,通过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企业能达到自身人力资源需求与员工职业生涯需求之间的平衡,创造一个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和引人、育人、留人的氛围,进而促进员工与企业一起成长。宁波银星海运有限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高度重视人才的培育工作,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把公司的远景发展和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紧密结合在一起,完善员工的晋升制度,实现员工的成就感、荣誉感和满足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种新型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正是企业实现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挖掘人力资源潜力、提升人力资源价值的理想工具。

一、企业建立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1.有利于企业员工定位方向。如果企业没有建立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那么当一名员工进入这个企业后,在起初几年时间里可能还会因激情努力工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名员工就会逐渐丧失当年的工作激情,因为他没有对未来有一个清晰的工作目标。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找准定位方向。相反,如果企业在每进一名新员工时都为其量身定做了职业生涯规划,并且定期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纠正,这样便有利于员工在定位上找准方向。员工一旦对未来有了定位,就有了目标,工作起来便就有了激情。

2.可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利用效率。组织的长久发展必须依托相应的人力资源,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内部员工提升,外部招聘等多种手段会在企业内部形成一定的人力资本存量。这种存量在组织内部的存在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组织内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这就需要对人力资本的存量进行规划,形成一个"职位升降资格图",这样,一旦组织中出现空缺职位,就马上可以找到替代者,从而减少外部招聘的成本和时间。组织通过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清晰地知道哪些职位会出现空缺,哪些人才可以迅速弥补,无疑提高了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3.有利于企业和员工共同成长。企业要发展就必须依靠员工,员工要想找到合适的工作就必须选择相应的企业。两者互相依存,互相作用,并共同发展。因此,企业在建立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时就会考虑到个人职业需要与企业职业需要相均衡、相协调,使企业和所属员工都能受益。这不仅要达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且还要能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要求,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的成长同步伐、同方向,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二、企业在建立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职业生涯内容设计简单。部分企业虽然说建立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但职业生涯内容设计较为简单,这类企业虽然认识到了建立员工职业生涯的重要性,能够考虑到为所在单位员工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不过没有为员工量身定做,仅仅是“依葫芦画瓢”式的设计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做出来的职业生涯没有任何的科学性。

2.人才梯队建设不能满足企业发展要求。不少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还是沿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仍然停留在工资分配方案的制定和人员调配、晋升等,还没有完全按照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进行员工的人力资源规划,更未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由于人力资源规划的缺失,人才储备较少,人才梯队建设不能满足企业发展要求。也正是由于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规划,导致现阶段的一批中坚力量经常处于过度使用状态,“一人多岗,身兼多职”的现象在一些企业非常普遍。

3.工作内在报酬吸引力不大。许多企业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员工在组织内的发展机会不多,员工从事的工作缺乏挑战性、创造性、趣味性。在给员工安排工作时,往往不能做到知人善用,人尽其才。有的企业管理者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没有认识到某些员工所具有的技术才能,在日常的工作中没有充分重视这类员工,让他们充分发挥其优势,而是只交给他们一些次要的或者没有创造性的工作,这造成他们在工作中带有失落感,严重降低了员工的满意度。

4.员工认同度不够。这类现象重点突出表现在一些生产性企业,比如化工、冶炼,在这些企业中的操作岗位上往往是需要一些学历不是很高,比如初中、高中即可完成工作的岗位,加上企业对这部分人员没有进行员工职业生涯方面的知识专项培训。这部分人员通常对员工职业生涯认同度不够,往往造成的结果就是在进行员工职业生涯建设时,员工不配合,即便企业生涯本身是出于考虑员工职业生涯而建立的,但他们仍然不会去认同。

5.企业的职业生涯管理缺乏管理人员,技术相对落后。专门的职业生涯管理人员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做好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关键。然而,我国多数企业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管理人员,不少企业的职业生涯管理人员是非专业的人员,就是我们常说的外行管理内行。这样的管理现状使得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相对比较混乱。有些管理者缺乏专业的培训和训练,对相关的职业生涯管理技术根本没有熟练的掌握,遇到问题多数情况下采取逃避或者搪塞。

三、正确规划员工职业生涯的对策

职业生涯规划是从员工进入企业到因离职或退休而离开企业的整个时间段,从其影响因素可以看出,职业生涯的设计与实施过程既与企业内部要素相关,也与外部宏观环境相关;既与企业特点相关,也与员工个体特征相关,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系统。目前,国外大企业已把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美国微软公司人力资源部制定有“职业阶梯”文件,详细列出员工从进入公司开始一级级向上发展的所有可选择的职务,并且列出了不同职务须具备的能力和经验,这使员工感到个人的职业发展的前景乐观。日本丰田公司实行“事业在于人”的经营理念,形成了独特的“丰田式”职业管理模式。中国企业也应结合自己的管理实际,发展符合自身特色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模式。

1.因时制宜,实现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尽管从长期看,企业可以对外部环境施加一定的影响,但在短期内却只能是适应环境的变化,这样才能在竞争中求得生存,生存下来,才可能使员工和企业都获得持续的发展。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包括适应现实环境和预测未来环境的变化,做好应变和准备两个方面。

2.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实现系统与企业内部因素的协调。企业内部因素会直接影响员工的职业发展机会、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和发展空间,只有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所处环境和员工需要,设计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并实现系统与企业内部因素的协调,才能调动员工积极性,保证系统的有效性。包括根据战略需要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和整合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3.制定与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实现企业目标与员工职业生涯目标的协调。员工个体特征差异的存在使员工的职业发展目标、路径选择及实现方式存在差异。也可能与企业的职业规划不一致,从而导致员工不满,甚至使二者关系破裂。因此需要企业综合考虑企业与员工双方利益,寻找员工与企业发展目标的结合点,加强与员工的沟通。根据员工所处的职业生涯阶段和心理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建立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双重通道。

4.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功能的保障系统。在职业生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的因素多,结构复杂,因此,要确保其系统功能的实现,还需要具备相应的保障措施,包括获得高层领导的支持和完善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制度,如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成本、价值、收益做定量分析的职业生涯开发会计制度,对职业能力和工作表现做客观评价的绩效考核制度,培训工作的计划、审核、实施、评估制度,岗位知识技能与对企业贡献挂钩的收入分配制度,对人才进行科学选拔、跟踪、培养及优化配置的人才档案制度等。

5.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估与反馈。职业生涯计划制定好后,员工将沿着设计的发展通道不断地从一个岗位转移到另一个岗位,从较低层次上升到较高层次,直到生涯目标。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和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以及员工个人在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方面的差异,会使现状与原来制定的职业生涯目标与规划有所偏差,这时需要对职业生涯目标进行评估和做出适当的调整,以更好地符合自身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企业仍需加强对员工生涯规划实施跟踪和指导, 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其工作进行反馈和评点,勉励和肯定好的一面,帮助其克服存在的不足,在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督导员工往职业生涯设定的目标方向发展,最终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估与反馈过程是个人对自己的不断认识过程,也是对企业的不断认识过程,是使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更加有效的手段。

另外,企业还应重视人力资源计划、筛选和培训等人事工作在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比如,人力资源计划不仅可以预测企业中的职位空缺情况,而且能够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的机会,并为培训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应该说企业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不仅可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而且能够满足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

总之,企业建立科学的员工职业生涯,对企业和员工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企业和员工双方共同的努力和配合,只有如此,企业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每个企业都应鼓励并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并加强企业自身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的日常完善,最终达到员工发展及自我实现和企业长远发展的双赢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再生.职业生涯规划[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2] 章达友.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3] 郑其彩.论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J].开放潮,2006(1)

(作者单位:中国太平洋财务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象山支公司 浙江象山 315700)

(责编:赵毅)

猜你喜欢
重要性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