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英语教学媒体设计的有效性

2016-05-14 16:32范莺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有效性

范莺

摘要:教学媒体是教学系统的主要构成因素,它的使用是教师日常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学媒体多样化和使用无序化的今天,如何有效地选择、设计和使用好各类教学媒体对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英语教师日常教学行为中常见的一些情况,通过正反两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例谈,以期给教师在教学媒体的设计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教学媒体设计;有效性;问题透视;策略引导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05-0059-04

教学媒体是承载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或载体,是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教学媒体的种类越优化、越丰富,教学信息的传递通道就越畅通,学生受到的刺激就越多,从而越有利于学生习得英语。针对英语学科自身的特点,媒体设计可以集图形、文字、动画和声音于一体,创造出生动、形象、交互的开放式教学环境,实现课堂教学的信息海量化、趣味性和高效性,给英语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思维并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从而达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是否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只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否有效,也是用以上的标准来衡量。

教学媒体辅助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有效性是我们选择、设计和使用媒体的核心。媒体使用的有效性在于有目的地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借助媒体使课堂教学形成多种互动的语言交流和运用的过程,即将单一的线性语言信息输出改变为多维的信息展现、多渠道信息输入、多感官刺激与多形式的语言交流,使学习者最大限度地接受语言信息,自然习得语言,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但是,在教学媒体设计的有效性方面,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透视

1.把多媒体简单地当成黑板来用

案例一: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8年级期中试卷讲评。

期中考试刚过,教师进行试卷讲评。

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先自己讲解每道题目,然后把答案全做在PPT里,讲完一道大题,就把这道大题的答案通过投影仪呈现在大屏幕上。

案例一的多媒体设计纯粹是为了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其实这节课不用多媒体也完全可以。因为整个多媒体在使用过程中的作用仅仅相当于黑板。既没有突出任何重点和难点,也没有把多媒体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教师应该清楚,考过的试卷在讲解时,只要讲解充分,完全不用再把答案呈现出来。这节课既不需要精美的图片来创设情境,也不需要动画来激发兴趣,多媒体设计在这里是无效的,是高投入、低回报。从经济角度来考虑,这节课多媒体设备的成本大约是15元/小时。这比“粉笔加黑板”的成本要高得多,但效果可能还没有“粉笔加黑板”来得更好、更实在。

2.媒体设计中,视频录像时间过长,过分追求逼真

案例二: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 8B Unit 4 Integrated skills教学片段。

这节课是Integrated Skills,即综合技能课,是将听、说、读、写糅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操练,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为了让学生对英语更感兴趣,教师在媒体设计中,引用了动物世界中一个非常逼真的熊的视频录像,同时配有英语旁白,并让学生看了15分钟,看完录像后让其完成表格。

案例二的设计中,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想让学生通过观看录像、听英语来完成相关练习。这样设计符合Integrated skills这一节课的整体教学目标,即训练学生的听、说等综合能力。但是,其效率值得讨论。因为一节课只有45分钟,看这个录像就花了15分钟,相当于一节课的三分之一,而且还不包括完成练习的时间。如果要加上做练习的时间,那至少要20分钟,也就是说,要用一节课的一半时间才完成一个听力任务。在时间就是效率的今天,这样的媒体设计的确很低效。

另外,该案例的执教者还存在一个误区:媒体图像越逼真,效果会越好。那是不是录像逼真度越高,时间越长,学习效果就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

如下图所示,视觉材料与学习效率之间不是直线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因此,中等强度的逼真度和适度的时间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这是因为高度逼真的视觉材料中包含了过多的细节,许多与教学无关的信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干扰了他们对有关信息的学习。甚至有时还会起负迁移的效果。

3.媒体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状况

案例三: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 9A Unit 1 Reading部分教学片段。

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读课文的时候,教师想让学生跟着录音磁带跟读课文,以强化学生的语感和口语。因此,教师放一遍磁带,当录音机开始播放的时候,学生也开始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不停顿。教师预想学生和磁带会同时结束,谁知道到最后,有一个班级学生比较好,学生先读完了,在等录音机播放的结束。这就让录音机领学生读,变成了学生领录音机读;还有一个班级,学生读得乱糟糟,根本就跟不上录音机播放的速度,读的声音也不齐。对于这两个班级而言,媒体应用的效果都没有达到。

在本案例中,教师在教学多媒体设计时脱离学生实际,本想让学生跟在录音机后读,结果适得其反,变成了录音机跟在学生后面读。其根本原因是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对学生朗读的实际水平完全不了解。教师在运用媒体组织学生操练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无论是听、说,还是读、写,哪一项英语能力的培养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过高或过低地估计学生,不做任何提示或铺垫,会让学生无法适应媒体,这样的媒体设计就是无效的设计。教师要多关注教学媒体设计的有效性,充分估计学生的学情,在此基础上进行精心的媒体设计,从板书、录音、跟读方式到多媒体课件,环环相扣。

策略引导

1.教学媒体设计要低投入、高产出

教学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代替不了教学本身。教师在进行教学媒体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如果一味地追求生动和丰富的教学效果,把课堂变成展览馆、动画观摩或音乐会,必然会舍本求末,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运用教学媒体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意适时、适度,同时遵守少而精的原则,不搞花架子。有时候,如果板书比多媒体更有效果,那我们就应该用板书。一定不能不管什么课,都要用多媒体来秀一下。

案例四: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 7B Unit 6 Vocabulary教学片段。

T: Class begins! Good morning, class!

Ss: Good morning, teacher!

T: Today were going to learn“different parts of the animals”.

(教师板书:different parts of the animals。) (用红色粉笔板书)

Ss: …

T: Now please look at the blackboard.

(教师板书:parrot、cat、goldfish的简笔画,并在它们的不同部位画了一些方框,然后指着它们的不同部位问学生。)

T: Whats this of the parrot?

S1: Wing.(S1 answers in Chinese)

T: How to say 翅膀 in English? We can call it“wing”.

(教师板书:wing。)(用粉红色粉笔板书)

T: Whats this?

(T points another part of the parrot.)

S2: Feathers.(S2 answers in Chinese)

T: Yes, but in English we can call it“feather”.

(教师板书:feather。)(用粉红色粉笔板书)

(教师设计了简笔画,并用不同彩色来板书,把本节课的单词、词组、句型等一一授给学生。)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并没有过多地使用多媒体,而是适度且巧妙地板书并设计简笔画这种形式,惟妙惟肖地将wing、feather、paw、tail等生词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其能够轻松、明确地掌握different parts of animals。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简笔画是板书设计的一种形式,最适合在黑板上表达,它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当“催化剂”的角色。用简笔画这种媒体辅助英语课堂教学,具有简便、经济、快速等优点,是许多教师在课堂上经常应用的一种形象化教学手段。它的作用是运用简洁、洗练的绘画语言,形象的课堂板书形式,把教师讲解的抽象知识,尤其是教学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形象化,起到化难为易、激发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应该说这位教师设计的简笔画非常适合学生的特点。也许,处理同样的内容,可能有的教师要借助于多媒体通过一些精美的图片来好好展示一下,但这个教师却选择了简笔画,其最大特点是简单、经济,做到了低投入、高产出,这是多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2.教学媒体设计要适应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教学目标是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指导思想,从根本上规定着教师的教学活动内容和方式。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对媒体的要求也不相同。例如,初一的英语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让学生乐学英语,而初三的英语教学目标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相比而言,应试的成分多了些。为了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时就要考虑用不同的媒体来呈现和传递教学信息。再如,听和说属于输入,教师可采用录音、录像、课件等现代媒体创设语境,提高学生的听说技能;读和写属于输出,要提高这两种能力,需要大量文本媒体和电子媒体呈现语言材料操练完成。

案例五: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 7B Unit 3 Reading部分教学片段。

教学中,教师设计利用电视录像,创设逼真的语言交际情境。

T: Now lets watch the play.

(教师播放录像,让学生理解短剧内容。)

T: Now weve finished watching the play. But can you tell me whether ea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s true or false?

(屏幕上出现6个句子,教师先让学生自主完成,然后进行抢答。)

T: …

(教师让学生理解剧本,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

T: Now Ill give you five minutes to prepare. Each group please tries to act out the play according to the video clip.

(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边看无声录像,边开始模仿表演的练习。5分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准备情况选择几个小组进行表演。)

Ss: … (表演略)

(学生的表演有声有色,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的表演还体现了很多创新的内容。)

这是一节阅读课,首先要明确阅读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结合这节课还要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

在本案例中,教师先设计了电视录像,创设了逼真的语言交际情境,让学生在此语境中边进行交际,边复习前面的知识,以新带旧。然后,又设计了相关视频让学生观看,并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这比单一地从文本中获得信息要容易理解。接着,教师把剧本中的声音去掉,让学生自己表演。这是案例中媒体设计最精彩的部分,其效果是传统媒体无法实现的。学生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在理解课文剧本的基础上,在最短的时间内背诵或者复述课文内容,而且能强化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这样的媒体设计紧紧扣住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以上两个案例启示我们,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能为学生创设逼真的情境,使他们身临其境,更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教师可以用声、画结合的动态方式设计多媒体电视录像,传递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交际信息。同时,教师利用无声观看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角色配音,使其在配音、语气等方面模仿得惟妙惟肖。实践表明,这些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提高他们英语会话的兴趣和口语能力都是非常有效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Ricky Lowes & Francesca Target.Help Students to learn[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

[3]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有效性
沉香纯露用于化学焕肤术后皮肤处理的有效性研究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巧用“错误”资源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性的支持策略
巧用“错误”资源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