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少儿美术创作中材料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2016-05-14 14:15朱倩莹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美感技法美术

朱倩莹

结合少年宫的教学实践,论述了材料意识对于培养少儿的审美感受力与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并归纳出具体的实施途径,以期切实提高材料意识的培养质量。

校外少儿美术创作材料意识随着当代艺术的观念性表达与多元面貌的发展,许多创作者通过突出某种材料的肌理与美感方面的特质来表达自我思想,以引起更多的关注。这种艺术圈的创作动向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校内外的少儿美术教育,使其在呈现出更为缤纷的作品元素的同时,也涌现了不少材料运用的问题。

一、校外少儿美术创作中材料的运用现状与反思

笔者在广州市越秀区少年宫从事校外美术教育工作多年,参与了部分少儿美术大型赛事(如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大赛广东赛区分点、已举办多届的“小手画出大世界”少儿绘画比赛等)的整理与汇总工作,在惊叹参赛作品面貌与媒材丰富性的同时,也发现了以下问题日益突显:第一,材料随意使用,与主题表现毫无关联;第二,盲目堆叠多种材料;第三,对新型材料趋之若鹜,缺乏考虑其美感与适用性;第四,材料运用的水平、象征意义与创作者的操作能力与认知水平不相符等等。但值得关注的是,对于同一主题,往往愈是新型的、丰富的材料,愈是特殊的技巧技法,愈容易获得理想的比赛奖项。这在某种程度上使“材料乱象”成为一个循环之势:创作运用多种材料,培训机构招生更理想、家长青睐程度更高,竞赛获奖更容易,这又驱使了下一波的创作继续化身“材料艺术的实验地”。

笔者认为,应当深思在这个过程中被忽视了的学生视角:孩子们能否感知不同工具材料的美感?能否较为熟练地运用材料?在创作过程中能否恰当运用材料表达自己独特的艺术想法?鉴于此,笔者提出在校外少儿美术创作中注重材料意识的培养,以此回归至创作问题的本体思考。

二、材料意识在少儿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与意义

随着当代艺术对作品理念的新诠释,许多新材料进入了创作者的视野,如谷物外壳、树叶等自然材料;橡胶、金属、报纸、石膏等生活材料;饮料瓶、破蛋壳、卫生卷纸筒等废旧材料;声音、光、电等影像材料等。现今,材料的内涵与外延愈发宽泛、自由,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理解为:生活中的一切,皆是艺术材料。

在少儿阶段的美术创作中培养材料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其一,有利于少儿加深其对材料美感的印象,提高对材料的审美感受力,丰富创作的艺术手段;其二,在材料运用中,会涉及画、转、握、挤等多个精细动作,有利于锻炼其脑与手相协调的能力;其三,材料意识的培养,有助于使学生认识到材料是艺术创作表达的载体,是作品构思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自主选择材料的意识,锻炼创作思想的准确表达;第四,艺术创作是私密的、独创性的个人想法体现,大胆分享艺术用材构思,有利于锤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避免人云亦云的思维惰性与千篇一律的创作面貌。

三、校外少儿美术创作中材料意识的有效培养策略

1.以名作赏析提高对材料的审美感受力。在创作活动前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艺术名作中所用媒材的独特美感,有针对性地穿插讲解材料的表达语言,并对比分析同一种工具材料中的不同技法对主题表达的特殊意义。

2.以同种材料的单元教学强化技能技巧。据笔者的教学体会,少儿对自己较少接触的(或从未接触过的)材料普遍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去适应:大体了解工具、初步掌握技法、娴熟运用技法、融技法于创作。前两个阶段在一课时内可以带过,但要实现较为娴熟地运用技法、并在技法练习中蕴育创作妙想,则需要3至4课时的保障。对于校外美术教育每周末仅仅一课时的上课时间量,若频繁地变换工具材料,学生不熟悉材料的习性与特点,画面效果自然不佳,这反之迫使老师要降低创作要求(如临摹较为简单的范例、不追求作品的完整画面等)来改善现状。

3.以同一主题的多材质表现丰富材料意识。在指导小学中、高年级的主题创作中,笔者发现即便学生先前已经接触过多种材料,但每当领到创作任务时,往往只会单一地想到“黑线笔描边加彩色笔或油画棒上色”,缺乏学以致用的意识与能力,这与材料意识的淡薄、创作印象的浅表是密切相关的。经过“同一主题的多材质表现”的训练后,学生能突破传统材料的桎梏,主动思考材料选择对于主题表现的影响,提高了创作的综合能力。

4.以创作构思说明深化材料运用与主题表达的认识。近年来,旅美美术教育学者梁蓝波立足于高等教育的层面,强调“研讨”训练法在促进学生思考作品本体的技术与精神追求、活跃课堂气氛、形成互学互进的良好氛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在一系列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美术作品理念图》,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理念、主题、形式及其所受的影响这几个方面书写个人的创作理念。

由于校外少儿的美术教学多是由教师统一准备材料(或布置材料),因此学生在创作时全然不需要考虑材料的因素,缺乏认识媒材的重要性,也很少思考材料选取与主题表达的关系。笔者把“材料”一并纳入《创作构思说明》,让学生认识到“材料”与“形象”“构图”“色彩”具有同等重要性,有助于使其在构思中形成关注材料的思考习惯。

材料是美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悟其美感、娴熟运用、为我所用,才能使少儿在不断深入的创作中体悟艺术的妙趣,增强美术创作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威.材料·观念·创意——小学美术教学中手工材料的运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

[2]国文燕.材料在校外儿童美术创作中的应用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14,5.

[3]\[美\]芭巴拉·荷伯豪斯,李·汉森著.儿童早期艺术创造性教育.邓琪颖译.广西美术出版社,2009,12.

[4]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猜你喜欢
美感技法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精通拍摄技法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荒诞化叙事的荒诞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