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话剧表演中舞台行动的重要性

2016-05-14 03:03余澜
艺海 2016年5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舞台情境

余澜

〔摘要〕作为一名演员,扮演的任何角色形象,都一无例外地要通过舞台行动过程展示在观众面前。表演是一种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然而塑造人物形象的基础又是行动。行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一种方面来说,一个表演的完成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行动来完成的。因此在表演者完成表演的行动过程中,是表演者在表演时应该重视的一大重要问题。

〔关键词〕行动表演

一、什么是舞台行动

舞台行动是指在规定的情境中,演员按照角色的特征,去执行角色的目的,有意识、有特殊方式的行动。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真正的演员是像真实的,像活生生的人那样去动作。不应当去表演热情和形象而要在热情影响下和在行动中去动作。”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话剧演员所表演的作品中就有这样的例子,在演外国名著的时候就有同学在表演中装出剧中人物的样子,既不是伤心也不是绝望而是一种做作,在忸怩作态。在所有的表演中这种做作的,机械式的,模式化的,都是很普遍的。在模仿剧中人物的时候,要准确自己的态度,要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想象来唤起行动的欲望(内心的行动要求)然后行动起来。不需要去等待情感,可以完全沉静下来放在心里。这样才会在行动的过程中,人物情感会不招而至,自己可以找到最舒适的情感表现方式。只有在舞台上创造出活生生的角色形象,才能成功的完成角色的二度创作。

舞台行动都是心理———形体的活动,任何一个行动都具有心理和行动两个方面。并且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所谓心理行动,是指人内在的意识、思想、情感。内心行动是以改变本人内心意识为目的的行动。形体行动则是指外在的肢体、肌肉的活动。例如:体力劳动、运动、日常行动等等,主要是以改变同演者意识为行动目的。

二、舞台行动的产生与发展

表演艺术是一门靠行动的艺术,行动———是指“在舞台上或者在镜头前已经安排好,在心理活动的支配下即有形体动作又有身体语言的总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系中揭示了人类行动的规律,提出了要以体验为基础需要有意识的行动,来激发意识的创造,这就是组织舞台行动产生的原理。

我们知道,演员在表演一个作品的时候想要正确的揭示它的主题思想,主要还是靠人物的行动。而人物形象也是需要通过行动才能诠释。演员在舞台上应该具有丰富的、真挚的情感。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在人物行动的过程中根据规定情景的不断变化,人物的心理愿望是否实现。

在生活中,人们无论从事什么行业,无论是从生产实践还是社会实践,都离不开行动。从本能的生活需求到高端生活追求,从播种秋收到高科技开发,从最普通的人际交往到尖锐的生死斗争,都离不开人的行动。在生活中,人都是行动着的。人就是不断的在改造主观活动和客观活动中发展着,实际上人的一生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着。有的人会因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拼搏,即使遇到了艰难险阻也还是会勇往直前;而有的人却活得很消极,遇到了一点点困难就会想要放弃。但是,世界上绝对不存在不活动的人,那样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价值,那样的人根本就不会生存下去,所以,行动可以看成是人最本质的特性。

从古到今,无论是纵向的古代戏剧艺术,还是横向的西方戏剧艺术,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管中间进行了多少改革,变化了多少。始终还是离不开行动是反映生活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三、行动与表演的关系及作用

(一)行动是表演的基础。美国戏剧家贝克指出:“戏剧历史表明,主要是靠动作”。并且他还指出:“动作是激发观众感情最迅速的手段”。由剧作家提供的故事情节,只能在舞台上由演员的行动来展现。如果一个剧本没有行动,那就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故事情节。究其原因,第一,剧作家所展现的故事情节必须通过演员与同演者的矛盾斗争才能体现出来。在舞台上,如果想要人物形象真正的活起来其主要的手段就是要靠人物自身的行动;第二,行动是演员创造人物角色的突破口。演员在创造人物角色时就要抓住行动,因为在创造的过程中,人物的情感、意志是不受支配的,只有在行动中才能表现具体的角色特征。行动可以使演员更接近角色,也可以使观众更加认识角色、了解角色。所以行动是表演的基础,是演员寻找角色的突破口。表演也被称之为“行动的艺术”。

(二)行动是表演的核心。动作是表演诸多元素中最首要的、核心的元素。舞台演员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行动。不论是初学者还是成熟的演员进行形象塑造都离不开创造行动这一灵魂。演员入门的第一课就是学会组织和创造行动。我国著名话剧导演焦菊隐说过:“话剧,对于作家来说,是语言的艺术;对导演来说,却是行动的艺术。”对演员更是如此。

四、行动的三要素以及之间的关系

想要掌握行动,就必须要掌握行动的三要素:舞台的三要素是指:1、做什么(任务);2、为什么(目的);3、怎么做(方式)。

做什么:就是行动的任务,即此刻应该做什么?因为人们一般在行动中都会有任务来推动它完成这件事,任务是行动的依据,如果演员在行动时能抓住任务,那么她就具备了行动的基础。

为什么:是行动要达到的目的,不管生活上还是舞台上,行动都是有它的目的的。目的有所不同,所做的行为或者方式又会不同。心理不同,节奏不同,情感方式也会不同。

怎么做:是任务完成的内容和方式,要想去完成一件事情,就要具体落实到他的行动和方式上。而这又必须根据做什么和为什么。由于规定情境不同,人物的关系也不同,最终导致方式和内容也不同。最后具体怎么做还需要依据人物的性格。

所以演员在创作中一定要抓住“怎么做”,因为“做什么”“为什么”都是剧本上给的。只有“怎么做”需要自己的创作,这需要演员的综合素质强,在表演创作能力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动作的三要素是紧密相关的,连成一体的,是构成动作不可分割、必不可少的因素。演员在分析剧本中就要着力抓“怎么做”。同时,在演员理解剧本、理解人物的基础上分析出具体该怎么体现。不同的演员对统一剧本同一人物的理解对“做什么”“为什么”往往大同小异,可在“怎么做”上面却完全不同。人物角色的“性格化”往往是通过具体“怎么做”体现的。

五、如何在话剧表演中建立真实有效的舞台行动

在生活中,我们的行动是真实自然的,我们的行动往往都是无意识中进行的。是通过外界因素给予我们的刺激,做出本能的反应。在表演中却不是这样的,它不是生活中发生的那么纯粹自然的事件,演员在舞台上演的是虚构的,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是真实的。所以演员如果想要自己的作品得到观众的喜爱,就必须在原有剧本的人物形象上再加入自己真实的感觉。这样才不会显的人物死板,不生动。在舞台上,要尽量避免“挤情感”“演状态”“演情绪”模仿这些外在的表象,要加入自己内心的意识,真实的流露出来,以达到观赏效果。

在组织表演的过程中,一定要以自身为根本,以行动为表演的基础,才能塑造出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表达出剧本设计意图,达到观赏目的。

想要掌握行动,不光光会行动三要素就可以了,还涉及到了更广泛的因素,行动与规定情境。规定情境可以分为:外部和内部规定情境。外部规定情境是指:1、环境、地点、时间2、过去和现在所发生的事情3、人与人之间的练习。内部规定情境则是指剧本所提供的人物思想情感和精神生活。演员想要真正的行动起来就必须认真的分析规定情境,在行动时结合规定情境来表达出更加真挚的情感。综合以上内容,再结合实践,就会发现在表演中演员想要建立真实有效的舞台行动,就一要在规定情境中行动,抓住重点。这样演员在舞台上才会创造出真实的行动。

结论

综合上述所说,在戏剧表演和电视剧表演中,一切都是以演员自身为基础并以自身化作人物的形象,都是以舞台行动作为它的基础的。舞台行动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它与生活本身一样都具备着复杂的一面。因此,演员也要时刻关注着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以此运用到舞台上来,使舞台充满生气。在组织舞台的行动过程中,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刻画出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才能准确揭示剧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才能圆满完成舞台组织的行动过程。(责任编辑:谭博薇)

参考文献:

[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

[2]梁伯龙,李月.戏剧表演基础文化[M].北京:艺术出版社,2002.

[3]苏彭成.影视表演学基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4]关瀛.演员创作素质训练[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舞台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