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提升高校智库国际影响力的策略

2016-05-14 10:35吴志远
对外传播 2016年5期
关键词:智库南海协同

吴志远

在世界各国智库中,美国智库数量最多、质量最高、影响力最大,代表了当今世界智库的最高水平。而中国智库的发展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对政策的直接影响力与世界一流智库差距显著。报道称,近十年来,中国新增了多家智库,但中国智库发展仍处于成长阶段,且各级党政军智库和社会科学院智库行政依赖色彩还十分浓厚,民间智库赖以生存的资金筹措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相当欠缺。①

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决策辅助机构,智库对于政治传播的意义也不言而喻。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有效利用智库加强舆论引导,赢得国际传播中的话语权,成为智库建设与政治传播的新课题。对于我国智库的政治传播而言,既要学习美国智库的经验,又要结合本国国情与当前的新媒体环境,建设特色新型智库,发挥智库传播影响力。

从国家战略层面协同创新高校资源

建设特色新型智库,高校智库是重要的载体。2013年4月,“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作为首批国家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入选国家教育部公布的“2011计划”名单。该中心由南京大学牵头,在外交部、海南省、国家海洋局的支持下,联合中国人民大学、海军指挥学院、中国南海研究院、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成立,目标是打造为综合研究南海问题的高端智库。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下设专门的“南海舆情监测与国际交流对话平台”,整合优势传播研究学科,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对南海政治传播进行长期系统的监测研究。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将成为未来南海政治传播研究的协同创新特色:

(一)协同跨学科研究,创新研究内容

高校智库拥有众多的学科资源和人才优势。但是,在现实的智库建设中,这种优势并没得到有效的发挥,反而面临着学科建设分散化、专业领域细分化、考核机制单一化、高端人才不足等问题。决策研究“散兵游勇”者居多,力量较为分散,缺乏协同攻关优势,影响了智库的国际竞争力和整体发展水平。②南海政治传播研究依托中心资源,可以利用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将传统的学院派研究成果转化为决策参考,在进行理论性的政治传播研究的同时,发挥其即时的实用意义,理论与实践互补。同时又能在协同高校和研究机构中进行学术研讨,通过筹办、组织有影响力的学术论坛、高峰会谈进行民间传播和宣传,创新政治传播研究的形式和成果。

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平台间的协同优势,可以综合历史、地理、法律、文化、社会多方面的研究,在进行国际传播研究的过程中,为政治传播研究提供其他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和支持。

(二)协同国际传播,创新传播路径

近年来,新闻传播学界关于“国际传播力”的研究如火如荼,且有很明显的跨学科、跨媒介的表现。但一直很难找到一个共同的研究主体,新闻传播学科相关的国际传播研究对象还停留于媒介分析、报道内容研究等问题视野上。虽然在具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对策方针上也有大量研究,但总体来说,大部分还是分散的研究。

南海问题为协同国际传播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能的主体和方向。可以预见到的与南海直接有关的国际传播研究话题有:1.南海国际形象建构研究;2.南海冲突舆情监测;3.南海话语权研究;4.南海对外宣传研究;5.南海国际公关策略研究;6.南海智库对外交流合作。

通过对南海国际传播进行系统综合的研究,可以在本研究中心基础上整合协同国内外其他具有共同旨趣的研究学者加盟南海国际政治传播研究。而相关的研究论文与研究成果也为传播路径的创新扩散带来了机会,可以有效发挥高校智库的亲民性,在国内外政治传播中发挥作用。

(三)协同人才队伍,创新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高校智库成果对于决策的贡献率较低。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五年来,高校人文社科领域共出版著作约15万部,发表论文约158万篇,其中在国际刊物发表约两万篇。但在这些数量巨大的科研成果当中,对决策具有积极影响,真正转化为国家各部委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的咨询报告、政策建议的仅有6万余份,得到中央领导批示或者被省部级以上部门采纳的仅为千余份。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我国高校智库对于政府决策的影响和参与程度在整体上仍处于较低的水平。③

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在人事聘用和考核评价体系建设上,通过制度创新,从多单位协同的现实出发,实施跨单位认可的制度设计,以激励不同学科、不同单位人员从事跨学科和跨单位的研究工作。实行多种科研评价方式,改变以学术论文和获奖数量为主的评价方式,确立以实际贡献为导向评价制度,鼓励进行政策研究,把撰写政策咨询报告作为成果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④

这种人才队伍的架构,强调以实际贡献为导向评价制度,对于高校智库盛产论文而无实际指导性的策略成果的现状是一种制度层面的纠正,目的是将过去拿项目“分钱”的思维转变为做事情“挣钱”的思维。对智库生产具有应用价值的策略成果具有引导作用,是一种值得肯定的绩效方式。

(四)协同影响力,创新品牌价值

美国一流的智库组织不仅能够为政府建言献策,更能在这个过程中为智库本身的品牌注入价值。以美国的兰德公司为例,它被誉为现代智囊的“大脑集中营”“超级军事学院”,以及世界智囊团的开创者和代言人,成为当今美国乃至世界最负盛名的决策咨询机构。“兰德”本身已经具有了不可比拟的国际品牌价值。

南海智库建设要协同政府、媒体、高校、NGO等各方面的影响力,成为凝聚社会各界人士的思想库。通过把南海智库打造成有知名度的国际交流平台,利用公共关系和对外传播的手段吸纳各国智慧作用于中国发展,最终形成南海政治传播研究的国际名片。从智库建设的远景目标来说,只有通过不断协同各种机构、各类人士的影响力,智库的品牌价值才能日益彰显,而这种品牌价值一旦形成,带来的不仅是国际上的品牌价值,更将有助于获得智库的国际话语权。

运用新媒体技术传播智库国际影响力

国际传播作为公共外交的核心载体,决定了政治传播的影响力,而新媒体正在成为大众传媒之外国际传播的另一个重要舆论场。利用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新媒体研究力量,南海智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创新政治传播研究。

(一)利用新媒体技术,建设南海大数据平台。

一个国家拥有数据的规模、活性及解释运用的能力将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数据的占有和控制甚至将成为陆权、海权、空权之外的另一种国家核心资产。

南海政治传播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常规动态化地对南海舆情进行监测。南海舆情监测不仅要监测国内对南海问题的认知与态度,更要监测东南亚国家及美国、日本、韩国等相关国家。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通过整合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传播平台监测资源,提供一个便捷、智能、可操作性强的多语言南海舆情信息获取、分析、预测的工作平台,及时跟踪各国官方动态和民间情绪,进行舆情大数据分析与趋势预测,为我国在南海问题博弈上提供决策辅助支持势在必行。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建设南海舆情数据库,将成为南海智库建设关键性的基础性工程。

(二)利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掌握话语权、提升知名度、增强传播力。

随着新媒体形态的多样化和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必须转变针对传统媒体的宣传策略。既要抓“大政方针”,更要“细致入微”,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不仅要能在传统媒体“发声”,更要能在各类新媒体平台上进行“掷地有声”的传播。当然,传统媒体在建构国家形象方面依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针对南海舆情环境开展有效的宣传传播,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平台,赢得我国在南海问题话语权上的优势地位。

要利用传统大众媒体的“广播”特性,结合新媒体的“弥散”特性,通过智库平台汇聚海内外声音,并专注打造智库国际名片,以积极主动的言论策略在国际公关中进行策略传播。南海政治传播要积极吸纳新技术、新媒介,使智库品牌深入人心;并要利用人脉渠道获得能够提升智库影响力的独家信息或政策解读,通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传播,提升智库的知名度,增强智库传播力。

(三)从“南海政治传播研究”走向“大南海研究”,培育学术共同体。

当前新闻传播学科关于南海问题的传播研究,大部分停留于媒介分析、报道分析,基本上还是新闻传播本学科一般研究意义上的新闻报道分析,这类研究对于如何形成指导性的南海传播战略并无统摄性的凝聚力量。还有一类舆情分析研究是针对南海热点问题进行国内外常规舆情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和策略不乏创新,但由于这类研究较为分散,并不能形成为真正的应用价值层面的舆论引导策略。

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下,南海智库不仅要对南海政治传播等问题提供理论支撑、战略分析,还要致力于在研究过程中形成未来南海问题研究专门化的政治传播研究学术共同体。通过形成这样一个长期的共同体,使南海传播问题(包括其他涉海国际传播议题)成为一个具有学界共识的长期战略议题。通过在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员淘汰机制上进一步规范和创新,形成一个声誉卓著的智库共同体。

(四)以全球化视野开展“全媒体”传播能力建设。

“全媒体”传播能力建设是智库政治传播的一个可实现技术手段,它是人类现在掌握的信息流手段的最大化的集成者。借鉴国外一流智库机构的“全媒体”传播策略,南海政治传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全媒体”传播能力建设:

1. 与传统媒体开展战略合作,借助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体在相关议题出现后及时主动发表观点、评论,引导公众舆论。通过接受广播电视采访、报纸期刊专访和参加电视脱口秀等各种大众传播互动形式在民众中形成声誉。

2. 建设中英文、东南亚小语种官方网站。智库不仅要建设中英文和小语种的官方网站,还要及时更新;从页面的设计到内容的选择都要以全球化的视野来进行制作—— 一个内容粗糙、错漏百出的智库官方网站对智库的政治传播将大打折扣。

3. 定期出版内部参考资料、研究期刊、调查报告,并及时在智库研究共同体内分享,定期向决策部门建言献策。

4. 出版南海研究相关专著、知识普及类著作,重点组织一些短小精悍、传播范围广、可读性强的出版物。

5. 通过YouTube等各类视频网站进行品牌传播、内容分享。结合南海热点话题制作生动有趣的专题微电影,并在各种网络媒体和自媒体上进行传播。

6. 进军社交化媒体。南海智库的政治传播要以生动平实的手段不断进军国内外社交化媒体,包括Twitter、Facebook、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并建立经过认证的社交化媒体主页,善用传播手段,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7. 开发智能手机客户端。智能手机APP已成为新媒体的重要载体,许多非政府组织都开发了颇有传播影响力的手机APP。智库政治传播同样应该重视智能终端的应用开发,并及时更新和维护。

8. 创意公关与广告宣传。应当深入研究南海争议问题的创意公关与广告宣传策略,研究树立中国现代形象、优化媒体管理结构、采用新媒体、使用国际通行语言等策略,通过创意公关和广告设计宣传,塑造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正面国际形象。

总体来说,在新媒体环境下,南海政治传播已经成为我国对外战略的重要部分。以智库建设和发展为契机,南海政治传播可以为传统学术研究提供新的研究领域和议题,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和现实意义。响应国家智库建设战略,高校智库大有可为,别有天地。与时俱进、协同创新发展,让中国的智库走向国际舞台任重道远,必须要掌握富有竞争力的思想、信息,并能够利用一流的传播技术手段打造高端国际智库品牌。

「注释」

①《外媒:中国智库数量居全球第二》,《参考消息》2014年1月25日。

②朱庆葆:《以协同创新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谈》,《中国高校科技》2014年第4期。

③秦惠民,解水青:《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高校科技》2014第4期。

④朱庆葆:《以协同创新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谈》,《中国高校科技》2014年第4期。

猜你喜欢
智库南海协同
南海明珠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书讯:《新型智库质量提升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南海农民赤卫军
美国威胁 南海安全
京津冀协同发展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新型智库不能有“库”无“智”
报告称中国智库数量排世界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