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篮”SDR人民币踏上储备货币新征程

2016-05-14 10:35
对外传播 2016年5期
关键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体系储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1月30日宣布,经执行董事会讨论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这标志着人民币储备货币地位正式得到国际机构认可,也将对中国金融改革和国际货币体系演进产生深远影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当天在声明中说,执董会认为人民币符合“入篮”的所有现行标准。自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币将被认定为可自由使用货币,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一起构成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将在其中占10.92%的权重,超过日元和英镑排在第三位。

为中国金融改革投“信任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30日说,人民币“入篮”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该组织对中国政府过去几年改革中国货币与金融体系所取得进展的认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0年进行SDR评审时认为,人民币满足了货币发行国的出口贸易规模标准,但尚未达到货币可自由使用标准。此后几年中,中国政府和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速金融市场改革,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明显提速。今年8月以来,中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SDR初评报告中提出的建议,又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改革措施。

为人民币国际化开新局

拉迪说,人民币“入篮”有助于提振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和人民币资产的信心,促使各国官方机构在其储备构成中考虑增加人民币比重,间接推动投资者更多地持有人民币。

一些投行分析师预计,人民币“入篮”后,未来全球将有数万亿美元的国际储备转以人民币存储。到2020年,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将从目前的1%上升到5%。

分析人士认为,“入篮”也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步入新的阶段。通常,一种货币的国际化需要逐步实现三种职能: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入篮”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入储备货币阶段。

有市场人士预计,人民币“入篮”后将进入贬值通道。对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员对记者表示,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将取决于未来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而不应受到人民币是否“入篮”的影响。美国前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梅格·伦德萨杰告诉新华社记者,“入篮”后国际市场对人民币需求的上升可以帮助减缓人民币贬值的压力。

缓解全球安全资产短缺

谈及人民币“入篮”的全球影响,巴克莱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常健认为,随着全球经济多极化,美欧国家能提供的储备资产越来越有限,全球安全资产的短缺会进一步加剧。而中国以其经济和金融实力,可以实质性地提供储备资产来缓解全球安全资产短缺。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此前在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安塔利亚峰会时表示,人民币“入篮”有利于完善国际货币体系,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将是一个共赢的结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董会在30日的声明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哈罗德·詹姆斯也认为,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已经迎来转折点,新兴经济体应该拥有更多话语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想重新担当起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卫士”的角色,就应该将人民币纳入SDR。

开启任重道远新征程

不少专家指出,人民币“入篮”后,在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道路上还将面临一系列新挑战,金融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

拉迪说,“入篮”会让人民币获得储备货币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马上会自动成为国际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储备货币,人民币的吸引力最终要由市场说了算。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币“入篮”还意味着中国将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人民币及中国金融体系将可能需要处理更多的、比过去更复杂的治理课题,包括央行将如何应对汇率波动给市场带来的影响、如何在未来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提高的情况下确保国家金融体系安全等。

伦德萨杰强调,“入篮”后的人民币以及中国金融市场的一举一动都将受到全球更加密切的关注。人民币“入篮”,是中国新一轮金融改革的起点,而绝非终点。

猜你喜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体系储备
The Great Unbanked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
论金融体系等级化下的金融消费者保护
轰然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