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集纳

2016-05-14 10:35
对外传播 2016年5期
关键词:普利策话语权话语

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在2016年4月1日《人民日报》刊发的《把握新闻传播规律 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一文中认为:应在理论与舆论互动中打造“表达共同体”。理论的沉默意味着舆论的失责失范,舆论的空转意味着理论的失声失真。这就要求新闻舆论工作在练好业务真功的同时,还要练好思想内功,使理论与舆论在互动中打造“表达共同体”。新闻舆论工作要善于讲清楚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国情和中国价值,讲透彻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引人入“道”、启人悟“道”,让舆论助推理论形成辐射力,打通理论武装的“最后一公里”。

复旦大学特聘资深教授童兵在2016年4月7日《人民日报》刊发的《新闻舆论工作者的时代定位》一文中认为:新闻舆论工作者传播党的政策主张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要有很强的“看齐意识”,使媒体所传播的政策主张同中央的口径完全一致,宣传的内容不折不扣地体现中央方针政策的精神,防止片面性、简单化和绝对化。如果媒体在传播中不讲全面性和辩证法,为了“抓眼球”而顾此失彼甚至断章取义,就可能出现“歪嘴和尚念经”的情况,就不能很好传播党的政策主张。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不是照抄照搬中央文件,而是要善于运用说理、写实、抒情等手法,把党的政策主张变为亿万群众的自觉行动。这考验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需要下一番苦功夫。

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在2016年4月7日举行的首届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论坛上认为:从话语理论的角度讲,话语是一种权力,是对社会认知与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的力量。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谁拥有话语权,谁就拥有了主导舆论、影响大众的权力。一个国家是否具有话语主导权,除了硬实力方面的因素之外,还取决于它的价值观念和话语体系是否能够正确回答和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应当改变旧有观念,强化主流意识,自觉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资源、改革开放近40年的实践成果,提炼转化为人类社会的共有财富,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思路与经验。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项久雨在《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2期刊发的《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战略着眼点》一文中认为:推动中国话语权建设,关键在于积极提升中国话语的价值影响力,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指引。这是因为,没有中国思想、中国价值和中国主张等实质性内涵,中国话语和中国故事就不可能回响在地球村的每一个角落,更遑论打动世界民众的心灵。这就意味着,在思想和价值观上着力,构筑我国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的话语体系和话语权,是中国话语权建设的核心任务。这一任务的完成,需要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精神引领。

@人民网观点频道:【夏振彬:中韩文化输出,还差几个宋仲基?】我国文化底蕴深厚,影视剧产量惊人,然而在输出文化方面却不尽如人意——佳作凤毛麟角,国内卖座、海外遇冷更是普遍尴尬。实践已经证明,文化的对外传播尽管难度不小,但影视剧这种大众传播方式可以作为文化输出的捷径。当前,国产影视剧走出去已经成为一个时代命题,尽管已有不少扶持政策、企业也越来越国际范,但势必要上升到全局层面,整体布局、循序渐进,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看到更多政府的推手。(2016年4月14日10:49)

@喻国明:社会舆论话语平台所依附的载体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传统媒介的平台价值已经风光不再。在已经过去的社会舆论生态演变的三十多年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舆论话语平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时刻处于一种结构性的变动当中,其中的关键是:谁更接地气,谁更多地将自己的接近权、表达权、控制权向昔日的受众、今天的用户倾斜。(2016年4月17日15:32)

@联合国:[联合国与中文]在联合国早期,中文地位非常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贫穷落后、在国际事务中没有话语权;再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中国代表以擅长英语为荣,舍弃规定可用的中文不用,无形中贬低了中文在联合国的地位。(2016年4月19日16:47)

@胡泳:【新媒体时代,我们还需要普利策奖么?】只需放眼今日的新闻界,便知一片哀鸿之中,人们需要普利策奖来打气,也以其来鉴别新闻的好与坏。面临职业动荡和日常压力,新闻从业者往往选择放弃深入的挖掘和艰苦的努力,更不用说新兴媒体很多采取取巧的捷径来和传统媒体相竞争。而普利策奖告诉我们,那些不取巧的深挖和努力是维持这个行业长存所不可或缺的。所以,即便是在新媒体时代,普利策奖也仍然举足轻重。(2016年4月20日09:12)

猜你喜欢
普利策话语权话语
画与理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改变命运的30美元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陈年凡客创始人
争衡·重塑·掌控
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