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远离 “汽车盲区”!

2016-05-14 23:07郑继翠
为了孩子(3~7岁) 2016年5期
关键词:后视镜车头盲区

郑继翠

据央视报道,我国每年至少有1万名孩子死于交通意外事故。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孩子行为的不稳定性以及缺乏危险判断力;而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汽车都是客观存在“盲区”的,孩子身形矮小,又加大了“盲区”的范围。而“儿童盲区”的范围之大,可能是很多家长都难以预料到的。

你看,仅仅在今年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就发生了这样两起致命的事故——

2016年2月23日 ,武汉一名小学生下校车后,蹲在校车车头的左前方,校车开动时碾压了该小学生,后抢救无效死亡。

2016年2月23日,山东一校车倒车时轧过一名小学生,致其当场死亡。

我看到这两个同一天发生的案例时,震惊了。因为其实在此之前,汽车盲区导致的孩子被碾事故就时有发生,显而易见,仍未能引起很多驾驶员和家长的高度警惕!

名词解释:汽车盲区、儿童盲区

所谓汽车盲区(图1),就是指驾驶员坐在正常驾驶位置时,视线被车体遮挡不能直接看到的部分区域或者说观察不到的地方。严格来说,汽车盲区分为车内盲区和车外盲区,多发事故的主要是车外盲区,而且不同车型造成的盲区大小也会不同。

而所谓开车中的“儿童盲区”,是指因为儿童矮小的身形,当接触车身或在车辆附近停留时,驾驶员就更难在车内发现他们,因而形成一块特有的盲区。

最易发生事故的“儿童盲区”有哪些?

车外盲区(图2)有前盲区(引擎盖前看不到的地方)、侧盲区(汽车两侧位置)、后盲区(车辆后面的盲区)、后视镜盲区、AB柱盲区等。据统计和实地测试, 前三个盲区的儿童事故发生率最高。

前盲区:与车身、座椅的高度、车头的长度、驾驶人的身材等都有关系。对于成年人或身高高于1米的孩子来说,即使站在车头下方也不存在盲区;但对于身高在1米以下的孩子来说却存在着不小的盲区。所以如果你坐在车内,没有留意到1米以下的孩子跑到了车前方,就很容易造成意外事故。

侧盲区:汽车左侧,会形成A柱(前方玻璃与侧面玻璃之间的连接柱)遮挡的一个小小的盲区。因为国内驾驶位设置在左边,所以车子右侧的盲区相对于左侧更多:一处同样是A柱遮挡形成的盲区,不过相对于左侧要稍大;另外一处则是靠近车身旁边,车子倒后镜位置往车头延伸的区域。

后盲区:是指从后车门开始向外侧展开有大约30度的区域在反光镜的视界以外,即后车的车头在前车的后车门附近时,前车的反光镜里观察不到后面来车。后盲区造成的意外事故很多都是车主在倒车时,没有发现车后方的孩子而发生的,甚至很多在后盲区发生的儿童交通事故撞到的是车主的孩子!

除了这三个事故发生率最高的盲区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盲区同样存在,例如前侧因为A柱遮挡形成的盲区、两侧因为B柱(后方玻璃与侧面玻璃之间的连接柱)遮挡而形成的盲区以及后视镜盲区等。虽然这些盲区造成的事故发生率比较低,但是同样需要注意。此外,除了车辆本身造成的视觉盲区外,还有一些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视觉盲区,比如后挡风玻璃前贴有颜色较深的贴膜,或者悬挂一些毛绒玩具等。

如何避免盲区对孩子的伤害?

车身的盲区是客观存在的,基本是不可能消除的;孩子身形矮小,又缺乏安全预判能力,更易误入盲区。所以基本所有的责任和作为都寄托在成人身上。

对于驾驶员来说——

如果在开车前、倒车或停车时做到以下几点,可能会减少一部分儿童意外伤害:

1. 开车前要绕车身一圈进行检查,尤其是在小区、学校等孩子较多的地方。

2. 上车后、启动车辆前,观察后视镜,回头看一下侧后方盲区是否有人;必要时按3声喇叭以提示在盲区玩耍的孩子快速离开将要启动的车辆。

3. 倒车、停车时速度要慢,在不明确周围状况时,最好停车下来察看一下车辆周围,然后继续倒车或者停车。

4. 在后视镜上安装汽车后视镜盲区镜,或者安全盲区全视系统。

5. 不要在车内后玻璃窗放置遮挡视线的毛绒玩具或其他物品。

对于家长来说——

我们在平日生活中,就要经常告诫孩子:

1. 不要在停放的车辆周围玩耍、嬉戏或者打闹。

2. 在公共道路上行走时,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走最外侧;不要在行走时快速奔跑、嬉戏或打闹。

3. 远离路边停放的车辆,以免车辆突然启动或者开门而造成伤害。

4. 年龄较小的孩子,出门玩耍要有家长全程无死角看护,且不要去小区停放车辆的地方玩耍。

猜你喜欢
后视镜车头盲区
盲区50米
高铁车头为什么是子弹头的?
交叉感应环线通信盲区分析和应对
产能不足、去向不明,危废监管盲区依然存在
臂戴后视镜
在市场中成熟起来的大车头村
重庆事件与医保盲区
创新的摄像监视系统取代车外和车内后视镜
汽车的复眼 后视镜及侧视镜的由来
中型客车后视镜抖动的分析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