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水”的银锭

2016-05-14 16:04
青年与社会 2016年5期
关键词:张献忠银锭江心

挖掘机的偶然所获,使得张献忠沉银的传说一下子又热闹起来,渴望一夜暴富的寻宝者纷至沓来。据当地文管所工作人员介绍,高峰时候,每到深夜,江口一两公里的河段,十多艘船停在江心,尤其是冬春之际的枯水季节。骑着摩托穿行在夜色中的郭建华,他的任务就是赶走寻宝者。郭建华说,从岸边到江心有上百米,隐约能看到寻宝人身着潜水服下到水中,寻宝人身上都缠着绳子,只需拉几下,船上的人就会奋力收绳,拉上寻宝人或是寻出的物品。

不过,如今的江口河段已不再有从前的盛况,这倒不是张献忠沉银失去了诱惑,而是司法机关针对盗掘和贩卖文物抓获了多名犯罪嫌疑人,仅郭建华所在的双江村就有11人被警方带走。据悉,在这起名为“张献忠稀世宝藏案”的案件中,涉案的一级以上珍贵文物就有金狮、金印、金册子等,估计价值过亿。

从岷江中有意或无意发现的张献忠财宝品类虽多,但占绝对多数的还是银制品,尤其是银锭,因而当地把这一段江面命名为张献忠沉银遗址。这些张献忠原意“无为后人有也”的银子,看上去更像是一些乌黑的铁制品,不少银锭上都有当年留下的文字:“京山县十五年饷银十两”“巴陵县榆口饷银五十两”“湘潭县运粮官军行用粮五十两”……

总体而言,这些乌黑的银锭与我们印象中雪白的银子相去甚远。那么,这些银子是否还有作为银子本身的价值呢?经鉴定,这些银锭的纯度大多在95%以上,根据业内标准,纯度在92.5%以上就被称为纯银,国际上称为标准银。按2016年1月上旬的国际银价,这样的银子每克约值人民币3元。也就是说,三百多年前那枚50两的银锭,按明代一两约等于今天31.5克算,大概值4700元。以银子对大米的实际购买力折算,明朝中后期的一两银子,约相当于今天的600元,那么这枚50两的银锭,足足可当现在3万元。也就是说,这笔前人的财富,在经过三百多年的“储蓄”后,价值已经大大缩水。

当然,这只是就张献忠沉银作为银子本身的价值而言。事实上,作为那个兵荒马乱年代的遗存,这些在江水中沉睡了370年的银锭,它们既是那些面目模糊的生民百姓惨痛命运的见证,也是可资研究、可资唤醒尘封记忆的珍贵文物。

猜你喜欢
张献忠银锭江心
周延《虞原璩江心寺诗》
明代“金花银”银锭元素组成的无损检测分析
清代海关银锭漫谈
命运的交响
陆羽品水
古币银锭的收藏价值
科学地研究中国古代银锭——读《中国古代银锭科学研究》
厨房里的“战争”
张献忠:别老叫俺杀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