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认知语言学三个基本假设与语言习得

2016-05-14 20:03甄强马卫华
关键词:语言习得认知语言学

甄强 马卫华

摘 要:认知语言学对语言本质有着自身独特的认知理论观点,相应的语言习得观也就存在着自身的特点。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三个基本假设的语言习得理论展开了研究:首先对认知语言学语言习得观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综述;其次在综述三个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分析认知语言学对语言习得三个假设问题的解释;最后总结这一理论特色。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三个基本假设;语言习得

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4-0187-02

认知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认知规律间所存在关系的一门学科,相关研究已渗透到语言的各层面中,并延伸到语言学的各个分支领域。作为一门语言学理论,它需要对如下三个基本问题给予回应:什么是语言知识?怎样习得?如何运用?从理论发展的整个过程不难看出,认知语言学是建立在生成语言学基础上的,用来解决生成语言学无法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生成语言学的语言学习观为基础,对认知语言学下的语言习得观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一、相关理论综述

(一)理论背景

本文研究的理论背景为生成语言学相关理论,其对三个基本假设问题的基本观点为:第一,普通语法。自然语言是由统一的一组代数性规则构建而成的,这一组建规则与各个构成成分都不存在实质性意义与影响,但这一普遍语法却是语言能力的核心构成部分。第二,在词库中,有意义的语言成分则成为了相应的规则变体。基于天赋语言能力假说,人们学习语言,当人处于儿童阶段时,能够迅速学会语言,而且不存在吃力的现象,原因在于人从诞生之初便具备了相应的语言能力,学习的过程则是将能力转化为实践应用过程,即能力输出,而其中的语言输入只是充当了激发语言天赋的媒介。但是,语言本身都具备创造性特点,是基于抽象语法的作用而生成的,基于此,连续性假说被提出。生成语言学相关理论见解的提出为实现对语言与认知关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理论基础

认知语言学将语言的本质特征总结为符号,而相应的语言构式本身都是具备一定意义的语言符号。运用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交流,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产生了语法,而使用语言的主体在实际交流的过程中,则是通过听与说来构建认知过程的,语言能力则是由有意义的语言构式组建而成的“语言库”,因此,语言能力与认知能力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基于此,认知语言学在解决上面的三个问题时,提出了不同的三个基本假设。

二、认知语言学下的三个基本假设与相应解释

(一)三个基本假设

三个基本假设为:语言并非是一个自主的认知器官;语言知识来自于语言的实践应用;语法则是一个概念化过程。这三点不同于生成语言学假设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对生成语言学的认知。具体来讲,第一个假设认为,从本质上讲语言知识运用的认知能力和其他知识运用的认知能力是不存在区别的,而从语言知识的概念表征看也和其他概念结构一样。第二个假设认为,句法以及音系等都来自于语言的应用实践,需要实现对句法结构等所呈现出的变化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构建切合语言实际的理论模型,进而为实现更透彻的解释奠定基础。第三个假设则认为人类认知所呈现出的特征为: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概念化,进而实现相应的语言表达,因此,概念结构是以人的认知能力为基础的。

(二)相应解释

1.语言能力是认知能力的构成部分

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能力是通过结构有序且有意义的语言所构建而成的一个清单库。由于它与社会以及交际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相应的语言习得就涉及到很多因素。虽然这一假说在某种程度上承认语言能力本身与相应的天赋间存在关系,但是它与生成语言学中的理论却是对立的,并不认同语言能力完全来自于天赋之说。首先,语言学习与其他知识的学习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研究表明,儿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认知能力特点与其学习其他知识时所表现出的认知能力特点并没有显著的差别性,在儿童阶段的学习中,规则学习存在各种学习中,其中输入方式要比输出方式重要。语言实现进化的过程并非是因为儿童实现了对语法的创造,而是在实际应用语言的过程中产生的,并非源自于天赋。其次,概念与语言的表征同等重要。在儿童实际习得语言的过程中,相应的概念与语言表征同等重要,只是由于所属语言系的不同,相应的语言输入便呈现出差异性,进而使得相应的认知能力在发展的过程中显示出了一定的差异性。最后,通用基因假说。在神经认知科学领域提出了这一假说,认为在相同基因的作用下,大部分人的认知能力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并在语言以及阅读等认知能力上存在着基因重叠。

2.语法源于实践经验概念化这一过程

在儿童时期,他们在实现语言认知主要是通过可控的活动场景以及图形,通过其中的类指性概念来促进生成的。具体来讲,儿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会逐渐运用特殊的概念编码来实现语言的学习。研究表明,不同语言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而语言结构的普遍性则是基于人类认知与实际交际过程中而产生的。儿童时期在语言习得时,整个过程需要通过所有认知能力的共同作用。语法的基础则是构式。在儿童阶段,其语言是逐渐发展起来的,相应的创造性是十分有限的,开始则是以语言产出的具体构式而逐渐形成的,进而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其语言能力的发挥以及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形成自身的语言构式。

3.语言知识来源于语言的实践应用

首先,语言知识来源于模仿,进而通过固化与抽象来实现习得。语言能力表现出的是一个人的文化能力水准,而语言习得的过程则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汲取文化而实现的,即通过模仿实现的。但是,此种模仿则是有明确目的的,而并非是单纯的“照搬照抄”。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在交际的过程中明确语言的意思,进而根据语言的意思将其使用于相应的场合,也就是在逐渐学习的过程中,将所模仿学习的语言知识所存在的构式进行固化,在输出语言的同时逐渐明确相应语言的使用形式,进而通过自身认知能力的发挥来实现对语言图式的抽象化。其次,语言知识能够在句法的反复练习中实现积累。构式是语言的最基本单位,因此,从儿童阶段起,其开始学习语言时的最基本单位便是构式,在此基础上才能够逐渐抽象出相应的语法系统。

三、认知语言学习得理论的特色

在这一理论诞生之前,主要是以生成理论来对知识习得进行解释,这其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而认知语言习得理论的诞生则打开了全新的思路,进而通过全新理论假设的提出解决了生成语言学理论下无法解决的难题。与成人大脑语言区相比,儿童大脑的语言区即使受到伤害,还是能够实现对语言的学习,并逐渐达到正常的水准。这就证明语言模块性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而并非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早已给定的结果。认知语言学习得理论的兼容性强,能够与其他语言学理论融合,比如与功能主义分析方法、心理语言学理论以及社会文化理论。

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语言习得的三个基本假设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阐释了语言习得理论在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语言学理论还有着很大的空间有待探索,要想解决更有效地掌握不同语言这一问题,就需要对语言习得理论进行更深入地研究。而这样的问题可能就属于“非问题”,就如天赋派与实证派一直争论的“非问题”一样。

参考文献:

〔1〕刘正光.认知语言学的语言习得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01):46-53,81.

〔2〕戴卫平,于红.认知语言学“语言·语义·语法”刍议[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124-128.

〔3〕刘正光.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与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J].外语研究,2010,(01):8-14.

〔4〕张绍全.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多义词习得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

〔5〕胡荣.影响英语进行体第二语言习得的语言因素:认知语言学视角[J].外语研究,2010,(01):21-27.

〔6〕袁晓红,戴卫平.生成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差别对比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107-111.

〔7〕方环海,高明乐.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分析与展望[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13-19,81. (责任编辑 姜黎梅)

猜你喜欢
语言习得认知语言学
论情感因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图形一背景理论的英语简单句的认知分析
基于认知语言学“事态把握”的视角分析日语学习者授受表达的使用
对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认识及其与语言习得和教学的关系探究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
构式语法与句法浅析
高职高专英语的语境化教学研究
地方高校开设语言实践课的必要性及优势
对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些思考
基于联想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词汇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