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研究述评

2016-05-14 20:33王亚青
关键词:述评高校大学生

王亚青

摘 要:团员意识是团员应具备的基础性素质,也是团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自2005年团中央决定在全团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内容的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以来,对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的研究才广泛开展起来,并初见一些成果。本文力图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相关研究的梳理,探析其研究现状,以为推动大学生团员意识的深入研究,并为实践应用提供参考和支持。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述评

中图分类号:D2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4-0246-03

高校大学生团员是具有先进思想的青年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得力助手和后备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伟大实践中,大学生团员是先行者,是主力军,其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团员意识作为团员青年必须具备素质,是青年坚定政治信仰、完善思想品质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可持续动力。因此,加强对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尤为重要。鉴于此,笔者以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为研究对象,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探析其研究现状,以为推动大学生团员意识进一步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和支持。

一、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整体研究概况

就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国外尚无针对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方面的研究,国内对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的研究自2005年团中央决定在全团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内容的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以来才广泛开展起来,研究成果多见于政策性文件和活动总结,而系统的、规模化的论文报告和理论著作很少。

二、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相关研究的定量分析

笔者在中国知网数据库分别以“团员意识“、“高校团员意识”、“大学生团员意识”为题名进行文献检索,查询结果如下:

由表1可见,以“团员意识”为主题词搜索到443篇文献资料,而以“高校团员意识”和“大学生团员意识”为主题词搜索到不过百篇,可见对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的研究还相当贫乏。

笔者对百篇“高校团员意识”和“大学生团员意识”研究作进一步量化分析(如下表)

由表2可见,在研究数量上,2004年以前关于“高校团员意识”和“大学生团员意识”的研究成果(以篇数为计量单位)总和仅为一位数,合计9篇,而2005年是研究的转折点,研究成果呈倍数增长,有了“爆发式”的突破,成果数量达到91篇。这表明,对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的重视和关注度有了明显加强。从研究者来源来看,绝大多数研究者都是高校团委或系部的从事学生党团工作的教育人员,这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他们响应党团号召的“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中心”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从研究方法上看,多以定性研究为主,只有10余篇运用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多是本科生,个别篇目涉及到高职生和研究生。

三、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的定性分析

(一)对团员意识内涵的厘析

“团员意识”是我们梳理和研究的逻辑起点,核心词汇。对这一概念的界定,大致分为三类:其一,被多数研究者沿用的,认为团员意识是团员在观念上自觉形成的区别于一般青年的意识,是团员在团内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林颖,2005年;周静等,2006年;童健等,2006年;薛向东,2006年;范瑞泉等,2007年;王浩等,2007年;王凡等,2008年;姚小东等,2008年;朱瑶,2008年;藉宇,2009年;陈倩龄,2009年;张铁鑫,2010年;贾世琦,2011年;陈琳,2011年;武永乐,2013年)。这一观点明确了团员意识是团员特有的,其本质是一种观念,形式是自觉形成的,自主自发的,具有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的作用。其二,认为团员意识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团章的基本要求形成的,团员在团内和社会生活中区别于一般青年以及团组织区别于其他青年组织的思想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称(舒艳等,2008年;赵晶,2013年)。这一观点重在表明团员意识形成的指导思想,本质是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强调外在要求(按照团章基本要求形成的),运用范围为团员和团组织。其三,认为团员意识是团员在观念上自觉形成的区别于一般青年的认识、情感和意志(张业振等,2013年)。这一观点揭示了“意识”的本质,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综上,笔者认为,一、二种观点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学角度进行分析的,但第一种解释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即“团员意识是意识”,第三种观点则是从心理学角度解析的,更加清晰地揭示了意识的内核、本质。

(二)对团员意识结构要素的分析

关于团员意识结构要素的探讨,笔者归纳为几种元素说。三元素说认为,团员意识应该包括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和模范意识(潘峰,2007年;舒艳,2008年;范启标,2009年;张铁鑫,2010年;王霞玉等,2015年)。四元素说则包括政治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模范意识(武永乐等,2013年)。五元素说则包括政治意识、民主意识、权利与义务平等一致意识、法制意识和模范意识(张强,1991年;徐元彬,2004年;林颖,2005年;童健等,2006年;王浩等,2007年;朱瑶,2008年)。张业振等认为除包括五元素外,还应该涵盖组织意识(张业振等,2013年)。还有研究者认为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除具有共性特征(政治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模范意识、权利与义务平等一致意识)外,还具有大学生色彩,如责任意识、学习意识、实践服务意识、公德意识(王浩等,2007年),志愿意识、团队意识(刘静等,2006年)。可见,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概念体系。笔者认为,团员意识的内核是立体的、多维的,但基本的、一般性的要素应该是稳定的。

(三)对加强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必要性的论述

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多是论述团员意识教育必要性的,就是说是对实施一种措施的必要性的阐述,笔者认为这从侧面也说明了加强团员意识的重要性。笔者将相关论述归纳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宏观上,强化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是经济社会客观形势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何二毛,2008年),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续和深化(薛向东,2006年),有利于更好地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后备力量(王霞玉等,2015年)。中观上,强化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是团组织性质和作用的必然要求(朴丽娟,2009年),是保持团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团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措施(林颖,2005年;童健等,2006年;何二毛,2008年;舒艳等,2008年)。微观上,由于团员意识直接关系到团员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团员在团内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好坏。因此,从团员自身讲,必须加强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教育。

从以上论述可知,关于团员意识,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分析比较薄弱,尤其对大学生的团员意识的特殊意义的研究和探讨不突出。鉴于高校大学生“全团员”的现实,他们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团员意识状况不仅反映了他们的思想政治,也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笔者认为这方面研究值得关注。

(四)对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现状的解析

在梳理资料中发现,对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现状的研究多夹杂在对团员意识教育现状的论述中,而相关研究多以定性研究为主,为数不多的研究者用数据说明事实,但殊路同归,两种研究方法相互印证,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差强人意,表现形式多样。

高校大学生的政治意识不足、民主意识不强、权利与义务被忽视、法制道德意识缺失、模范意识单薄(徐元彬,2004年;童健等,2006年),张业振等也通过问卷调查证实了上述观点(张业振等,2013年)。对此不容乐观还表现在团员荣誉感和自豪感下降,自身思想觉悟不高,不愿意参加组织生活(宋淑平,1992年;桂娟等,2006年),包靓、王霞玉等也通过调查研究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陈琳则将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现状概括为“盲”、“空”、“躲”,“盲”就是对自己身份存在盲点;“空”就是对权利和义务不解,对团的性质认识模糊;“躲”就是对团的活动避不参加,躲起来(陈琳,2010年)。

(五)对造成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现状形成原因的阐释

纵观对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现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论者的视角几近相同,笔者将其概括为哲学(系统学)角度,即从内外因进行剖析。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学校团组织存在的诸多弊端以及团员自身的问题,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影响着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外因方面,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大学生团员自我意识增强,讲实惠轻价值的现象日益突出;社会转型时期,世界文化交流碰撞,价值观呈多元化态势,对党团威信造成了冲击;网络的快速渗透也将部分团员青年从现实拉到了虚拟世界,甚至使部分大学生不能自拔。中观上,高校扩招后,教育教学资源严重匮乏,加之团的工作受重视程度不够,团组织建设不完善,使得团员缺乏特有的荣誉感和存在感,这些都影响着大学生团员意识。内因方面(微观上),团员自身参与活动积极性低,认识水平不高(武永乐,2013年)。张振业等则从思想政治教育学角度剖析了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淡化的原因(张业振等,2013年)。

(六)对加强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对策的述评

研究者在加强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对策方面的探讨较为丰富。笔者归纳为思想建团、组织制度建团、活动建团以及团员自我教育等四个方面。在思想建团方面,应该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高举团旗,永跟党走”的信念(何二毛,2008年),积极贯彻十八大精神(徐鹏,2013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导青年(黎春虹等,2011年),围绕党政中心工作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余醒雅,2013年)。在组织制度建团方面,要积极争取党委的支持和帮助(张强,1991年),坚持党建带团建、党团共建的工作指南(薛向东,2006年;藉宇,2009年;张鲁伟,2011年;武永乐,2013年;余醒雅,2013年),建立加强团员意识教育的长效机制,提高高校团员意识教育的受重视程度,转变团员意识教育方式,完善团组织各种规章制度建设。团的基础知识教育要常态化,切实做好推优入党工作和团员教育评议工作。在活动建团方面,要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就要发挥隐性课堂的作用,积极探索、创新、打造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新途径、新平台。活动中要树立先进典型(周静等,2006年;贾世琦,2011年)。同时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自我教育(董晓蕾,2008年),充分发挥团员的主体作用(藉宇等,2009年)。此外,张业振等从思想政治教育学角度提出增强大学生团员意识的对策措施,王霞玉等提出采用“微团课”的建议。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近些年对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研究还相当薄弱。增强大学生团员意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加大研究力度,提出可行性的措施,真正做到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团员思想进步。

参考文献:

〔1〕林颖.新形势下强化大学生团员意识的途径[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07).

〔2〕周静,陈娟,等.高校共青团团员意识教育长效机制建立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11).

〔3〕童健,陈宾,等.新时期高校团员意识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的探索[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6).

〔4〕薛向东.高校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的思考[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03).

〔5〕王浩,徐元龙.增强大学生团员意识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7,(09).

〔6〕王凡,尹志平,等.高校团员意识的调查与思考[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08).

〔7〕姚小东,贾春水.论增强高校团员意识的对策[J].时代文学,2008,(06).

〔8〕朱瑶.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高校团员意识教育[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7).

〔9〕藉宇,郝敏.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增强共青团团员意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9).

〔10〕陈倩龄.高校团组织增强90后大学生团员意识的探索[J].内江科技,2009,(10).

〔11〕张铁鑫.浅谈技师学院团员意识的提高策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5).

〔12〕贾世琦.高校团员意识教育长效机制途径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13〕陈琳.当前高校团组织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方法探讨[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11,(01).

〔14〕武永乐,常燕飞.新形势下增强大学生团员意识的教育途径与实践——以燕山大学里仁学院为例[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

〔15〕舒艳,张超.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增强高校团员意识教育的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8,(01).

〔16〕赵晶.高校团员意识引领途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09).

〔17〕张业振,田祥茂.关于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湖北民族学院和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为例[J].青年与社会,2013,(09).

〔18〕潘峰.加强大学生团员意识教育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07,(11).

〔19〕范启标.健全团员意识教育活动机制的探索[J].硅谷,2009,(01).

〔20〕王霞玉,邓听.新形势下强化大学生团员意识的新途径——微团课[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01).

〔21〕张强.加强团员意识教育 搞好学校共青团工作[J].曲靖师专学报,1991,(10).

〔22〕徐元彬.团员意识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西华大学学报,2004,(04).

〔23〕刘静,孟威.高校团员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06).

〔24〕朴丽娟.大学生共青团员团员意识教育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

〔25〕范瑞泉.新时期团员青年思想状况调查及对策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12).

〔26〕何二毛.强化团员意识 永葆团的先进性[J].成才之路,2008,(04).

〔27〕余醒雅.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增强团员意识的几点思考[J].科技导刊,2013,(04).

〔28〕丁晓丹,郭金玲.高校团员意识现状及加强团员意识教育的长效机制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

〔29〕宋淑平.团员意识教育的多方位思考[J].滨州师专学报,1992,(03).

〔30〕桂娟,王艺文.新形势下团员青年的思想、生存和发展状况[J].怀化学院学报,2006,(11).

〔31〕杨媛媛.高校共青团的建设在大学生中的意义[J].青春岁月,2013,(11).

〔32〕包靓,丁文刚.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团员意识增强机制的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01).

〔33〕郑彩莲.高校团员意识教育的生长点 内化点 凝聚点[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06).

〔34〕张吉东.新时期高校团员意识教育再认识[J].中国成人教育,2007,(06).

〔35〕盛艳波,徐晓峰.新形势下做好团员意识教育的几点思考[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

〔36〕徐鹏.高等院校团员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途径[J].黑龙江史志,2013,(06).

(责任编辑 王文江)

猜你喜欢
述评高校大学生
关于法学视角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探析
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研究述评
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思考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国内科技投入研究现状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