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

2016-05-14 20:33孙碧寒谢留通葛文宬
关键词:调查创新能力大学生

孙碧寒 谢留通 葛文宬

摘 要:创新能力是指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在处理和客体的关系中弃旧图新、破旧立新的独创性能力。创新能力是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原动力之一,是国家科技、综合国力发展的新要求。本文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江南大学及周边高校进行了抽样调查,主要研究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个人、教师、学校和社会因素,并从这四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方法及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调查;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4-0261-03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000年《教育部关于实施“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通知》中要求高校要“继续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生产实践”。这标志着教育的目标由原来的素质教育进一步上升为创新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国民经济的运行注入新的活力。创新教育虽然已经推行了十多年,但其成果不容乐观。当代大学生存在学习自主性欠缺、创新意识淡薄、问题意识不强等问题。因而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是迫在眉睫。对创新意识的重视既是弘扬人的主体性的要求,也是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的职能正在由精英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是否培养出具有创造精神、具有发现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的学生成为这种转化能否成功的关键。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对象主要是江南大学以及周边地区在校大学生,调查内容主要了解大学生对于教育体制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等问题的看法。然后对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得出真实科学结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措施的建议。

三、关于学生对创新能力的了解及现状的数据分析

创新一词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美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912年)在《经济发展概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熊彼特在其著作中指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国内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各自的看法。余华东(2011年)认为,创新能力就是创造新的思想、将新的思想付诸实践创造一个新的事物的能力。王家祺、曹颖颐(2007年)将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分为4类:创新学习能力、创新知识基础、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技能。徐平(2010年)等将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分为大学生主观因素、教师因素和学校因素三类。

就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言,我国大学是较差的。从影响因素上看,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很多要素方面是没有被开发的。所以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调查,试分析影响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原因。

此次调查问卷以江南大学在校生为主体,另外还对无锡其他学校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63份,有效问卷213份,有效回收率为81%。此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大学生对创新知识的理解,以便高等学校依据调查结果整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最终培养出合格的创新人才。

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自我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及能力培养的意愿,但真正愿意潜下心来、投入精力的却只有三成左右。此外,对于学院或者学校组织的创新类实践活动,近八成的同学偶尔参加甚至没有参加过。可见大学生普遍缺乏创新积极性,创新实践的主动性不强。一方面,由于求稳心理以及现行教育的引导,使得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往往会忽视答案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即使有了创新的意识,但由于缺乏创造实践训练,潜意识里会觉得创新活动难以下手,逐渐便失去挑战自我的勇气,真正丧失了创新能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师因素。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实际情况难以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一是教师自身创新意识不强,二是教师自身能力难以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只有教师是创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学校因素。表3的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觉得影响他们创新能力培养的一大因素是氛围。应试教育对于学生发展创新能力有很大的束缚力。学生往往习惯于去背答案,去套用公式,最终使学生就上产线生产的零部件一样,整齐却失去了独特性。学校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地,应该营造良好氛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社会因素。社会需求对创新能力也具有一定导向作用的,然而目前的社会大环境对创新人才培养不是很有利。用人单位在进行招聘时往往会以学生在学校通过死记硬背而得到的分数来进行筛选,而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却得不到机会。正是这种社会评价标准,使得学生在大学期间拼命去证书证书、比赛名次等,而忽视了创新能力的提高。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有意识,却不善于利用条件。很多大学生希望自己善于创新,但是对于学校安排的创新类活动却不愿意积极参与,创新的想法只停留在口头上,不愿付出时间去践行。第二,缺能力,也不愿意打破常规。教师大都只满足于传授知识,不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老师无论是能力还是意识都有待提高。第三,有想法,却没有改革的动力。尽管学校意识到教育模式的不足,但对推进改革却缺少行动,放任这种应试教育禁锢学生的思维。第四,有灵感,但缺少创新的氛围。无论是高校还是社会,都缺少创新氛围。

五、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建议

(一)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一要提倡“学生同伴交往互动”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交往互动,就是同龄学生之间以团体活动的形式所进行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思考,发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才干,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二要注重人格培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向对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创造思维,开阔其创造视野。

(二)改进授课方式,完善课程体系。一是将本科课程教学与科研训练相结合。将科研训练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后提出新问题、新想法,鼓励其发挥主观能动性,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某问题深入研究,进而培养其创新精神。学校可结合研究性学习或探究性课程,让学生通过调查社会现象,广泛收集资料,组织课题实验,开展成果交流活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也可以根据各个学科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结构改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跨系、跨学科进行学习,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特殊兴趣,提高其创新的积极性。二是营造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学校定期举办学术讲座、报告会等活动,宣讲各种知识及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参与国家级、省市级的创新项目比赛。在学校内部可举办类似比赛,从中挑选一批具有较高、较优秀创新素质的学生,重点培养,以点带面,最终使大学生群体成为创新主力。

(责任编辑 姜黎梅)

猜你喜欢
调查创新能力大学生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