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本视角下学生英语文化认同能力的缺失与重构

2016-05-14 14:52王幼明湛冰鲁晓梅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文化资本

王幼明 湛冰 鲁晓梅

摘要: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提出的文化资本理论是其社会学思想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文化资本理论的视角研究体育院校学生在英语文化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了体育院校学生英语学习能力较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文化资本不足造成的,探讨了学生的社会文化差异性。对教师和学生社会文化差异性进行研究对体育院校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而将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将有助于提升学生英语文化学习能力。

关键词:文化资本;体育院校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体育院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体育专项上有一定的训练基础,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运动训练上,有的甚至很长一段时间无法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英语入学成绩分布不均,有的一百多分,有的几十分,使得其英语语言文化能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资本不足的影响。文化基础的差异性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大学英语在体育院校属于公共课,受重视程度有别于专业课,于是便有了对体育院校英语教学价值的重新吁请。本文希望从文化资本的角度分析特殊群体学生文化能力欠缺的原因,以达到改进陷入困境的英语教学的目的,探寻其走出困境的可能途径。

一、布迪厄文化资本的核心概念

布迪厄(Bourdieu)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其文化资本理论在社会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场域、惯习和资本共同形成了文化资本的理论体系。布迪厄认为,所有人类活动或社会实践都是个体和群体在“实践经济体系”中的相互“交换”。这种“交换”是非物质形式的,是受家庭和个人、动机和行为、社会权利以及社会结构等影响而得以实现的。布迪厄把这种相互牵制的社会,用场域、惯习和资本进行了概括,阐述了人类在社会生存中获得文化资本所需要的环境特点。

(一)场域(field)

布迪厄认为:“场域是社会行动者运用其不同种类、数量的资本开展斗争的场所。”这些复杂的社会关系存在于一个多维空间之中,而这种多维空间是以话语和社会活动为特点的结构化了的社会空间。场域是变化的,不是静止的。学校只不过是充满多种竞争的社会空间中的一个。除此之外,家庭、社区、公司、各种社团、机构,无论大与小,无论真实与否,都构成了一个人作为个体在一生中要经历、选择的各种场域。每个场域都有其特定的规则,每一个个体在加入场域时,必须遵从场域的规则,去争取有利于自己的位置和利益,否则会为其犯规付出相应的代价。为了避免这种代价,个体须不断将场域的规则内化,通过长期的实践,逐渐了解场域的结构、逻辑,认可、学习适宜的行为方式,积累经验,不断建构和改变自己的惯习。

(二)惯习(habitus)

由于受到场域中的各种限制以及社会化过程中(这是介词短语,不能当定语修饰后面的名词)的影响,每个个体都养成了某种“惯习”。在布迪厄看来,场域不是一个“物质小世界”,每个场域都有自己的“开放的情趣(disposition)系统”。人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养成了惯习,并在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中得到强化,逐渐将个体所接触到的思想意识有意无意地内化到人的性情中,从而指导个体者的行为与语言。布迪厄认为,惯习是一种生成性结构,一种人们后天所获得的生成性系统。它与“习惯”不同。“习惯”是外部社会使个体逐渐习得的适应性,而“惯习”有一种能动性,个体不断地通过身体、心灵创造自己的新本质特性,从而产生某种创造力。布迪厄指出:“惯习是一个开放的性情倾向系统,不断地随经验而变,从而在这些经验的影响下不断地强化,或者调整自己的结构。它是稳定持久的,但不是永远不变的。”从英语语言的角度看,它是个体者的某种语言惯习的表达,即语言惯习是各种社会语言文化与个体情趣的总和,并通过语音、语调、语法、词汇等有选择地展现。所以,惯习是个体的社会生态性,是在社会化的个体中逐渐形成的,使个体者能应付各种未预见的情境,并在场域规则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变通。

(三)文化资本

布迪厄提出“文化资本”的概念,旨在解释学生在学校之所以成绩出现差异,不是一般社会机构、教育机构或老师、家长通常所认为的那样,由学生的先天智力差异决定的,相反,是因为校内外文化资本的分配差异造成的。因此,布迪厄在《资本的形式》中,把资本分为三种类型:经济资本(econom-ic capital)强调对钱、财物的认可;社会资本(socialcapital)是透过社会网络来连接的资源或能力的总和;文化资本(cultural capital)是指个体所拥有的知识类型、技能、教育,使其可以在社会上获得认可,包括别人的赞许。在家庭中,给予孩子文化资本的人是父母,他们可以把教育体系变得既熟悉又舒适,使孩子获得知识和成功的自信。文化资本又被分为三种子类型:

1.内含型,是个体的文化资本。

2.具体型,指科学或艺术作品等具体物品。

3.制度型,通常指个体拥有的学业证书或执照,是在某种体制下被认可的,具有“可量化性”,由此,文化资本转变成经济资本,因为各种证书已经具有了市场价值,而市场价值是变化的,动态的,在不同的场域具有不同的价值。

无论什么形式的文化资本,只有以某种方式被官方或社会授权而合法化,具有社会文化价值,从而形成文化资本。当前,英语被官方和社会认定是具有价值的,所以,英语具有文化资本价值。“当各种资本被官方和社会关注,并被认定为合法有效时,那么个体和群体对这些资本的取得不仅会带来资本本身的积累,还意味着社会名誉和地位。”当个体具有了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本,并进入社会认可的领域,其价值才会实现转换。

二、从文化资本理论看体育院校学生英语文化能力发展的缺失性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外语教育出现了多维度的声音:有研究者对学生学习动机、教师教学因素等进行了实证的探讨,有研究者重视教学方法的调整,强调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这些方法无疑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但这些研究忽略了体育院校学生的社会文化差异。

从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角度看,体育院校学生对自身的惯习、文化资本在不同场域中所处的社会地位认识不足,因此,他们的语言文化资本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语言文化资本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文化资本的缺失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起点,人的所有认知活动都是从家庭开始的,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文化资本积累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在价值观念、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父母会给孩子输入无意识或潜意识的文化资本。而体育院校的大部分学生从小远离父母,被送到体校进行封闭训练,一年很难见到父母,更不用说接受来自家庭的教育。在布迪厄看来,家庭是文化资本在代与代之间的传承。体育院校学生的封闭训练导致了家庭文化资本传授者的缺失,使他们在文化能力培养方面受到制约和影响。家庭的缺失造成文化资本在传承中中断,不利于孩子文化能力的培养。

(二)校内文化资本的缺失

任何外语教育或交际都发生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受到参与者社会文化资本的影响和干预。从事体育运动的学生经过长期训练进入大学学习,能够懂得学好英语可能成为高收人社会阶层的一员,并愿意为此进行“投资”。但大学英语在体育院校是公共课,上层在强制普及,但学习大环境并不开放。比如体育院校有广播电台或电视台,但很少有英语新闻节目播报。有“英语角”,但难以形成气候。其实,如果有一个良好的英语语言文化氛围,学生能常听常看,那么学好英语也就成为必然。

根据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学生过去养成的不同的“观察世界”“生存空间”“说话方式”的惯习或情趣系统可以通过教育得到改变,但这种改变过程与他们的外语学习动机和参与社会活动有关联,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英语文化能力水平。

(三)教学内容的缺失

体育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遵循的是全国统一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但这个大纲并不是针对体育院校学生制定的,因此,大学英语学习内容不是以学生、专业、生活为本位,而是走向了大而全、多而杂、偏而怪之路,似乎要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为外语全才,而作为特殊群体的体育院校学生,其文化知识和基础相对较差,无法适应这种“精英教育”,结果是学习内容离实用甚远,因此,体育院校英语的“普及教育”难以实现。

英语文化的“普及教育”不仅与外语教师和教学方式有关,还与学生的“文化资本”差异相关。所以,在体育院校进行英语教学应多关注本土外语教学环境、学生的文化资本差异以及教师的文化资本差异。领导部门、学校和社会应重新审视体育院校英语教育问题,切实改善并提高学生的文化资本渠道,逐步提高其英语文化能力。

(四)教学本土化资本的缺失

外语教学原则,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动机、策略、成绩等都受到本土社会文化的影响。学者们对本土文化环境与目的语文化进行了区别,强调了本土文化对外语教学的影响。但是,在教学中,如果忽略了特殊群体以及个体的本土社会文化的差异性,势必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缺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听到“学生流失主因是学而无用”的问题所在。体育院校学生有活力,竞争意识强,而我们的教学却忽略了这一本土资本,反而采用了统一的国际化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学内容,导致所谓的因地制宜、学以致用变成了一句空话。难怪学生虽然学习了多年英语,但托福、GRE、英语四级六级成绩以及英语实用能力并不高,还需到校外去进行培训。学生需要的是实用的英语,而非语言研究。我们对特殊群体或个体的外语环境差异、外语文化内在差异是否缺少研究呢?

三、文化资本发展的策略性

更多的文化资本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很多有利条件,但并非拥有了丰富的文化资本,学生就一定能够顺利地进入所需的“场域”,产生社会价值,这其中还有多方面因素。下面就从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视角为体育院校学生英语能力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第一,学生不应屈服于家庭文化资本缺失的现状,而应努力激发产生后续成就的动机,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进取心来实现文化资本的获取。

第二,学校教育可以协同社会团体、社区等,向学生传授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使其获取具有价值的“惯习”,这也是对文化资本缺失的一种弥补。

第三,体育院校学生在经过长期训练进入大学后,已经具备了对事物的一定理解力与判断力,尽管英语文化能力还有差距,但通过教师的传授,对英语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如果教师能根据本校的文化资源和学生本身的文化资本,注意在课堂上就所讲授的文本与学生展开交流与对话,就会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其次,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不能一味地强调“互动”,而忽略了“静”,有时候,让学生静下来,给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也许能获得更多的文化资本。

综上所述,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不是永恒的定量,而是一种变量。因此,保持其教学活力,合理运用英语语言的文化资本或许是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走出困境的途径之一。本文仅以文化资本理论为依据,探讨影响体育院校英语教学的因素以及走出困境的可能途径,旨在抛砖引玉,为其他学者对体育院校英语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文化资本
文化资本研究:中国语境下的再思考
家庭经济状况与大学生文化消费分层
理性浸染:农村教育方向的回归
民族旅游村寨语言景观调查研究
“Economy”汉译名变迁的文化资本解读
文化资本视阈下英国绅士教育研究
微信时代的文化场域与文艺形式
学校文化资本视角下的学校文化建设
从文化资本的角度看外来务工子女的社会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