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专业英语课堂项目化教学模式初探

2016-05-14 04:35周琳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有效学习项目化

周琳

摘 要:传统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注重讲解句子成分、语法、语篇分析,基本以精读模式来碎片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容易产生学习倦怠,影响学习效率,笔者针对食品专业英语开展项目化教学模式尝试,重建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学做结合,促进有效学习,效果颇佳。

关键词:项目化 食品专业英语 有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023-02

专业英语是学生在积累了一定大学英语基础知识后,对所学专业知识领域框架梳理的拓宽、理解加深,按照专业的教学计划,专业英语属于专业课程后期拓展课程,主要引导学生拓展专业词汇量,提高专业英语翻译水平,并能独立写作英文题目和摘要。

高职高专学生在经过三学期的实用英语学习,多数学生能掌握一定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对传统意义上强调的英语四类技能耳熟能详,然而对于“译”的能力有所匮乏,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对于翻译理论体系没有完整的概念;(2)教师对于翻译技巧的教授零散,不成体系,浮于表面。

目前,很多专业英语的教材内容排布比较单一,开篇就以专业性英语阅读材料为开启点,没有过渡性,而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食品科技英语,打破常规,洞察多年来专业英语教材的缺漏点,在专业阅读篇前添加“基础篇”,学习背景与目的,科技英语的特点,翻译的原则等。阐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目标实现的载体,让学生概括性的了解所学课程的特点,主要掌握的技能,以及掌握技能的途径。教材内容的单一造成了授课教师讲授形式的枯燥沉闷,学生学习毫无激情,苦闷的应付课堂,作业考试迫切的需要教学改革,笔者以泰职院药学院14食品专业学生为教改对象,以“模块实训为载体”,项目化教学模式驱动,以学生主动学习为目标,实现专业英语阅读、翻译能力的提高,形成有效教学的课堂设计模式,首先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基础一课为例,详尽展示项目化教学模式。

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学生在大一下学期开设的“基本化学技术”“仪器仪表”专业基础课中,全面学习各类监测仪器(基本结构、运作原理、操作细则),包含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此基础上,根据英文阅读材料,将同学分为六组,以抽签方式抽取小组任务,各组根据主题,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翻译、校对、分享总结,结合老师提供的仪器,深入了解其构造、用途、使用方法,以上台展示的形式汇报主题内容,尽量要求以英文汇报,理论连写实际,展现学习成果,其中,讲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构造的小组别出心裁,创新形式,以中英交替口译的方式汇报成果,获得大家的认同和赞赏。

这种项目化的教学模式,益处颇多。首先,它改变了传统专业英语纯理论的教学理念,传统教学中注重教师讲解句子成分、语法、语篇分析,基本以精读模式来碎片授课,教师提问,学生复述,与基础英语学习大同小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注重被动知识储存,单调毫无创新。项目化教学中,学生小组讨论中,自我摸索各自角色,取长补短,共同协作,理解项目内容,通过分析、讨论输出译文,校对信息准确度,最终形成小组项目成果,变被动为主动,变理论为实践,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挖掘深层知识点,将原有的中文专业知识与英文对应表达融会贯通,自成体系。

其次,项目化教学迫使学生主动学习,复习旧知识,掌握新知识。专业英语教材中阅读材料是有限的,但学生专业知识体系已趋于完整,教师可以将已有的中文背景知识库运用至课堂展示张,融会贯通,加深专业知识理解,锻炼英文阅读、翻译、写作、口语陈述能力,真正意义上扭转“被动学习”的无奈境地。

再者,项目化教学加强团队协作,促进良性竞争。团队内部5个同学对同一知识要点把握度不一,通过交流,彼此交换想法,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推敲揣摩,打磨最终展示成果。

最后,这种教学模式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导、辅”的理念。学生在分配任务前,教师列出要求,画出框架,进行概略性指导;学生课前、课堂上准备,在课堂中协作学习,彼此帮助与借鉴,上台分享小组成果;教师再查漏补缺,给予评价,纠正错误,梳理知识要点,审辩性评价学生表现,将学生不太系统的零散的知识点整合列出,让学生更系统的掌握知识框架和难点重点。这种模块项目化教学形式与当前推崇的“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不谋而合,教师课前将阅读材料进行模块分割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学资源,不再单纯的依赖授课教师去讲解知识,课堂上学生与老师角色发生转变,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去理解学生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比如,在布置阅读翻译任务时,笔者会提醒学生使用拆分增补,合并省略,包孕等具体的翻译技巧,要求学生得出译文后,总结使用过的翻译技巧,比较小组成员的译文,讨论最佳方案,通过整合不同实用性的翻译技巧,讨论输出译文版本,自行上升至翻译标准理论层次,透彻了解科技英语的特点,反过来再指导实际翻译操作过程中技巧的选择与使用,相辅相成,构成体系。

笔者利用项目化教学方法,重新构建学生的学习过程,“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吸收内化”是课堂上通过互动展示来完成的。课前,笔者通过社交网络平台,提前了解学生学习困难;课堂中,有针对性地创造个性化的课堂教育,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观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夸美纽斯说过,学校不能成为学生才智的屠宰场,他提倡学生多学、少讲多导,精讲多练,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作业作品化,成果业绩化,知识显性化。要记住:教师是学习指导者,促进者,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方法体系的引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课堂的独裁者,这就必须将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效实现学生经验不断积累和更新发展,让学生做中学,行中知,这种尊重学生的理念可以让学生成为最好的学习者。

杜威说过:“学习是一个自己发现和获得的亲历过程,从别人口中听来的知识并非真心获得的知识,教学不应该直截了当注入知识,而应诱导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知识和经验。笔者认为“诱导”必须探究学生的内在动机,激发兴趣,挑起好奇心求胜心,同时辅以外在动力:奖赏、分数刺激等,比如形成性评价中采用不同小组互评、组内成员互评、自评、教师终结反馈等方法,促使学生由内驱动,由外鞭策,内外结合,相辅相成,产生有效学习,架构知识框架。

下面就以第六章食品加工工艺中五篇阅读材料为模块实训内容(1.meat processing, 2. Milk products processing, 3. Fruit and vegetable processing, 4. Pastry processing, 5. Wine making),打破传统专业英语纯理论教学框架,体现以做促学,以学辅做,学、做结合。授课地点选在C楼实验楼,学生根据兴趣喜好,自行选择实训模块形成小组,依据英文加工流程,实施实训加工。笔者提议,学生在实训结束后,在学校食堂前举办成果展示,让观众给各小组评分,这种适宜的良性刺激使学生兴趣高涨,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投入到各自产品的加工。学生查阅资料反复琢磨流程,踊跃提出疑问,细致记载加工过程的步骤,严格操作规程,最后牢记加工流程,一举做出最佳产品,展示活动也是获得普遍赞赏,学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满足、成就感,保持了学习的劲头。认知心理学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通过教师及时适时的反馈指导,自我矫正,正确学习方向,独立决定并自主行动,以强化有效学习,而达到此目的的最佳方法为展示成果,而非记住理论知识,因此,在学习食品加工工艺章节时,教师不可照本宣科,不可将学生约束在传统课堂中,一味讲解句子如何翻译、技巧如何使用,这样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毫无兴趣,最终还是无效学习,像此种操作性特强的知识要点应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另辟蹊径,剖析知识要点,构建教学框架,列出重难点,设计考查学生学习效果方案,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不同模式,实现学中做,做中学。

然而,并非所有教科书上的专业英语材料都适合项目化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教材,应积极开发可供本专业学生掌握专业英语知识的材料,将专业知识与英文有机结合,巩固学生实用英语基础能力,拓展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实现国际化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晓莹.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探讨英语词汇记忆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9(5):89.

[2]莎娜.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创新[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第10卷,2009(33):180.

[3]丁双红,张学辉.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特点及改革意见[J].理工高教研究,2004(2):114-115.

[4]唐冬雁,刘本才.食品专业英语[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35-46.

[5]肖亮荣,黄嘉毅.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J].汕头大学学报,2002(18):29.

[6]范丽.浅谈食品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心得体会[J].科技视界,2010.

[7]张金贵,杨晶,李世勤.高职化工技术类专业英语课程项目化教学初探[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5):82-82.

猜你喜欢
有效学习项目化
以项目化微课促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任务驱动的高职《商务活动策划与组织》项目化课改研究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浅谈项目化教学对中职学生技能水平提升的影响
基于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有效学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