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用技术大学的新型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

2016-05-14 05:04关晓冬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办学

摘 要:我国为解决目前大学生结构性就业难的矛盾,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机构,旨在指引一些地方本科学院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构建独具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本文首先对应用技术大学基本内涵和特点作了简要的概述,并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应用技术大学的新型教学管理模式的特色建设。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 新型教学管理 办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053-02

1 引言

二十世纪中下期应用技术大学已经在国外高校教育中产生,2013年我国才正式将应用技术大学应用到高校教育中。虽然我国建设应用技术大学借鉴了国外的经验,但在很多方面上都独具中国特色。国外的只是把职业技术型学校升格、合并或新建一个应用技术大学,而我国是通过政策指引地方普通的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但这类学校很多不具有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经验与基础,所以应用技术大学的实施有一定的困难。本文基于此现状浅谈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新型教学管理模式,旨在帮助人们进一步认识与了解独具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

2 应用技术大学基本内涵和特点的概述

应用技术大学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而推出的新型大学类型,目的在于培养应用技术型的人才,推进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它的基本内涵主要概括为两点,第一是立足于地方,面向同一线,为地方区域的经济文化发展培养高水平的应用技术管理与技能操作人才;第二是以学生的职业发展趋向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科技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技术大学的特点是,直面区域经济与行业企业的需求,能很好地把企业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相对接、地方产业需求与专业设置相对接。

3 应用技术大学的新型教学管理模式的特色建设

应用技术大学的新型教学管理模式超越了传统教学思维,在传统大学的教学管理模式基础上找到可进一步提炼深化的发展元素,并结合新时代的发展元素提出科学高效的办学策略,从而形成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教学管理模式,促进教育业的发展。以下主要介绍六种应用技术大学与传统大学办学过程不一样的新型教学管理手段。

3.1办学定位

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定位是从实践出发,直接面向经济文化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并与职业界、企业界紧密链接,强调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况中的技术应用能力。

3.2课程体系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和教育方针的重要方式,不同的大学类型其课程各不同。应用技术大学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课程内容将科技文化发展方向对人才提出的要求结合相应工作岗位以及工作的任务来制定。在应用技术大学中为了适应市场的多变化、多样性需求,课程结构一般呈现为“宽、实、多”的结合,“宽”就是同一个专业的专业方向会设置多个,让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多一些选择;根据工作岗位具体需要制定,则理论教学就表现得比较实;这时课程就会出现门类多、范围广的情况,必修课加多,课时也随之加多,这就要求学校把课程安排紧凑、合理,通过缩紧时间并提高效率完成教学内容。

3.3师资队伍

教师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能体现出一个学校的教育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培养人才,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具备高深的理论知识水平,还要掌握熟练专业实操,并在相关的公司工作不低于三年。这样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枯燥的理论知识时能联系实际,表述出的话语较易让学生理解彻透,从而有效地培养出应用型人才。

3.4校企合作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无法离开实际职业环境,校企合作能给学校和企业双方提供相互需要的利益,从而形成一种双向互惠机制,即学校成为企业的创新人才库与技术革新思想库,企业成为学校的生存基础和发展源泉。校企合作关系建立的步骤是学校邀请企业研发或管理骨干进校开办交流会或专题讲座,指导学生参与,做到将专业理论知识、生产实践和案例应用有机融合,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加深理解专业知识并掌握,同时进行专家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帮助学生解决职业疑问。

3.5培养目标

从2010年开始我国应用技术大学逐渐有了明确的基于“应用型、地方性”的培养目标、办学层次定位与类型定位。同时建立了一个专门的教育体系:从职业高中或普通高中开始接受基本的教育,之后升入高职和应用技术大学接受专业知识与技能,完善自身专业素质,转而往专业硕士与博士方向发展。学生通过应用技术大学的新型教学管理模式,能拥有管理设计、发明专利、技术设计、文化创意或技术革新产品等成果,拥有企业发展、区域行业所急需用的技能与技术,使得毕业找工作时不再是传统的只有一张文凭而已。最终的培养目标是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与就业率,进而提高应用技术大学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发展能力。

3.6实践教学

应用技术大学的实践教学是一个十分严谨的系统工程,以行业的需求作为导向,根据岗位任职的要求和工作模块的内容设计企业实践与学校理论教学方案,再结合实体项目实施建设的真实教学环境,把实体项目很好地嵌入到教学环节中,最终实现企业需求与学生能力的“零适应期”。实践教学主要任务是在实践活动下,由教师指导学生把专业的理论枯燥知识用于实际生活或工作中,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实践教学的教学环节一般有社会实践、模拟实训、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因为实践教学环节多并且繁重,所以应用技术大学需将每一实践教学的教学环节科学合理地配置,并安排好教学内容,同时加以管理确保在实践中能逐一落实,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各种操作技能与技术,完善实践教学的体系。

4 结语

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注重应用和实践,具有非常鲜明的职业导向和应用性。新型教学管理模式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应用技术大学培养高质量人才目标的实现。因此,应用技术大学要合理科学地设置教学环节,加大力度完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人才培养新型机制,完成培养高层次技能与技术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文华.论应用技术大学的高等教育属性[J]. 院校研究,2014(10):89-92.

[2]胡晓敏.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认识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27):29-31.

[3]刘见见.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实施方案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5):240-242.

作者简介:关晓冬(1965-),女,哈尔滨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机电专业教学和高等教育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工作。

猜你喜欢
应用技术大学办学
在晋招生本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录情况一览表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环境工程专业办学模式探索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课程开发初探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发展中心未来规划
应用技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实践体系改革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国开启“应用技术大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