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2016-05-14 05:04芦鑫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实效性高校现状

摘 要:本文以高校思政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网络范畴的教育工作进行了重点分析。在简要分析我国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详细且深入地分析了几种加强其教育实效性的具体对策,以期为我国广大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高校 网络思政教育 实效性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066-01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无论是人类的思想观念,还是生活方式,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致使原有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形态也在不断革新。其中,由于高校学生属于走在社会发展前沿的群体,接受到这些新事物的时间会更早,所以,高校学生所受到的影响也是最显著的。故此,针对瞬息万变的网络环境,对高校学生积极进行网络思政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更加科学正确的网络观念,还能最大限度拓宽思政教育的覆盖环境,使其实效性得到充分实现。

1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现状分析

1.1交互方式存在较大差异性

就创新方面而言,网络形式的教育完全打破了以往教育中笔墨黑板、我听你讲的禁锢式灌输教育,在思政教育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确立了网上沟通、交流的平等地位。这无论是对教育者的自身素质,还是教育观念,亦或是自身知识储备,都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一方面,高校学生所拥有的网络空间非常广阔且自由,其接受多元文化熏陶以及多元信息冲击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其道德心理、行为空间以及思想意识等方面早已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另一方面,部分高校中,思政教育者往往欠缺一定的信息素质,对网络技术和网络知识也不甚了解,致使学生将对待正面教育的消极态度直接转移到网络层面的教育之中,严重阻碍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和进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很多高校的思政教师无法理解学生对网络这一衍生物的自主行为和心理特点,致使现阶段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始终停滞不前。

1.2信息的传播和扩散存在不对称性

与社会网络不同,校园网络不仅在信息的内容建设存在极其显著的不对称性,在学生进行信息量获取的层面上,同样存在显而易见的不对称性。而这种不对称性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在思政教育资源方面,高校所能供给的数量有限。其二,在网络信息方面,学生所能获取的数量相当巨大。由于在整个网络中,其信息的特点相当显著,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这使得高校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不可避免地接收到这些消极、不良的信息。由此,积极正面的思政教育便失去了原有传播和接受过程中的优势地位。

2 加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具体对策

2.1强化网络思政教育的阵地建设

对网络化思政教育的阵地进行强化建设时,其工作重点是唱响网络化思政教育这一主题旋律。对此,其大体的建设内容主要有两个:

其一,开设思政教育网站,设置相应的针对性、专项性教育主题。针对网络这一思想宣传和推广的重要阵地,如果先进的思想和文化无法占据,那么落后的思想和文化便会迅速攻占。如此,大部分青睐网络的高校学生便会受到不良思想和落后文化的侵染。就细节来看,网络化思政教育平台的建立,其主要内容有:(1)帮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思想先进的教育资料的获取,并积极宣传和推广有益于高校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健康资讯。(2)针对涉及国家政治方向、影响校园稳定的相关敏感话题,积极进行健康正面声音的传达,并同步表明旗帜鲜明的观点。(3)仔细推敲高校学生的心理,设置多样化的思政教育模块,使得学生有求必应。例如,高校可以建立在线心理咨询、勤工助学网等各种多元化的主题网站,以此推动和促进网络化思政教育阵地的全面发展和拓宽。

其二,借助校园新闻这一资源进行网络新闻平台的建设和运营。也就是说,将网络宣传与校园报纸、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等多元化媒体进行结合和统一,充分发挥其互补性特点,全面建设网络思政教育的新闻宣传。无论是针对热点透视,还是舆论引导,亦或是典型宣传方面,这一平台的建设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网络具有广阔的延展性、大规模的信息量以及双向的互动性等特点,利用这些特点,建设一个校内校外、国内国外为一体的梯级、立体网际网络新闻平台,一定可以大幅度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在网络层面上的实效性。

2.2构建网络化思政教育系统且全面的内容体系

从社会效益的角度分析,系统且全面的网络化思政教育内容体系的全面构建,其实是思政教育聚集人气,大幅度提升自身网络影响力的有效手段。具体而言,其内容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有:(1)在网络平台上构建统一的理论库,在全面上传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等各种先进思想理论的基础上,积极上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等相关的经典论著和文章。(2)积极进行社会主义这一先进价值观的传达和推广,并系统地整理共产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一系列论断和作品。(3)积极进行传统文化以及道德观念的培养和教育,赋予我国传统文化如“礼”、“仪”、“廉”、“耻”、“信”等全新的时代内涵和意义。(4)对实事政治相关的新闻和话题进行评述、分类等,并积极转发和引用权威性较强的评论文章。通过这样的内容建设,可不断增强网络化思政教育内容体系的指向性和层次性。如此,高校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接受意愿和选择意愿便会不断增强,而网络化思政教育在其自身实效性方面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

3 结语

作为结合了时代发展特点的新型思政教育,网络思政教育无论是在教育模式,还是教育途径方面,与单纯的高校思政教育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为了充分保障思政教育在网络层面的实效性,高校思政教育者需要以网络为主要平台,积极进行平台和内容体系的建设。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高效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何小青.增强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06:54-55.

[2]梁小伊,许纯蕖,赵振增.大学生思想教育实效性探索[J].新西部(理论版),2012,09:148-149.

[3]毛伟娜,欧文希.增强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求知导刊,2015,05:26.

作者简介:芦鑫(1987-),男,民族:汉族,籍贯:甘肃省嘉峪关市,学历:本科学历,助教职称。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

猜你喜欢
实效性高校现状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