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运动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机制研究

2016-05-16 01:23刘少华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51
运动 2016年2期
关键词: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瑜伽

刘少华(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瑜伽运动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机制研究

刘少华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摘 要:本文通过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对比观测,探讨瑜伽运动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机制,以期为促进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实证依据与参考。

关键词:瑜伽;女大学生;身心健康

投稿日期:2015-11-29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得出,我国学者首先注意到了瑜伽对人体身心健康方面的影响。随后我国学者也进行了不少相关研究,如设计了不同的实验对练习者身体健康或心理健康进行对比测试,但缺乏从身心健康和生活方式等较全面、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在针对当今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的日趋下滑趋势的控制及对策方面,因此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本文选取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瑜伽公选课学生为实验对象,实验对象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实验班进行每周1次上课(每次时间90min),每周2次课外活动(每次时间60min)的瑜伽训练,训练强度采用人工按压记录心率来进行强度控制,心率控制在120~150次/min,对照班以同样教学和课外活动时间、强度进行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只是体育活动必须除瑜伽之外,实验时间为16个教学周。

在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女大学生体质及心理健康程度进行测试,经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符合实验要求,利于进行实验研究。身体健康的测试主要选取3个方面的指标: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心理健康的测试选用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心理症状量表SCL—90调查问卷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共选取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作为测试指标,根据心理因子变化差异性来分析瑜伽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状况。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女大学生参与瑜伽运动前后生理与心理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女大学生瑜伽练习前后测试进行研究,从而为瑜伽课程促进当今女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和现实上的参考。

2 结果与分析

2.1 瑜伽运动对女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机制分析

表1 女大学生的具体情况统计表 n=80

表2 实验前、后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各项指标对比 n=80

2.1.1 瑜伽运动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 实验组和对照组经过16周的实验后测试结果显示,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变化表现为,实验组女大学生的胸围、腰围、臀围、腰臀比和体重指数的改变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瑜伽锻炼可以使体重指数及腰围、臀围、腰臀比和体重指数明显下降,使胸围指标上升。瑜伽运动使其身高体重的比例关系更健康,腰臀比的降低对女大学生向心性肥胖的发生概率有一定的降低。从表2可以看出,对照组的胸围、臀围都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腰围、腰臀比和体重指数呈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使女大学生的身材更匀称,身体的形态的曲线美感更强,运动对个体的健康促进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可以看出,瑜伽运动的锻炼效果更明显,对个体形态的保持有更好的作用。

瑜伽锻炼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原因归结为2个方面。第一,瑜伽练习大部分身体练习动作为静力性拉伸,锻炼强度低,时间长,运动中个体的代谢靠有氧代谢来完成,体育科学证明,长时间低强度的有氧运动能够消耗体内的脂肪酸,节约糖元的消耗,运动中消耗脂肪,保留糖原,减少了个体的体脂含量,从而起到减肥的效果。第二,瑜伽练习常用动作,能够使大肌群和各个小肌群得到充分的活动,减少了因日常生活中和有些项目中个体的局部负担过重产生的身体不平衡发展,对脂肪比较容易堆积的身体部位能够起到有效的刺激,如女大学生的腰、臀和大腿等部位,通过牵伸练习能够使肌肉纵向伸展,并且肌纤维变得纤长,肌细胞周围的脂肪被消耗,局部的微循环改善,肌细胞物质和血液更新加快,减少了局部赘肉和脂肪的沉积。瑜伽练习除了通过减少脂肪堆积来塑性外,运动中还能活动僵硬的关节,对不良身体形态进行矫正,从而达到形体紧致、凸凹有致。

2.1.2 瑜伽运动对女大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 实验测试女大学生的身体机能主要通过测试受试者的心肺功能来反映其身体机能状态,从心脏的泵功能、心功能储备2个方面评价,肺功能从肺通气功能和肺耐力2个方面进行评价,从表3看出,肺活量和闭气时间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是安静心率和台阶实验的结果显示,实验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瑜伽锻炼能有效起到扩胸的作用,使心肺功能改善。瑜伽锻炼要求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相结合,呼吸肌的舒缩活动伴随着呼吸深度的改变,呼吸伴随着动作的节奏,自然地改变深度与方式。运动中呼吸方式的改变,个体的横膈膜与躯干也参与运动,运动中胸内压和腹内压不断改变,呼吸器官血液供应也会充分,从而提高个体肺活量。因此,瑜伽锻炼过程中,要求正确的呼吸。其中的“完全式呼吸”,主要要领为用鼻呼吸为主,呼吸过程自然,锻炼中在合乎解剖生理规律下,慢慢适应运动。提高了动作的熟练程度后,介绍“气沉丹田与丹田内转”的调息法,呼吸运动熟练后能使胸腔内脏器官血液旺盛,提高心肺功能。

表3 实验前、后女大学生身体机能各项指标对比 n=80

2.1.3 瑜伽运动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实验测试女大学生身体素质主要通过测试柔韧素质、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3个方面来反映,实验前后,2组受试者的身体素质水平都有一定的提升。通过瑜伽锻炼后,实验组女大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的指标有一定的提升,并且都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的闭目单足立、纵劈叉、悬肩实验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握力指数、立定跳远和800m 5个指标的改变具有显著性差异。体育运动都会对个体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的提高,但是瑜伽锻炼对个体的柔韧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的提高更有效。实验组在实验后身体素质的改变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在实验后只有部分指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大部分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女大学生接受了中等强度的瑜伽练习,更有效地改善了身体机能水平,主要表现为其身体各肌群的力量、柔韧和平衡能力增强。除了体育运动的刺激之外,对瑜伽组的个体,身体素质提升更明显的另一个原因是瑜伽练习要求心静,练习中贯穿练习者的意念,除了对个体的大脑机能状态有良好的促进和维持作用外,还对对个体的自主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影响,也能保持其健康的状态,从而使机体的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相对平衡,对各内脏器官的支配活动不会亢进或不足,运动前后和运动中,个体的心率保持适中。

2.2 瑜伽运动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分析

心理健康是人的整体健康状态的必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人的神经系统为基础,要求个体能够对客观环境持续做出良好适应,并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充分发挥身体潜能的心理效能状态。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对北京16所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1988—1997年的10年间,大学生因心理障碍退学的人数及其在休学、退学中的比例,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体育运动除了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和机能外,还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一定良好影响作用。但是瑜伽运动和一般的相同强度和时间的运动对个体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在焦虑和抑郁2个方面有着差异,主要原因有:第一,瑜伽运动强调运动中的协调与冥想。运动中不强调竞技性这也是它不同于其他类型运动和娱乐活动的地方。运动中个体的静思和冥想对其神经系统的生理发展有益,能促进个体保持较良好的生理基础,在此基础上有利于个体消极思想的杂念,从而达到人内心稳定、平和、自信。第二,瑜伽运动练习形式以牵伸为主,伴随有优雅的音乐,并且运动强度和运动量根据个体能够承受的度来锻炼。瑜伽运动的练习类似于渐进的肌肉牵伸放松训练,伴随着音乐进行自然而舒展的有节律的呼吸配合肢体运动,能够放松锻炼者的身心,个体安静柔韧性充分发展,身体灵活性增强,减少了或减轻了个体由于柔韧素质太差带来的身体疼痛,消除焦虑感,凸显自我优势与自信,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因为睡眠不足导致的痛苦,从而做到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能够更好地控制情绪。第三,瑜伽运动能保持个体良好的生理机能状态,从而缓解或消除因为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等导致的心理障碍,练习瑜伽可以做种类较多和不同的瑜伽体位,使脊椎能充分得到锻炼、肌肉充分伸展、体形得到雕塑;瑜伽运动中特有的胸腹式呼吸法,对个体的内脏具有按摩作用,内分泌系统得到调节、淋巴系统提高排毒功能,缓解因心理原因导致的生理上的不适感。瑜伽的伸展性动作能够积极地缓解和治疗个体的抑郁症、焦虑症等。

3 结 语

瑜伽运动通过身体姿势、呼吸和意念三者的结合,达到身体的协调统一的良好机能状态。除了能够强壮体力,还能对个体的心理素质进行锻炼,并且瑜伽锻炼对心理和身体的练习能够找到一个较好的契合点。也有很多国家用瑜伽治疗疾病,主要是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治疗,如糖尿病、哮喘、关节炎、高血压、消化不良等。从医学的角度讲,瑜伽的功效产生的机制主要是通过使个体的精神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得到平衡发展,间接地对个体的其他系统产生良好影响,使整体上得到平衡。练习根据个体的能力适合不同年龄层的人,也不会导致心脏负荷过大。瑜伽练习中动与静的结合,力与美的结合,能发挥女性的阴柔之美。锻炼中把人带入身心安静、集中的境界,能让全身的血脉畅通,对心理、生理、精神、情感等有良好的调节与治疗作用。因此,对女大学生来说,练习瑜伽能调节情绪,消除因学习和生活节奏快带给个体的精神和生理的紧张与压力,排出毒素,达到强身健体、减肥塑身、心理平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研究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陈小英.论瑜伽的健身价值及其市场化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2):112-115.

[3]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4]王美鑫.瑜伽的塑身原理[J].辽宁体育科技,2011,33(5):131-132.

作者简介:刘少华(1979~),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02.028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1-058-03

猜你喜欢
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瑜伽
原始感瑜伽工作室
Hello White瑜伽馆
迎接瑜伽日
练瑜伽,悠着点
悠悠自然情——论幼儿户外教育活动
浅谈民族地区中小学德育教育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
有氧健身操结合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瑜伽与艺术体操对运动者身心健康影响作用比较分析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