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体育课堂显性攻击性行为特征归因研究

2016-05-16 01:23邓丽萍徐新建
运动 2016年2期
关键词:攻击性行为体育课堂小学生

邓丽萍,徐新建

(1.梅列区东新小学,福建 三明 365000;2.三明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0)



小学生体育课堂显性攻击性行为特征归因研究

邓丽萍1,徐新建2

(1.梅列区东新小学,福建 三明 365000;2.三明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0)

摘 要:本文对小学生课堂攻击性行为进行调查研究和整理分析,从而得出小学生体育课堂中攻击性行为的特征主要分为外显特征和内隐特征。本文针对外显特征展开调查,攻击行为的外显特征包含:攻击对象主体特征、群体关系特征、数量关系特征、年纪关系特征、时间关系特征和性别关系特征;并从主、客二维角度分析,得出主体因素包含个性因素、群体性因素和遗传因素。客体因素包含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2大类。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课堂;攻击性行为;行为归因

投稿日期:2015-11-27

小学初级教育是正式教育工作的初级阶段,其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生长过程。受“计划生育”等国策的影响,中国小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甚至说再怎么宠爱也不过分。家长的溺爱导致孩子的成长顺风顺水,一马平川,逐渐长成了温室的花朵。学生顺势形成的性格不能很好地将负面情绪合理发泄,使学生形成了畸形的个体行为,变质的价值观加上更加自我的个体行为在课堂上逐渐反映为攻击行为。体育课相对于其他课堂是一个特殊环境,自由空间更大,人与人的交往更加密切,在教师所积压的情绪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展现为各种攻击行为。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感觉,是学生发泄情绪的最直接体现。此外,有学者发现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的性格也是出现攻击性行为的因素之一。徐新建研究认为,小学体育课堂外显性人际冲突具有短暂性和低功利性。因此,研究小学体育课堂中的攻击性行为应从攻击性行为特征研究入手,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小学生的课堂攻击性行为进行归因。研究中不能将小学生的攻击性行为一概而论。因此,本文观察发现,学生的攻击行为具有自发性、多样性、游戏性和瞬时性等特征,根据行为特征结合主观和客观2个维度进行研究,对小学生体育课堂攻击性行为进行归因。因此,小学生体育课堂攻击性行为的研究要具有灵活性,既要有正向性又要正确面对负向性。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小学生体育课堂显性攻击性行为特征的归因。

1.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根据本研究的需要,以某小学的体育教师与学生为调查对象,设计了一套问卷。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4份,其中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为82.5%。

2 研究基础

2.1 理论基础

攻击性行为是指有目的地伤害另一生命体的行为。攻击性行为是有目的,是以外显行为为标志的,如开口骂人、脚踢别人属于攻击性行为,心中说别人坏话、暗暗诅咒他人不属于攻击性行为;而且包括言语活动和身体行动,即前者主要是通过语言对他人进行的攻击。例如,在球场上球员对对方球员以及裁判进行谩骂等;后者主要是使用身体的一些部位(手、脚、头等)以及利用武器对他人进行攻击,如球场上的打架、斗殴等。小学生的攻击性行为属于外显性行为,是可以通过观察记录的。因此,本文根据前人研究和访谈选取言语攻击行为、肢体攻击行为、歧视行为、追打攻击行为和挑衅行为作为维度分类。综上所述,小学生体育课堂中的攻击性行为理论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2.2 问卷的编制

通过专家问卷得出:言语攻击行为包括:谩骂、口角、教师喝斥等;肢体攻击行为包括:拳打、推搡、脚踢、用器械打等;歧视攻击行为包括:起哄、竖中指、嘲笑等;追逐攻击行为包括:个人追逐、集体追逐等;挑衅攻击行为包括:不雅行为、把球踢走、吐口水等。

对回收的各种动作表现进行整理和归纳,同时分析其动作类型的合理程度,了解是否符合平时体育课堂的实际情况,之后再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和正在学校教学的工作在一线的体育教师对回收的内容给出一些自己的意见,根据他们给出的意见,对内容进行必要的改动,使之更为合理从而形成小学生体育课堂攻击性行为的调查问卷。

3 结果与分析

3.1 小学生体育课堂攻击性行为动作类型分析

从表1的各类攻击性行为可以看出,平均分大于3分的表现形式主要有10种,分别是:言语性攻击行为包括:口角、教师喝斥;动作性攻击行为包括:推搡、脚踢、抢球;追打性攻击行为包括:追逐;歧视性攻击行为包括:嘲笑、发嘘声;挑衅性攻击行为包括:不雅行为、把球踢走。

图1 小学生体育课堂中的攻击性行为理论结构模型图

表1 小学生体育课堂攻击性行为动作类型分析

3.2 小学生体育课堂攻击性行为显性特征归因

3.2.1 小学生体育课堂攻击性行为主体因素归因 从主体特征维度来看,小学生体育课堂攻击行为主要受个体因素影响,发生攻击性为的学生往往集中于某几位同学。研究调查发现,小学生在上课时男生之间发生攻击性行为约占总量的78%;而个体-个体类的冲突所占比例最大,约占总数的4/5。由于小学生缺乏准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观念约束,因此群体概念较强且自制力较弱,不知道攻击行为造成的危害,从而影响其对事物判断的准确性。例如,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管不顾他人的感受,在封闭的教室内比较不容易表现出来,一到较开放环境他们这种不好的个性就会暴露出来。所以,小学生的攻击行为是围绕某个或某些人产生,这种现象在小学体育课中非常常见,这类学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问题学生”。

3.2.2 小学生体育课堂攻击性行为客体因素归因 (1)家庭因素。家庭是一个温暖的港湾,子女在家庭的怀抱里可以无忧无虑,不经意间就以自我为中心发号施令,而父母却不会给予纠正,而是尽可能地满足子女的需求,从而造成子女不好的个性形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父母的行为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个性的形成。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可以说都是太过溺爱的,而这种过度的溺爱往往会使孩子形成不良的个性。当孩子去到学校这个大集体中时,瞬间成为普通的一员,这种极大的反差会使孩子通过一些行为来引起足够的注意,特别是在体育课堂上攻击性行为这种简单而又可以表现的行为成为了小学生惯用的手段。①家庭文化的影响。家庭文化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孩子经常受到家长不正确思想的灌输,如在孩子被欺负后,家长要求孩子在下次见面时对其进行报复,这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行为的形成有着严重的影响,就会使该同学在课堂上表现出相应的攻击性行为。如果孩子平时受到的是良好的正确教育,那么在孩子面对不同情况时,就会做出比较正确的行为,从而攻击性行为就会大大减少。②子女数量的影响。在攻击行为的调查中发现,独生子女往往比非独生子女在攻击性行为的次数上会更多,主要是因为独生子女在家中都是有求必应的,玩具、衣服什么的都是自己一个人的,不存在归属权的问题,占有欲很强,不懂得分享,在器材较少的情况下就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而非独生子女,因为有姐弟往往更懂得谦让与同伴分享。这样的话攻击性行为也是较少的。③遗传因素。学生的性格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有的学生天生外向、好动、喜欢与同学讲话交流;有些学生则内向,不爱说话。外向、好动的学生往往是问题学生,是攻击性行为的发起者,而内向的学生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主动挑事的,不会有太多的攻击性行为。

(2)学校因素。学校是小学生最主要的生活环境之一,也是学生发展的修正机。学校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根据回收的调查问卷对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小学生体育课堂的攻击性行为的发生率与教学的内容以及场地器材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教学内容上,球类课上发生攻击性行为的次数最多,其次是跑跳类的课,最少的是体操类的课程。因为球类课的身体接触是比较频繁的,这样产生攻击性行为的概率就会增加;跑跳类的课身体接触较少,攻击性行为产生的概率就小了很多;体操类的课身体接触最少,产生攻击性行为的概率最低。所以,可以看出攻击性行为与教学内容是有密切关系的。引起攻击性行为的因素还可以是场地器材的因素。有些学校由于资源匮乏、教学条件的限制不能提供足够的器材和教学空间,这样就会有器材的争夺,从而导致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如果资源丰富、教学条件优良、场地器材设施足够,那么体育课堂中攻击性行为的发生率就会下降。

4 结 论

小学生体育课堂攻击性行为主要分为言语类攻击、肢体类攻击、追逐类攻击、歧视类攻击和挑衅类攻击5类,攻击性行为的动作类型主要有10种类型:言语攻击行为包括:口角、教师喝斥;肢体攻击行为包括:推搡、脚踢、抢球;追逐攻击行为包括:追逐;歧视攻击行为包括:嘲笑、发嘘声;挑衅攻击行为包括:不雅行为、把球踢走。小学生体育课堂的显性特征主要有:数量与年级成反比关系、具有瞬时性、男生发生频率较高和具有从众的心理。而小学生体育课堂攻击行为特征的归因受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2方面的影响。主体因素包含个性因素、群体性因素和遗传因素;客体因素包含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2大类。

参考文献:

[1]徐新建.小学生体育课堂外显性人际冲突特征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

[2]蒋俊梅.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矫正[J].教育探索,2002(8):72-74.

[3]陈世平.儿童人际冲突解决策略与欺负行为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1,24(2):107-108.

[4]王春红.小学生人际冲突处理策略的相关研究及其干预[D].苏州:苏州大学,2009.

作者简介:邓丽萍,本科。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02.034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1-070-02

猜你喜欢
攻击性行为体育课堂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对策
初中生攻击性行为的干预与反思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谈体育课堂创设“和谐互动”的认识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我是小学生
一例攻击性行为学生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