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 临海剪纸

2016-05-16 06:26黄潇潇临海市档案局
浙江档案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临海市临海张家

黄潇潇/临海市档案局

临海剪纸是浙江省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其历史相当悠久,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南宋嘉定八年(1215),来自天津的剪纸艺人张芝敬落户临海括苍镇,致力于传播剪纸艺术。明清之后,民间剪纸艺术造诣达到极高水平。2007年6月,临海剪纸入选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临海剪纸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简单而普通,主题多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鸟兽花草、传说故事、历史人物、吉祥图案等,贴在窗户上的称为“窗花”,贴在门楣上的称为“门贴”,其他还有帽花、鞋花、肚兜花、枕花、伞花以及谷仓和菜柜上的“五代元宝花”等。临海剪纸以生动、夸张、变形等手法和简练的线条以及富有装饰性的艺术形象,体现人民群众朴实、纯真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如今,剪纸艺术种类繁多,有黑白剪纸、套色剪纸、分色剪纸等形式,其突出特点是精美雅致、粗细皆备、构图完美、玲珑秀气、线条刚劲,注重线面结合,严谨中见灵巧,精细中见匠心,寄托了百姓祈愿风调雨顺、吉庆平安的美好愿望。

张秀娟是浙江省剪纸艺术协会会员,临海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据张家家谱记载,从张芝敬开始至今,张家剪纸流传已有600多年历史,传到张秀娟已有10多代了,目前张秀娟是张家剪纸的直系传人。历年来,张秀娟致力于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博采众长,剪法精妙入微,人物形象灵动飘逸、典雅精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十多年的剪纸生涯里,她走访了大量熟悉张家剪纸的老辈艺人,复原出上千种剪纸花样,充分挖掘古老剪纸的文化内涵、技艺技法,并掌握了古人图样的构成规律。近年来,她努力探索,挖掘新题材,寻找民间与现代的契合点,以饱满的构图、民间装饰性的造型、平面化的处理,来表达现代人的感受。在张秀娟的剪刀下,古典诗词篇章、人物、吉祥图案等无不栩栩如生,古老民间剪纸技艺与现代艺术融为一体,作品焕发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并重新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张秀娟的剪纸艺术作品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各项民间艺术大赛中频频获奖。2006年,作品《玻雕姑娘》获“神州风韵”全国剪纸大赛铜奖; 2008年,荣获全国廉政剪纸大赛最佳创意奖和“情系农家”全国剪纸大赛银奖;2011年,荣获红旗飘飘——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国剪纸大赛特别奖;2012年,发明“丝绸剪纸”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从1997年开始,张秀娟把剪纸艺术带进中学课堂,使一批批学生从小就接受传统艺术的熏陶。她还向社会积极传授剪纸艺术,每年利用业余时间到农村、工厂、社区、老年大学、小学、幼儿园作讲座,手把手教授剪纸技艺。近年来,她的学员已达5万多人,其中不少人还成为设计专业的高手。2010年10月,张秀娟创办临海剪纸艺术传习所,供游人参观学习合进行交流。2012年,位于临海市括苍镇大岭村前王桥村的张秀娟剪纸艺术馆成立,艺术馆专门负责剪纸艺术品陈展、传承教学、剪纸产业研发与推广工作。

由于在传承民族民间艺术中成绩突出, 张秀娟于2003年被临海市教育局授予"市优秀教师"称号;2004年,台州市政府授予她"台州市优秀教师"称号;2005年,中央教科所授予她"全国劳技优秀教师"称号;2007年,中华文化促进会吸收她为剪纸艺术委员会会员;2007年,她获浙江农民"种文化"个人最高奖——能手奖。

临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国率先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并在全省率先建立文化遗产网站,以保存并传承临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试点县之一,临海市成立非遗生产性保护传承基地,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同时大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让群众对“非遗”有更多的了解和认同。同时,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涉足文化事业,以繁荣和壮大文化产业、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经过临海各地、各部门和各界人士20多年来的共同努力,一度濒临灭绝的临海剪纸焕发出勃勃生机,在不断发展创新中走进了千家万户。我们期待临海剪纸的明天更加灿烂。

猜你喜欢
临海市临海张家
“霸王”不在家
临海市白水洋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临海市古城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张家塬村村歌
临海余丰里民宿
临海不完全折腾指南
张家贵 藏石欣赏
秀秀台
临海市中小学教师作品选登
剪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