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衰落”谁将“问鼎天下”

2016-05-16 13:44戴有山
中国民商 2016年5期
关键词:衰落安卓企业家

戴有山

2016年3月29日,据AppleInsider发出的消息称,苹果公司将于4月25日发布截至3月31日的2016财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据预测,第二季度的营收将出现近13年来首次下滑,iPhone销量或在该季度首次出现同比下滑。

1月27日备受质疑的苹果公司发布了2015-2016财年截至2015年12月26日的第一财季业绩数据。数据显示,当季苹果净营收为758.7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99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净利润为183.6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此前,据路透社报道,由于iPhone6s销量不及预期,华尔街分析师纷纷调低苹果的目标股价,在2016年的前个交易日,苹果股价连续下挫,最近3天已经累计跌幅达8.4%,市值接近500亿美元,蒸发掉了一个小米。

商业帝国衰落的必然

庞大的苹果商业帝国在盛世之后早已透露出丝丝隐忧,只是“老大帝国”毕竟根基很深,抵御一点点风吹草动的能力还是有的,但帝国的衰落却是永远不变的定律,一时的措施也许只是一颗救心丸,能够延缓生命衰老,但绝不能保全性命,更不用说长生不老了。

1984年,苹果公司利用美国橄榄球超级碗大赛的广告时间,模仿小说《1984》中的情节,以革命派、倡导自由的方式发起一场推翻IBM老大哥的运动。31年过去了,苹果早已构筑了庞大的商业帝国,7000亿美元的市值超越了IBM,革命派苹果却变成了“老大哥”。

然而近两年苹果每次推出的新品,都会引来部分消费者“性能提升有限”、“换个名字再挣一遍钱”的非议。尤其自iphone5之后,每一次苹果手机的迭代,并没有太多的新功能,改进幅度有限,引发业界对苹果创新能力的质疑。

在iPhone6上市之初,一项针对消费者对于此新品的热情度调查显示,47.38%的网友表示有点失望,其中有14%的网友认为亮点不多,甚至认为“疯6”仅是市场激烈竞争下的“被动升级品”,主动创新略显不足,尤其是颠覆性的创新不多。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1月iPhone在中国的销量比去年12月份下降了35%;而在去年1月,这个数字是上升了15%。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5年1月至11月,国产品牌出货量已经达到80%,排名前十的手机品牌中除了苹果和三星均为国产品牌,而安卓机更是占据了出货量中的九成。

美国市场对于苹果来说非常重要,不过消费者切换至安卓设备的趋势与世界其他地方相似。2012年,苹果设备和安卓设备的份额基本持平,但安卓继续增长,苹果的份额却不断降低。到2014年,安卓设备已经占有50%的份额,而苹果只占有1/3。

很多人认为,安卓的优势就是“开放”,这与苹果的“封闭”截然相反。安卓平台的开放性,就是允许任何移动终端厂商加入到安卓系统联盟中来,给第三方开发商提供一个十分宽泛、自由的环境,没有来自苹果的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和阻挠,可想而知,这会有多少新颖别致的软件诞生。

乐视控股集团创始人贾跃亭曾说,苹果模式有两大特点,一是闭环,二是封闭。“闭环化反带来的极致体验成就了伟大,但掩盖了封闭带给行业和用户的损害。只有时代的模式,没有永远成功的模式,时代将要改变了。”苹果的封闭,如同为自己构建的帝国修筑了一圈城墙,用对外的垄断与绞杀,换来墙内的秩序与和谐,却违背了互联网开放、自由与分享的精神。

如果现在说苹果是在用自己精心修筑的帝国城墙去埋葬自己可能还为时过早,但历史上没有一个帝国会有好下场这却是铁一样的事实。每一代产品的创新,都曾让苹果在手机市场攻城略地,而当创新乏力,这个庞然大物开始步履蹒跚。

企业家精神引领商业文明新发展

与苹果市场份额不断下滑相反,从2015年12月到今年2月,华为成为中国最畅销手机品牌,市场份额一度达24.4%,比苹果的22.2%领先2.2%!

据乐视公开报道称,截至1月中旬,上市仅8个月的乐视超级手机,总销量已经超过500万部,创造新晋品牌销量最快破500万台的纪录。1月20日,乐视在印度举行首场大型发布会前,权威调查机构统计,2016年1月印度市场手机品牌关注比例分布,未正式售卖产品的乐视已占据了8%份额。2月2日,乐视手机在印度最大的电商平台Flipkart开售,7万台乐1s在不到2秒的时间内就被抢购一空,不仅创造印度手机品牌史上最快销售速度和最高销售量双项纪录,同时抢购当日高达60.5万的预约量,更创下印度手机行业史上最高预约量纪录。

一度在中国不可逾越的苹果,今日“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那么到底谁将问鼎天下,难道苹果在中国真的被打败!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期盼苹果的落败后国产手机的崛起,但我们从商业周期发展的逻辑推演,这场“战争”才刚刚开始,现在就判断苹果的败北还为时过早,因为我们的企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的企业家对企业的引领过度依赖于产品和技术,缺少一种企业家的精神,这是我们的企业家需要巨大提升和改变,而且这是对企业家自身基因的升级。

企业之间的竞争的实质是企业不断地去改善与消费者、员工、社会等等各个不同利益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和改善社会结构关系,或者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企业家与企业家之间的思想的竞争,在企业的经营中体现为企业家必须有能力影响整个社会生态,创造出新的历史。我们对比苹果、华为、乐视是如何做的吧!乔布斯重回苹果之后,他是如何改善与消费者、员工、合作伙伴之间的利益关系和结构的呢?对于消费者而言,就是让他们能够主动地把握自己的时间,而对于合作伙伴,就是让一切在苹果设备上运营的知识都具有价值,乔布斯制定的新的商业游戏规则实际上是对原来游戏规则的颠覆,或者说这种新的游戏规则改变了整个生态体系和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创造出一种新的历史,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对此,华为的做法是让员工都参与并享受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好处。华为的成功更多的是搭乘了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顺风车而取得的成功,这是一种机会性的成功,而不是属于战略性的成功,或者说不属于企业家精神的成功。这种成功更多的是华为的一种狼性精神,而华为的这种狼性不是企业家精神的具体体现,而是企业执行阶层丰富的一线能力的具体体现。换句话说,华为的企业家既没有影响整个社会生态,更不用说创造出一种新的历史。乐视的贾跃亭提出乐视的使命是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谋取福利,为社会创造财富!但贾跃亭是个“故事大王”,每出新产品,都宣称要颠覆传统产业,经常将梦想挂在嘴边。同时他还是个资本高手,乐视并非土豪公司,干的都是需要花大钱的事情,可总能缝缝补补续上关键一口气。外界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乐视的质疑,它的商业模式、资本周转、“颠覆”与“生态”都让外界看不懂。乐视用产品与娱乐吸引眼球,而缺少作为企业或企业家精神对商业文明的引领。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华为还是乐视,他们的竞争实际上根本就不处在同一层面上的。

中国市场不缺少商业机会,但缺少商业生态

既然华为、乐视与苹果之间的竞争不在同一层面上,那么华为和乐视暂时的胜出在苹果面前就显得非常渺小和微不足道了,这种渺小和微不足道只能说是一种商业偶然,不具有研究的深度。面对中国未来庞大的市场,我们越来越发现,中国向来不缺少机会,但中国的企业不能够壮大的真正原因,恰恰是因为只注重了机会,而忽略了对商业生态的建设,没有生态的机会并不能称之为永久的机会,商业和生物一样也有生态圈,生态系统中的各参与者彼此命运攸关,如果生态系统健康,那么所有参与者都能够繁衍生息;如果它不健康,所有参与者都会深受其害。商业生态系统同样是有大量的松散联结的参与者,每个参与者都依靠其他的参与者,以取得各自的生存能力和效果。

而商业机会则是指凡是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有利于企业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能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企业摆脱困境等方面的信息、条件、事件等。商业机会通常体现为市场上尚未满足和尚未完全满足的有购买力的消费需要,也称为市场机会。商业机会客观存在于市场过程之中,是一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会或偶然事件,是还没有实现的必然性。偶然的成功之后必然会有更加猛烈的商业竞争,只注重机会而忽略生态的企业家往往是无力面对商业竞争的。

商业生态系统,是指以组织和个人(商业世界中的有机体)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是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市场中介、投资商、政府、消费者等以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为中心组成的群体。它们在一个商业生态系统中担当着不同的功能,各司其职,但又形成互赖、互依、共生的生态系统。在这一商业生态系统中,虽有不同的利益驱动,但身在其中的组织和个人互利共存,资源共享,注重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共同维持系统的延续和发展。

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一样,商业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每一家企业最终都要与整个商业生态系统共命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商业生态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遭到破坏、任何一家企业的利益被损害,都会影响到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并最终损害系统中的每一个参与者。对于某个企业来讲,领导或参与某个商业生态系统,将使它所拥有的资源超出它所在的公司和组织的边界之外。因此,聪明的企业懂得如何引导这股力量,集合这些自由资源为他们的前景服务。商业生态系统打破了传统的行业界线,使不同“行业”的企业走到了一起,从而增加各自的市场机会。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苹果所建设的商业帝国为什么会遇到了瓶颈,从某种程度上说,苹果系统自从产生那天起,就一直破坏着手机国际市场的商业生态,当然也正是这样的创新才使苹果缔造了庞大的商业帝国,但最终结果是商业神话还是笑话,需要历史去验证。

在2007年的MacWorld大会上,当乔布斯推出最早的iPhone产品时,谁也不曾想到,这个从未涉足过通讯领域公司推出的没有键盘的手机,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iPhone的市场占用率分别为美国43.9%,英国29.9%以及中国19%,成为与安卓并驾齐驱的两大主力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之一。然而,全球生产安卓手机的厂商多达数百家,这就是苹果的强悍之处,以一己之力独抗对手整个团队。

不可否认,苹果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它所打造的“硬件+软件+服务”封闭闭环商业模式,让手机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问题也逐渐爆发——系统封闭让应用程序开发者质疑不断;创新乏力更让用户们的期待一次次落空。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由于苹果无法拦截广告推销电话,让国内许多用户抱怨。360曾推出帮助用户杜绝骚扰电话的APP,但很不幸,它被苹果毫无预兆地下架,因为在苹果自成体系的商业模式中,不能容忍开发者提交的应用侵害它的权益。

更让开发者恐惧的是,他们无权为自己开发的定价,只能按照苹果的几个价格档制定,被强制使用苹果支付与用户体系。苹果封闭且审查制度严苛的AppStore,养活了一大批顺从者,苹果因此坐收99美元的许可证年费,以及30%的销售分成。

同样在中国,为苹果做应用程序的公司,有的一个产品日收入已达上千美金。寄生在苹果这棵大树上,只是看上去很美,数据显示:现在全球有20多万企业或个人在给iPhone做应用,90%以上挣不到钱。在许多专家看来,封闭而深沟高垒的保护设限是苹果成功的关键,也是其未来致命的弱点。理由很简单,只有开放的平台才前途无量。

苹果的庞大帝国从投入市场的第一天就破坏着商业生态,时至今天,终于显现危机。从危机背后的理性思索,在国产手机市场里,我们能否建设良好商业生态呢?乐视自认为将在未来全力打造这一生态圈,也许这仅是一个愿望,但有希望总比没有强,万一实现了呢。

谁将“问鼎天下”

理论的高度仅是对未来的一种设想和期望,面对现实苹果总裁库克的萧规曹随已经让苹果慢慢迈向衰老,但在中国的手机市场苹果“衰落”之后谁将“问鼎天下”是一个令人关注和激动的话题。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从目前市场细分看,苹果的商业帝国还在领跑着中国的手机市场。

从基本面来看,苹果依旧是全球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科技厂商。而且从2016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苹果尽管销售增长在下滑,但净利润依然达到了亿美元,创下苹果历史新高。

面对帝国的衰老,是联合所有手机企业,合作打造一个完整的商业生态对其进行围攻,还是各自为政,单兵突击,如果从结果逻辑分析当然是打造完善的商业生态可能更有利于对苹果的围剿,但作为当前中国的企业,这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谁能破局?也许需要漫长的等待,也许等到苹果自然死亡,真正的商业生态都难于建成。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这样的历史典故,我们如何运用到商业竞争中,这是我们国有企业应该思考的一个哲学问题。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计。”高祖曰:“是齐辩士也。”乃诏齐捕蒯通。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通曰:“嗟乎,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蹠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固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

面对苹果的冬天,中国手机企业是逐鹿中原,展开新一轮的厮杀,还是共同缔造商业生态圈,各自谋求合适的位置,我们期待着中国企业的崛起。但中国的手机厂商实在太多了,仅智能手机厂商的数量就不下于50家(实际上可能更多),更何况是全球的智能手机厂商。目前,小米、华为、联想、OPPO、、乐视基本上能够在如此竞争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上立足,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智能手机厂商们也在挖空心思地想招出招,不求破局,只求生存。除了像发力细分市场、缩短产品更新周期、拓展海外市场、借智能硬件解手机之围等常规招式外,甚至是低俗营销炒作、互相诋毁谩骂、借手机炒高自家资本等众多新玩法也屡屡上演,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不过面对现实,要想在这个残酷的商业竞争环境中活下去,对不少厂商来说,也许只能这么干了,这就是适者生存的商业逻辑,但生存之后如果不共同打造良好的商业生态,想进一步发展和壮大依然步履维艰。如苹果在中国真正“衰落”,我们期望能够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良好的手机商业生态圈,让这一商业生态变得健康和完美。

猜你喜欢
衰落安卓企业家
iPhone不卡的秘密曝光:安卓也能享受
文物表情包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一种基于安卓系统的手机侧抓包分析方法
英国“衰落”了吗
安卓L未至安卓M来了!安卓首泄漏M系统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