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写信为何常用『顿首』二字?

2016-05-18 03:02吕鑫
新作文·初中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礼臣子周礼

吕鑫

中国人用书信作为往来沟通的方式,可以追溯至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如《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书札就是信函);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后来,古人在写信时,往往会在信首或信尾的地方写上“某某顿首再拜”,那为什么要用“顿首”二字呢?

自古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古人尤其重视“礼”,因此制定了许多礼仪规范。《周礼·春官·大祝》有“九拜”∶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拜,在古代是行敬礼之意,九拜是按当时的跪拜动作和对象,做了严格的规范,也就是依不同的等级、社会身份,在不同的场合所使用的九种跪拜礼仪。所以前四种称为“正拜”,即常用之拜礼,后五种则依附于四种正拜。不过流传下来,比较常见使用的则为稽首和顿首。

稽首是一种俯首至地的最敬礼,一般用于臣子拜见君王和祭祀先祖的礼仪。《书经·舜典》∶“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暨臯陶。”《周礼·春官·大祝》∶“稽是稽留之义,头至地多时,则为稽首也。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所以,稽首是臣子对君王所行的隆重而恭敬的大礼,不仅施礼者要屈膝跪下,并且头拜到地上后还要停留较长一段时间。

如《左传·宣公二年》∶“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是臣子对国君所行之大礼。又《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上载∶“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秦晋交兵时,秦将孟明战败被俘,晋襄公听信文嬴的话放他回国,虽然晋襄公是敌国的君王,孟明在谢罪时还是对他行稽首之大礼。因此,后来有些文人向皇帝上书时首尾就会用“稽首”二字以示恭敬。

顿首和稽首是有区别的。顿首是跪拜在地,然后引头至地,就立即举起。因为头触地的时间很短,只略作停顿,所以叫顿首。《周礼·春官·大祝》注:“顿首拜,头叩地也。”疏:“顿首者,为空首之时,引头至地,首顿地即举,故名顿首。”顿首是古代跪拜礼节中较轻的一种,一般用于地位相等或平辈间。而这种顿首礼,庄重却不过于谦卑,所以后人给君王以外的人写信时,在首尾处就采用“顿首”二字以示礼貌。

如李陵《答苏武书》末尾称“李陵顿首”;王羲之写给住在山阴的朋友张侯的慰问信∶“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与陈伯之书》是一封文情并茂的招降信,作者丘迟用“顿首”作为书信的开头和结尾,不卑不亢地表现出对收信者的敬意,也表达了自己劝降的诚意。

随着资讯的快速传递,现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多元化,古代的这些繁文缛节也被简化了。如果人人都能够以真诚、善良、忍让的心去和人交往,对方必能感受到自己的心意而互相体谅、尊重,其实这就是最大的“礼”了。

猜你喜欢
大礼臣子周礼
张满菊 周礼平作品选
潘大礼教授简介
周礼与儒学的机理
《周礼》大宰九式研究
吃什么等
叶适门人孙之宏及其《周礼说》考述
臣子与飞蛾
臣子与飞蛾
收好太阳送的礼
《孩子》送大礼 孩子上封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