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常规扫描和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研究

2016-05-19 01:14许爱军
关键词:清晰度水分子脑梗死

许爱军

(海安县中医院放射科,江苏 南通 226600)

MRI常规扫描和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研究

许爱军

(海安县中医院放射科,江苏 南通 226600)

目的 探讨MRI常规扫描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不同时期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样起病的脑血管疾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MRI常规扫描和DWI技术处理;分别观察两组的检查结果,总结临床诊断体会。结果 DWI组在<6 h和6~12 h的检测率和清晰度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12~24 h的检测率和清晰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常规扫描和DWI在急性脑梗死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特别是DWI在超早期的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更高。

MRI;常规扫描;弥散加权成像;急性脑梗死;价值

急性脑梗死是心脑血管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预后较差,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急性脑梗死的超早期,CT和MRI常规平扫的诊断率不高,常不能确定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弥散加权成像(DWI)是基于平面回波技术的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无创成像方法,能在急性脑梗死的超早期作出及时准确的诊断,为临床的溶栓治疗提供参考价值[1]。现对不同发病时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采用MRI常规和DWI处理,观察和比较检查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样起病的脑血管疾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从发病到就诊检查时间<6 h者30例,病程6~12 h者30例,病程在12~24 h者30例。入选标准为:经头颅CT平扫排除脑出血,没有显示脑肿瘤和外伤等其他疾患,能同意和配合该研究。其中男56例,女34例;年龄46~82岁,平均(65.7±6.4)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35例,肢体偏瘫23例,一侧肢体感觉障碍42例,言语不利31例,共济失调性14例;既往患高血压病56例,心律失常性心脏病14例,糖尿病13例高血脂症16例。

1.2 研究方法

使用Siemens Avanto 1.5T超导型MRI扫描系统,头颅正交线圈。扫描序列为:①常规行横轴位和矢状扫描:SE/T1WI序列TR 500 ms,TE 15 ms;FSE/T2WI序列TR 6000 ms,TE 110 ms。②FLAIR序列TR 6000 ms,TE 110 ms,TI 1800 ms。③DWI序列扫描:层距1.0 mm,层厚5.0 mm,视野230 mm,矩阵256×256,行横轴位扫描20~25个层面。采用多次激发自旋回波-平民回波(FSE-EPI)序列进行扫描,TR 3200 ms,TE 86 ms;在三个方向轴施加弥散梯度场,取3个弥散因子b值,自动计算平均弥散图像,分别为b1=0 s/mm2,b2=400 s/mm2,b3=1000 s/mm2。

1.3 图像分析

将扫描所得的数据传送到配套的工作站,进行图像后期处理。分别由3名有丰富临床经验和高度责任心的影像科医师对图像进行分析和比较。主要观察病变的部位、大小和范围,观察图像的清晰度,并测量和计算病灶在DWI b3图像中的信号强度;如果患者为对称性的病灶,应将邻近的正常脑组织作为参照物,根据各兴趣区面积大小,进行定量比较,测量3次后去平均值,计算病灶信号强度变化的百分比,来测定病灶信号的强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病变部位情况

所有患者在DWI上均能全部显示,单侧72例,双侧18例;直径0.5~67 mm,平均(38±15)mm。病灶部位:基底节区25例,全脑多发散在性18例,侧脑室旁16例,颞叶5例,脑干5例,顶叶4例,小脑4例,大脑半球3例,颞顶叶3例,颞叶3例,其他4例。

2.2 病变信号特点

病程<6 h的患者,常规MRI扫描的T1WI和T2WI为稍高信号和等信号,部分未见异常信号;DWI上均发现与神经系统体征相对应区域的高信号病灶,境界较清晰。病程在6~12 h的患者,常规MRI扫描的T1WI、T2WI和FLAIR序列大多发现有异常信号,信号明显增强;DWI上可显示明显的高信号病灶,病变的境界和面积非常清楚。病程12~24 h的患者,MRI常规扫描绝大多数的T1WI、T2WI和FLAIR以及DWI序列,均显示有与神经系统体征相对应区域的高信号病灶,境界较清楚。

2.3 两组结果比较

DWI组在<6 h和6~12 h的检测率和清晰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12~24 h的检测率和清晰度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检查结果相关数据的比较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是因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或者异常栓子导致血管官腔狭窄甚至闭塞,血供骤然减少或者中断,导致相对应的脑组织发生软化和坏死,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临床特点,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急性脑梗死在其发病的6 h内为超早期,及时给予溶栓疗效比较确定,但早期诊断比较困难,较多患者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严重影响了疾病预后和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CT和MRI常规检查虽然比较便捷和经济,但不能再早期确定病灶的部位和范围,临床确诊率不是太高,不能给超早期的治疗带来指导性意义[2]。

弥散加权成像(DWI)是建立在水流动效应检查基础上的一种MRI成像技术,主要是通过细微观察水分子流动扩散现象出现不同信号的理论基础。在一般情况下,梯度磁场的强度较小,对弥散运动的定位作用相对较轻微。在不均匀的磁场环境中,梯度磁场常用于空间定位的不均匀磁场,水分子正常的弥散运动所产生的质子活动,会造成MR信号强度的下降。在X、Y和Z轴的三维空间的任意方向施加高磁场梯度是,水分子的弥散造成的MR信号的改变程度,就可较容易检测出来[3]。而且在DWI中选择合适的b值,能最大限度地显示水分子的弥散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脑梗死患者的超早期和急性期,血供中断后造成脑缺血,脑细胞膜的钠-钾ATP酶的功能发生障碍,水分进入脑细胞内,使细胞内液量急剧增加,线粒体出现肿胀水肿,高尔基氏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扩张,细胞核缩小固定,导致细胞内外的水分子含量发生显著变化;继而脑细胞出现水肿和体积增大,脑细胞内外的水分子扩散运动受限,弥散功能发生障碍,即为细胞毒性水肿。在疾病的超早期,水中仅发生在细胞内,还未出现明显的血脑屏障的破坏,血管源性水肿尚未发生,此时的常规MRI扫描的T1WI及部分T2WI及FLAIR序列常常未能显示明显的信号改变。在本研究中的病程小于6 h的超早期,诊断率和病灶部位和范围的显示率,受到一定的影响。DWI能够清晰的显示细胞毒性水肿,而且敏感度较高,在疾病的超早期即能显示轻微的信号异常变化,清晰、准确地确定有无梗死灶,明确病灶的部位和范围[4]。DWI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溶栓治疗提供了有力的客观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谢立旗,刘丽娜,刘 健,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医药杂志,2013,30(1):39-40.

[2]苏阳春.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2):29-30.

[3]郭启勇,辛 军,张 新,等.MRI水扩散加权成像分子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24(7):496-500.

[4]蒋 伟,陈 德.DWI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35(3):383-386.

本文编辑:赵小龙

R743.3

B

ISSN.2095-6681.2016.29.056.02

猜你喜欢
清晰度水分子脑梗死
新入职护士工作价值观、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与心理弹性研究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多少水分子才能称“一滴水”
鲜明细腻,拥有更好的清晰度 Ascendo Immersive Audio CCRM-12 MKII/CCRM-6P/SMS-15
修身的效果,改善声像和定位的清晰度 意大利新一代架皇 BAS AS-S4/AS-B4避震脚钉
嘈杂语噪声下频段增益对汉语语言清晰度的影响
两颗心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