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湟中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

2016-05-19 21:09张永春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7期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作用

张永春

摘要:新形势下,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加快,农村青壮年进城打工日益增多,农村劳动力日趋老龄化,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成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正是解决问题的有力抓手。它不仅能解决“谁来种地”的现实问题, 还能解决“怎样种好地”的深层问题。湟中县地处西宁市区周边,当前正是由农业大县向蔬菜大县、农业强县转型时期,如何做好农业转型升级,如何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如何推进湟中现代农业进程等等,是我们认真思考和加以解决的问题。党的“十三五”规划和13个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根本途径。因此,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培育;湟中农业经济;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一、湟中县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况

1.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湟中县是青海省的农业大县,耕地面积84.7万亩,“十一五”未农村人口42.37万人,农村劳动力人口25.45万人,农业从业人口11.07万人,外出务工人口2.95万人;“十二五”未农村人口43.99万人,农村劳动力人口26.48万人,农业从业人口10.71万人,外出务工人员3.08万人,城镇化率达32%。五年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土地流转的加速和农产品价格偏低等原因,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多为老人和妇女,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收益率,调动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中、青年留村回乡务农已成为当前农村发展的当务之急。

2.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起步晚。从2014年我县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来,相关部门在积极完善培训设施的基础上,以项目实施为依托,以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为重点,以培训农业科技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为抓手,二年内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415人,其中生产经营性960人,社会服务性900人,专业技能性460人,自主培训2000人,中职教育95人,培训内容涵盖种植、养殖、中藏药材、设施蔬菜等技术,占全县农村人口的1%,拉开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序幕。

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含金量低,职业化吸引力差

由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我县刚刚起步,处在“培训、认定、扶持”三位一体框架的第一阶段,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县认定、扶持政策处于空白,三位一体的培育模式中看不到政府扶持的含金量;其次,农业生产风险大、周期长、效益低;再加土地流转难度大、耕作条件差、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劳动力成本高等特点,造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被动,农民看不到职业化后远端的效益和前景,农民职业化的吸引力差。

二、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作用

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实现我县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源泉

实现我县向蔬菜大县、农业强县的转型升级,首先,要改变原来粗放的生产经营模式向精细化和科技化的生产模式;其次,改变原来的小农家庭经济形式向规模化、产业化的集约经营形式发展;再次,改变原来数量型生产向数量和质量并重型的方向发展。要实现这些改变必须充分发挥高素质人才的能动性,用科技的力量,创新的思维来改造传统农业,才能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所以说,农业的现代化首先是人才的现代化。由于我县农村受教育的条件有限,农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不仅无法适应机械化和规模化的发展、产业化的经营、标准化的生产、企业化的管理方式,也影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非农行业有效转移,阻碍了向蔬菜大县、农业强县转型的步伐。因此,只有通过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用新的思维、新的方式、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水平,以推动湟中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我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源泉。

2.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加快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途径

农业的现代化必须以农业生产的产业化为基础,只有发展与其相适应的机械化水平、土地流转程度、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才能在适度规模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产业化经营,取得规模效益,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加快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新时期下的“新型职业农民”远不同于以前的“农民”,当前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具有一定的农业科技知识、一定的管理经营能力、较高的文化素质的劳动者,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是一种职业的代表;而以前的“农民”是一种身份的代表。今后从事农业生产的不一定就是新型职业农民,只能说是从业者,而新型职业农民是能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实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缔造者。

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保障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我县新型的农业经营体系的核心力量,他们是实现现代农业的主体,从目前来看我县农业的从业主体发展强劲,不仅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发展。据统计我县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700个,家庭农场191家,农业龙头企业已达84家,从业人员12000多人,流转土地达9.4万亩,经营范围涵盖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从机械化程度、种养技术、资金、管理能力方面已成为引领当地产业发展的态势,是我县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中的中坚和主导力量,只有进一步加大对这些农村经济实体的扶持力度,使其发展壮大增强自身势力,这对于发展我县农业产业化、社会化、集约化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将发挥重大的主导作用。

4.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培育我县后继有人的有效手段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关系现在、根系未来的农业发展战略举措,在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土地流转、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经济实体发展的基础上,利用社会财富流动的价格杠杆撬动利益分配,促使年轻力量投身于农业生产,成就于现代农业,形成农业经营有效益,农业产业有奔头的良性循环,来改变目前“关健农事时缺人手,农业生产时缺人力,规模经营时缺人才”的局面,只有长久、连续地培育出大批爱农、懂农和务农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保证我县的农业和农村有“农民”,才能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才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才能解决我县农业现代化的现在和将来。

总之,中央十三个“一号文件”指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培育现代农业的现实和未来,只有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 “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根本途径,是深化农村改革,创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大措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因此,培育和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有利于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猜你喜欢
新型职业农民作用
基于参训意愿分析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研究
四平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