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后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探讨

2016-05-20 03:36闫玉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4期
关键词:烧伤防治措施

闫玉玲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烧伤后真菌感染的特点以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32例烧伤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48例烧伤患者中, 32例患者发生真菌感染, 感染发生率为1.26%。阳性标本主要分布于中段尿液、血液和创伤表面分泌物中;真菌感染通常发生在患者伤后11~20 d。结论 由于烧伤患者真菌感染的诱导因素较多, 在临床中应积极控制相关感染因素, 合理使用抗真菌类药物, 减少对患者进行侵入性操作, 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可有效降低烧伤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几率。

【关键词】 真菌感染;烧伤;防治措施

烧伤是指由于热力、化学物质、电能、放射线等引起的皮肤、黏膜甚至是深部组织的损害, 以皮肤热力烧伤较为多见, 在我国意外伤害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感染是我国目前烧伤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 并且其中较大部分为真菌感染[1]。本次研究通过对本院2013~2015年收治的烧伤患者中发生真菌感染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探讨烧伤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生特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2013~2015年共收治烧伤住院治疗患者2548例, 结合其临床表现发现其中有62例疑似真菌感染, 取其创伤表面分泌物、中段尿液、痰液、深静脉导管、血液作为检验标本, 送至检验科做真菌培养和药敏实验。

1. 2 标本检验及诊断 同一患者的不同种类标本或同类标本多次送检培养均为同一菌种即为阳性病例。同时将血液、深静脉导管、尿液、痰液、创面分泌物做降序排列, 计最高级别标本为阳性[2], 同时结合标本涂片检查和患者临床症状, 参考相关真菌感染标准[3], 确诊统计感染例数。

1. 3 真菌培养和药敏实验 采用沙保罗琼脂平板、念球菌显色平板、酵母样真菌鉴定卡进行菌种的培养、鉴定与分型。真菌的药敏测试采用法国梅里埃药敏鉴定试剂进行标准化的微量药敏测试。

2 结果

2. 1 真菌感染发生率 本次研究中的2548例患者中, 32例

(共计74份标本)患者发生真菌感染, 感染发生率为1.26%。送检标本483份, 其中74份为阳性, 阳性率为15.32%。感染患者中死亡2例, 死亡率为6.25%。

2. 2 真菌分布特点 32例真菌感染患者的74份阳性标本主要分布于中段尿液、血液和创伤表面分泌物中, 其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烧伤患者真菌感染标本分布情况(n, %)

标本来源 送检标本 阳性标本 阳性率

血液 98 18 18.37

深静脉导管 91 4 4.40

中段尿液 64 18 28.13

痰液 28 3 10.71

创伤表面分泌物 202 31 15.35

合计 483 74 15.32

2. 3 真菌种类特点及感染发生时间 患者于伤后10 d内发生真菌感染3例, 11~20 d发生感染12例, 21~30 d发生感染9例, 30 d后发生真菌感染患者8例。74份阳性标本中, 共检出真菌7种。见表2。

表2 真菌分布构成比(n, %)

菌种 株数 构成比

白色假丝酵母菌 37 50.00

热带假丝酵母菌 18 24.32

光滑假丝酵母菌 10 13.51

酵母样杆菌 4 5.41

新型隐球酵母菌 2 2.70

烟曲霉菌 2 2.70

毛霉菌属 1 1.35

2. 4 药敏情况分析 阳性标本的药敏结果显示, 除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有着较强的耐药性外, 其他真菌对于常用抗真菌药物均较为敏感。32例患者均采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其中22例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进行治疗, 21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真菌培养转为阴性, 有效率为95.45%, 1例死亡。10例患者采用氟康唑进行治疗, 9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真菌培养结果转为阴性, 有效率为90.00%, 1例死亡。2例死亡患者中, 1例死亡原因为真菌性败血症, 1例为多器官功能衰竭。

2. 5 阳性病例一般资料 32例真菌感染患者中, 男21例, 女11例, 年龄1~73岁。烧伤原因:火焰烧伤16例, 高温液体烫伤10例, 电烧伤3例, 化学烧伤3例。其中烧伤面积占总体表面积>70% 11例, 50%~69% 9例, 30%~49% 7例, < 30% 5例。

3 讨论

3. 1 感染发生因素特点 烧伤并发真菌感染者, 通常烧伤面积较大, 其烧伤程度严重, 多数患者需进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深静脉插管等治疗, 并且其抗生素应用时间通常>2周。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真菌感染发生率较高, 同时由于大面积烧伤患者通常为深度烧伤创面, 表面不宜结痂, 为真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研究发现, 真菌感染通常发生在患者伤后11~20 d, 此时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下降, 创面处于溶痂阶段, 适宜真菌的生长, 同时真菌可通过创面进入血液, 随血液的循环遍布全身, 从而导致深部的真菌感染, 甚至是全身感染。

3. 2 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 大面积烧伤患者由于病情较重, 机体免疫能力下降, 加之长期使用抗生素, 极易发生菌群失调, 致病菌大量繁殖的情况[4]。研究发现, 占致病菌构成比较高的均为条件致病菌, 特别以念球菌为主, 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致病菌总构成的50%。药敏结果表明, 临床患者所分离出的菌种对于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以及5-氟胞嘧啶等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度均较高, 但是念球菌类对于氟康唑、酮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度较低, 其可能与抗真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有着较大关系[5]。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真菌感染可分为局部定植和深部真菌感染两类, 但在临床检查时, 通常会发生创面与血液、导管真菌培养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在临床检查时, 医生通常会注重对创面的处理, 而忽视深部真菌感染的可能性, 进而影响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因此在临床中, 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对于疑似真菌感染患者应取多部分标本进行检验, 用于对感染进行确诊。

综上所述, 对于烧伤患者, 应妥善处理其创伤面, 尽快的促进创面愈合, 减少住院时间, 并合理使用抗真菌类药物, 对于真菌感染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以降低烧伤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几率。

参考文献

[1]王仁坤, 李叶扬, 秦娟, 等.烧伤患者真菌感染特点分析.广东医学, 2011, 32(10):1290-1292.

[2]吴祖煌, 宋斌, 卓燕舞, 等. 18例危重烧伤患者医院感染真菌回顾性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19):4025-4027.

[3]《中华内科杂志》 编辑委员会.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修订版).中华内科杂志, 2007, 46(7):607-610.

[4]李巍, 张兵, 李峥, 等.重度烧伤患者真菌感染34例治疗体会.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0, 7(1):105-106.

[5]黄志斌, 柳晖, 陈武鹏, 等. 伏立康唑治疗严重烧伤患者真菌感染临床疗效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25(23):5380-5382.

[收稿日期:2015-12-22]

猜你喜欢
烧伤防治措施
纳米晶体银敷料治疗28例烧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氯乙酸烟雾吸入损伤中毒鼠肺超微结构改变
三次换药法在小儿头面部烧伤中的临床应用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应用磺胺嘧啶锌治疗烧伤模型的药效学分析
烧伤患者健康需求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