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热方治疗不明原因高热17例临床体会

2016-05-24 19:05唐梓涵汶明琦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治疗效果

唐梓涵+汶明琦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退热方治疗不明原因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17例患者均给予自拟退热方(生石膏、知母、柴胡、柴葛根、银花 、连翘、羌活、黄芩、赤芍、丹皮、甘草)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17例患者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采用自拟退热方治疗不明原因高热,退热快且不易反复,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自拟退热方;高热;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27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136-01

高热为内科常见急症,发病急,传变快,病人自觉热甚,或恶热,喜弃衣被,扪之肌肤烙手,测体温在39℃以上者,多因外邪入里,邪正相搏,阳热内盛,蒸达于外所致[1]。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面赤,汗多,烦渴饮冷,呼吸深快,舌红苔黄,脉数,对于不明原因高热临床上运用抗生素与糖皮质激素治疗,虽短时间内体温下降,但体温易反复,长期疗效则较差。笔者运用自拟退热方治疗高热急症17例,临床收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17例患者均为2015年1月至2015年11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病例,年龄16~62岁,男11例,女6例,病程最短为1天,最长为1周,体温 39~42℃,曾行三大常规、肝功、血培养、痰培养、血沉、类风湿因子 、抗核抗体、肥达反应、骨髓穿刺涂片、胸片、超声心动图等各项检查均未发现明确原因的患者。

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口服自拟退热方治疗,基本方药:生石膏40g(先煎), 知母12g,柴胡15g,柴葛根12g,银花15g,连翘15g,羌活12g,黄芩10g,赤芍10g,丹皮10g,甘草6g。 随症加减:热扰心神者,加黄连8g,莲子心3g,连翘心8g,以清心解毒;热盛风动者, 加羚羊角3g(冲服),钩藤15g,地龙12g,以凉肝熄风止痉;全身关节疼痛者,加独活15,威灵仙15g,桑枝20g,以祛风通络止痛;伤津者,加人参15g,麦冬12g,石斛12,以滋阴清热;便秘者加生大黄 10 g(后下)、枳实20g, 以通腑泻热导滞;肿瘤者,加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20g,以清热解毒 。石膏先煎30min,每剂煎2两次,取汁 200 ml 左右,早、中、晚及睡前各服 1 次,对体温较高者可少量频服。若1剂后,病愈,不必尽剂;若发热反复者,更服,依前法。并嘱患者多饮水,并停用其他治疗高热的药物。

3疗效标准

有效:体温降至正常,症状消失;无效:体温未降至正常,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其中退热时间最短为4h, 最长为24h。17例病例中, 6h内退热者为11例, 12h内退热者4例,24h内退热者2例,治愈率 100%。

4典型病例

患者杨某,女, 52岁,于2015年5月7日初诊,诉间断发烧1周,体温波动在38.2~40.5℃(腋下)之间,午后热甚,伴心烦,面赤,乏力,身酸痛,小便黄,大便偏干,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中医认为此乃热在气分,重在清解气分热邪。治疗以自拟退热方加大黄、枳实。具体如下:生石膏40g(先煎), 知母12g,柴胡15g,柴葛根12g,银花15g,连翘15g,羌活12g,黄芩10g,赤芍10g,丹皮10g,大黄10g(后下),枳实15g,甘草6g。 水煎服3剂。于2015年 5月9日二诊:述服2剂药后体温降正常,现稍口干,乏力,不思饮食,余无明显不适。热病必消灼真阴,故前方石膏减量,加人参15g,麦冬12g,石斛12g,木瓜12g,鸡内金15g,水煎服3剂。于2015年5月14日三诊:述发热无反复,热退身凉,神清气爽。

5体会

高热为温病常见症状之一,温热病邪是按照卫、气、营、血的顺序传变的,以温病气分阶段多见,发热症状突出,多为正气不衰,邪气抗盛,邪正相搏所致,高热持续不退,易耗伤精气,损伤脏腑,甚至导致阴竭阳脱而死亡。吴又可曰:“大凡容邪,贵乎早愚乘人,气血未乱,肌肉未消, 津液未耗,病人不至危殆,投剂不至掣肘,愈后亦易平复,欲为万全之策。不过知邪之所在,早拔去病根为要耳[2]”。所以尽早在卫、气分阶段驱邪外出,是治疗的关键,而有效控制温热病邪传变的根本方法是卫气同治。自拟退热方中石膏用量较大,取其解肌达透之功,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谓: “石膏, 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 外感有实热者, 放胆用之, 直胜金丹[3]”。知母可上清肺热、中清胃热、下泻肾火,与石膏相须为用以增效;葛根外透肌热,内清郁热,前人称其为太阳阳明“解肌”之药;柴胡味辛性凉,解肌清热,且有舒畅气机之功,可助葛根外透郁热;丹皮、黄芩清泄里热;羌活辛散发表;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辛凉解表;甘草调和诸药。纵观以上,方中银花、连翘、羌活等解表治卫分,黄芩、石膏、知母等清里治气分,以奏表里双解之效,截断病势, 快速取效。本方退热疗效迅速, 且平稳无反复,对于不明原因高热疗效良好。相比较西药而言,中药根据君臣佐使的药物配伍原则,可以使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减低其毒副作用而增强其药用效果。其退热快,不易反复,并且可以达到稳定退热的作用[4]。

参考文献

[1]季绍良,成肇智.中医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3.

[2]吴又可.温疫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8.

[3]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M]. 2 版.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74:286.

[4]李雪苓,韩宁林. 中医药治疗外感高热进展[J].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97-98.

(收稿日期:2016.03.04)

猜你喜欢
治疗效果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