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梦十夜·第五夜》看夏目漱石女性观与传统女性观的关系※

2016-05-25 02:11邓阳璐
党政干部学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女性观夏目漱石恋人

国 蕊 邓阳璐

(东北大学,辽宁 沈阳 110819)



从《梦十夜·第五夜》看夏目漱石女性观与传统女性观的关系※

国蕊邓阳璐

(东北大学,辽宁沈阳110819)

[摘要]夏目漱石的作品中出现了许多女性,她们风格迥异,特点突出,而《梦十夜·第五夜》中出现的恋人和天探女尤为典型,她们分别代表了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纯洁、温柔、善良,为爱不顾一切的圣女和憎恶的违逆的恶女的一面。本文以该章节中的两位女性为切入点,研究夏目漱石女性观与日本传统女性观的关系。

[关键词]夏目漱石;恋人;天探女;女性观

※本文系东北大学青年教师创新科研基金项目“日本近代通俗翻译小说在近代中国的流传与受容研究”(项目编号:02030022115001)的阶段性成果。

夏目漱石是日本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作家。他丰富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奇妙的心理状态,使其作品兼具了东西方文化气质,并将之融入《梦十夜》的创作之中。可以说,《梦十夜》体现了夏目漱石心中东西方文明的碰撞,凝聚了夏目漱石的思想。而《梦十夜·第五夜》是夏目漱石女性观的集大成表现。因此,本文主要以《梦十夜·第五夜》为中心展开相关研究。

一、研究综述

《梦十夜·第五夜》的先行研究非常多,概其扼要,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日本近代化主题。李淑尧(2012)的《解读〈梦十夜〉之第五夜》通过对文中文学意象的分析和解读,表达出夏目希望日本近代化成功,但也期待在发展中注意步调,保持传统的思想。然后是夏目漱石的文明忧患与个人意识。彭芃(2013)的《文明忧患与个人幽暗意识——夏目漱石〈梦十夜〉新解》通过对明治社会知识分子特有的文明忧患与极具夏目漱石个人特色的幽暗意识的分析,对夏目漱石的幽玄心理进行了解读。其二是夏目漱石的爱情观研究。马兴芹(2014)的《从〈梦十夜〉看夏目漱石的爱情观——以〈第一夜〉〈第五夜〉〈第九夜〉为中心》通过《第五夜》的文本分析,解读出一位勇敢纯洁的女性形象。她以悲壮的结局凸显了伟大的爱情,并且结合《第一夜》《第五夜》和夏目漱石的人生经历总体深入探究了夏目漱石复杂的爱情观。最后是夏目漱石的女性观研究。史臻臻(2012)的《从〈梦十夜〉看夏目漱石的女性观》以《梦十夜》中的六位女性为研究视角,采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利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反映出夏目漱石矛盾的女性观。此外,谭艳红(2001)的《漱石文学中的女性与日本审美意识》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分析,也体现了日本的传统女性审美意识。

综上所述,《梦十夜·第五夜》相关先行研究对夏目漱石的近代化思想、文明忧患与个人幽暗意识、爱情观都进行了较为深刻的解读。但是,在夏目漱石的女性观方面,特别是夏目漱石女性观与日本传统女性观的关系方面略显欠缺。史臻臻(2012)的《从〈梦十夜〉看夏目漱石的女性观》中虽然提及日本传统女性观与夏目漱石女性观,但仅从恶女方面进行了分析。谭艳红(2001)的《漱石文学中的女性与日本审美意识》也仅仅通过《第五夜》中恋人的形象表达了日本传统女性对爱的追求。而在关于夏目漱石女性观的先行研究中,孙冬梅(2011)的《夏目漱石作品中的女性观》以《门》《从此以后》《三四郎》三部作品为视角,对夏目漱石的女性观进行分析阐释。陈雪(2012)的《批判、焦虑、探寻——夏目漱石小说中近代女性新身份的建构》运用女性主义理论等理论,以文本分析为方法,对夏目漱石不同时期作品的新女性形象进行研读,并分析其缘由。李天宇(2013)的《论夏目漱石笔下的女性形象——以前期、后期三部曲中的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对夏目漱石前期、后期三部曲的六部作品的文本研究,对其作品中出现的女性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其女性形象的共同特征,并从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角度分析了其中原因。从这些关于夏目漱石女性观的先行研究中可以看出,前人在对夏目漱石女性观的研读中都注重分析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重点探究夏目漱石女性观与他所处的社会背景及个人经历的关系,与传统女性观关系的研究成果甚少。

因此,本文试以上述先行研究为基础,通过文本分析等方法,以《梦十夜·第五夜》中的两位女性形象为视角,全面分析夏目漱石的女性观,并且深入探究它与日本传统女性观的关系。

二、女性形象分析

《梦十夜·第五夜》描写了这样一个奇妙的梦。作为战俘的我想在被处死前见上恋人一面。尽管“我”的恋人骑马飞奔而来,却不幸因为听到天探女假扮的鸡啼声而和马一同坠入深渊。天探女成为了“我”永远的敌人。在《梦十夜·第五夜》中出现了恋人和天探女两个迥然不同的女性形象。恋人美丽、温柔、善良,为爱牺牲一切;天探女欺骗、嫉妒、憎恶,尽显恶女本色。她俩体现了夏目漱石女性观的矛盾性,也分别是日本传统女性形象中的圣女和恶女的典型代表。

(一)恋人

在《梦十夜·第五夜》中,对于恋人的描写很多,可见她是一个重要的形象。

此时,女人正牵著一匹被系在后院橡树的白马出来。她三度轻抚了马的鬃毛,再敏捷地跃上马背。女人用她那修长雪白的双脚,踢着马腹,马儿即往前飞奔。[1]

这一段描写虽然很短,但引人注意的是“白”出现了两次,分别是“白马”和“修长雪白的双脚”。古往今来,白色都是日本人最喜欢的颜色,它代表着美丽和纯洁。因此,在这里虽然没有对恋人有具体的肖像描写,但通过她牵着“白马”出来,“用她那修长雪白的双脚”踢着马腹,这些“白”也塑造出了一个美丽、纯洁的恋人形象。她的心灵是那么纯美,她的外表是那么美丽,她的全身都散发着柔美、纯真、善良、圣洁的光彩。

马儿正朝着这亮光奔驰在黑暗中。鼻头喷出两道火柱般的气息。不过女人仍拼命以修长的双脚猛踢马腹。马儿奔驰的蹄声都能传到天边。女人的长发更在黑暗中飞扬得宛如风幡。[1]

在这段文字中,为了能更早地见到“我”,恋人使劲地踢马腹,使白马飞奔起来。“女人的长发更在黑暗中飞扬的宛如风幡”这句话可见马的速度之快、恋人的心情之急切。恋人为了见“我”骑马飞奔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小说中的恋人为了爱不顾一切地赶来,是“我”心中最后的希望。恋人是来拯救我绝望的心灵的圣女。因此,恋人是一个美丽、纯洁、温柔、善良,为爱牺牲一切的女神形象。

同时,恋人在得知我在临终前想见她一面的遗愿后,拼命猛踢马腹向我奔来。“马儿正朝着这亮光奔驰在黑暗中”,恋人也在这黑暗中无畏地奔向光明。这种独立、果敢的女性形象让人耳目一新。

突然,黑漆漆的路旁,响起一声鸡啼。女人往后仰收紧握在手中的缰绳。马儿的前蹄当啷一声刻印在坚硬的岩石上。女人叫了一声,将收紧的缰绳放松。马儿屈膝往前一冲,与马上的人儿一起冲向前方。前方岩石下,是万丈深渊。[1]

在这段文字中,恋人两次听到鸡啼,手中的缰绳收紧又放松。通过缰绳先收紧后放松这个动作,可以看出恋人的心理变化。恋人听到第一声鸡啼时,手中缰绳不由自主地收紧,表现了她以为即将见不到“我”的紧张和痛苦心理。然而,当恋人听到第二声鸡啼时,手中的缰绳却放松了,任由白马飞奔并随之坠入深渊。因此,恋人对我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她为了见我不顾一切,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但是,即使是这样伟大的女性,最终仍然不幸生命消逝,为整篇文章添上了一抹悲剧的色彩。

(二)天探女

《梦十夜·第五夜》中关于天探女的描写很少,只有三句话。

突然,黑漆漆的路旁,响起一声鸡啼。女人耳边又传来一声鸡啼。……模仿鸡啼声的是天探女(译注:又名天邪鬼,佛教中被二王、毘沙门天王踩在脚底下专门与人作对的小鬼)。……天探女永远是我的敌人。[1]

在这短短的三句话中,天探女自始至终没有露出真面目。她只是假扮鸡啼导致恋人和马一同坠入深渊。“我”的遗愿也由此破灭。因此,天探女成为“我”永远的敌人。

“天探女”是《梦十夜·第五夜》中出现的唯一一个具体的形象。关于天探女的来源甚多。首先,“天探女”一词出自于日本神话,其中“探”有探求知晓之意。同时,“天探女”的日文发音也和“天逆每”的发音相似,因此,也带“违逆”的意思。

“天探女”在《古事记》与《日本书纪》中也均有出现。在《古事记》上卷的记载中,天照大神分期派天菩比神、天若日子前往苇原的千秋万岁的水穗之国进行治理,但二者数年均不复奏。最后,天照大神派遣雉名鸣女前去打探不复奏的缘由。“于是雉名鸣女从天而降,住于天若日子的门口的香桂树上,仔细把天神的命令传达给他。这时天之佐具卖听了这鸟的说话,乃对天若日子说:‘此鸟鸣声甚恶,把它射死了吧!’天若日子即取天神所赐的灵鹿弓与大羽箭,射杀那雉。”[2]32天若日子的箭直射到天上的高御产巢日神身边,高御产巢日神以为天若日子有难发出求救信号,为救天若日子反射回去,天若日子不幸中箭身亡。而《日本书纪》卷第二的记载中,故事情节和《古事记》十分相似。高皇产灵尊派遣天稚彦前往苇原中国,但天稚彦到那之后便娶了国玉之女下照姬,不再回奏。高皇产灵尊感到奇怪,又派无名雉去打听原因。此时,“天探女见而谓天稚彦曰:‘奇鸟来居杜抄’。天稚彦乃取高皇产灵尊所赐天鹿儿弓、天羽羽矢,射雉毙之。”[3]高皇产灵尊投还矢箭,刺死睡梦中的天稚彦。从这两段神话故事可以看出,都是因为天探女在天若日子面前说雉名鸣女的叫声不祥,搬弄是非,才导致了天若日子射杀雉名鸣女,高御产巢日神误杀天若日子这一系列悲剧的发生。天探女的恶行是悲剧发生的根源。天探女自出现以来,就是带来灾难的象征。

《梦十夜·第五夜》中的天探女也与《古事记》《日本书纪》记载中的形象基本相同。天探女在探知到“我”的遗愿和恋人想赶来见我最后一面的想法后,故意逆反假装鸡啼,最终使“我”心爱的恋人和马一同坠入深渊。同时,对“我”来说,由于天探女假扮的鸡啼间接导致了恋人的死亡,自己生前最后的愿望也由此破灭,因此,天探女是“我”永远的敌人,是令人憎恶的恶女形象。

三、夏目漱石女性观与日本传统女性观的关系

《梦十夜·第五夜》篇幅虽然很短,但是却通过恋人和天探女两个迥然不同的女性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夏目漱石的女性观中的两个对立面。首先,夏目漱石对恋人进行了极为细致的描写。恋人雪白的双足、飘逸的长发,以及为了赶来见我骑马飞奔而来的身影,使恋人成为一个非常正面的女性形象。她双脚的雪白象征着她的美丽和纯洁,她是“我”心中的圣洁女神。通过“白”可以看出她散发的柔美、纯真、善良、圣洁的光彩。恋人猛踢马腹、骑马飞奔而来的不顾一切使“我”在临终前的绝望中生出一丝希望。如果“我”临终前能见到恋人最后一面,“我”绝望的心灵就能得到救赎。恋人在“我”心中,是圣女一般的存在。恋人明知赶来会有危险,却仍然奋不顾身地骑马飞奔而来。而且在赶来的途中不幸听到了天探女假扮的鸡啼,与马一同坠入深渊。说明恋人对“我”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由此可以看出,恋人的形象是夏目漱石心中的理想女性形象。夏目漱石欣赏与期待的完美女性也与恋人一样,纯白、圣洁,内心善良,拯救世人的心灵,给予世人光明与希望,并且拥有一颗无私的、伟大的爱人之心,为了爱可以奋不顾身、放弃一切。

夏目漱石对天探女的形象虽着墨不多,但寥寥数笔却表现出了他的女性观的恶的一面。该章节中天探女虽然没有正面出场,但她假扮的鸡啼却让“我”最心爱的恋人坠入深渊。“我”的遗愿随之破灭,天探女成为“我”永远的敌人。从对天探女的描写可以看出,夏目漱石在对理想女性的欣赏与期待的同时,心中也存在着对女性的憎恶与畏惧。这深刻体现了夏目漱石女性观的双重性与矛盾性。

在日本,独特的环境和历史形成了丰富的日本文化,其中日本传统女性观更是体现了日本文化的特点。下面内容将从日本神话和日本历史两个方面考察日本传统女性观。

在日本神话中,有两位著名的女神——天照大神和伊邪那美命,而她俩正好体现了日本人对日本传统女性的理解。天照大神作为日本的母神,古往今来都受到日本人的尊敬和崇拜,因此,天照大神可以说是日本人心中理想女性的原型。天照大神美丽、纯洁、温柔、善良。天照大神在高天原勤于治理,亲力亲为管理大小事宜,营造出一个和谐世界。即使在弟弟神须佐之男命来破坏神田、凌辱尊严时,也只是选择了忍让和宽容。并且她还在众神谴责其弟暴行时为其辩解。由此可以看出,天照大神是一个柔美、纯真、善良、圣洁的女神。她是古代圣女形象的集中体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9

而日本神话中的另一位女神——伊邪那美命是日本传统文化中典型的恶女形象。伊邪那美命生下第一个孩子后,因其发育不健全便将其残忍抛弃,并且在丈夫伊邪那岐命看到自己的丑态后,对其进行了残忍的追杀。因此,日本人在伊邪那美命身上看到了女性的嫉妒报复、丑恶魔性。可以说,伊邪那美命是日本恶女的始祖,让人憎恶。[2]12

在日本历史的发展中,日本传统女性形象的主流是美丽、温柔、善良的圣女形象。特别是近代以来,良妻贤母成为日本完美女性形象的代表。日本近代著名女性教育家下田歌子认为,日本传统女性是诚实、仁慈、谦恭、贞淑、贞烈、勤俭、坚韧、淡泊、高洁、优雅十德具备的优秀女性。[4]并且,她对日本女性纯美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表示了极大的肯定。

另一方面,在日本的传统社会中,由于中国传入的男尊女卑封建观念影响,以及女性极少工作、地位较低等现实因素,使女性很容易被轻视,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长期处于这种畸形环境下的女性极易产生憎恶或违逆情绪,让人敬而远之。

由以上分析可见,《梦十夜·第五夜》中的恋人和天探女可分别代表日本传统女性观中的圣女和恶女两种典型角色。

小说中的“我”可看作是作者夏目漱石的化身。所以“我”心爱的恋人则是夏目漱石心中理想女性的体现。通过对恋人的描写,可以看出恋人是个美丽、温柔、善良,为爱不顾一切的圣女。小说中的恋人那雪白修长的双脚,黑暗中随风飘扬的长发都和日本传统女性形象中美丽、纯洁的女神形象相吻合。恋人为了见“我”,不顾骑马危险飞奔而来。她是“我”临死前最后的希望,是拯救“我”心灵的最后曙光。恋人的贞淑和贞烈正是下田歌子提到的日本传统女性十德的内容。她虽然只是“我”的恋人,但也非常符合日本传统追求的“良妻”特点。她那种不顾一切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充满爱的表现。这也是契合日本传统女性观的特点。

另一方面,小说中的天探女假扮鸡啼,导致“我”的恋人坠入深渊,“我”最后的希望破灭,是一个违逆、憎恶的恶女形象。在日本传统社会中,女性长期社会地位低下,受到不公平待遇,极易产生负面情绪,变成日本传统文化中的恶女。夏目漱石女性观中的“女性违逆”也受到了日本传统女性观的影响。

但是,通过《梦十夜·第五夜》中恋人和天探女的描写,也可以看出夏目漱石的女性观存在着深深的社会和个人印记。首先,夏目漱石身处明治时代。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量吸收西方文化。在这股学习西方文化的潮流中,女性新思想也大量涌入日本。女性地位与之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方女性的独立个性、女性解放思想开始深入人心。《梦十夜·第五夜》中的恋人在得知我的临终遗愿后,果断地骑马飞奔而来。这个独立、勇敢的女性形象与之前日本推崇的良妻贤母的形象略微不同。恋人虽有其传统的善良、温柔的一面,但是她的独立、果敢正是西方女性的独立、解放思想影响的产物。由此可见,身处明治时代的夏目漱石也是深受西方文明的影响,才在《梦十夜·第五夜》中塑造出了独立、果敢的恋人形象。但是,明治维新时代虽然大量吸取西方文化,但是封建思想仍然不可忽视。资产阶级虽然在短期内成长起来,但是仍旧根基不稳,封建残余势力仍然强大。因此,在这段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殊时期,虽然日本已经开始接受女性独立、解放的思想,但是传统的女性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而曾在英国留学的夏目漱石对国内女性的现状感受尤为深刻,日本女性还不能完全从封建束缚中解放出来,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和自由,他为此深感忧虑。所以,在《梦十夜·第五夜》中,恋人不幸误信了天探女假扮的鸡啼声,与马一同坠入深渊,天探女成为我永远的敌人。这个结尾为整个故事添上了一抹悲剧色彩,也从侧面反映了夏目漱石对这类女性的同情与怜惜。

同时,夏目漱石的个人经历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女性观。夏目漱石自幼寄养在养父母家中,养父母的家庭不和导致幼年的夏目漱石缺失正常的关爱。夏目漱石十岁回家后,父兄的不待见和母亲的去世对他造成了很大的打击。这些痛苦的遭遇都对他日后的创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梦十夜·第五夜》中,“我”在临死前想见恋人最后一面的愿望,便可以看作是夏目漱石对理想女性期待的表现。但是最后却因为天探女假扮的鸡啼导致“我”没有见到心爱的恋人,表现了夏目漱石虽然一直对女性的关爱怀有期待,却一直得不到女性关爱的失落心理。而且,夏目漱石留英归国后,患上了严重的精神衰弱。精神衰弱导致他心情阴郁、焦躁不安。因此,夏目漱石的笔下出现了天探女这样阴暗的女性形象,他的女性观也变得矛盾、纠结。

由此可见,夏目漱石女性观虽然带有个人色彩,但是他的女性观中的主要内容与观点仍然与日本传统女性观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夏目漱石的女性观受到了日本传统女性观深深的影响。

夏目漱石笔下的女性基本符合日本传统女性的特点。这些女性既具有美丽、温柔、善良,为爱不顾一切的圣女的一面,同时又具有憎恶的违逆的恶女的一面。但是,夏目漱石所描写的女性也有其独特的一面。女性在具有美丽、温柔、善良的传统美的同时,也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立的想法和果敢的气魄,开始向新文明觉醒。但是,因为封建残余势力强大,这类女性的命运最终还是以悲剧告终。而且受夏目漱石个人经历的影响,夏目漱石对女性关怀怀有期待,却一直得不到女性关爱的失落导致了他的女性观具有深深的矛盾性。综上所述,夏目漱石女性观虽然带有个人色彩,但是日本传统女性观对夏目漱石女性观影响巨大,日本传统文化深深地扎根于夏目漱石的思想当中。夏目漱石女性观与日本传统女性观的关系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http://jp.hjenglish.com/new/p1540/page5/

[2]周作人(译).古事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3]舍人亲王.日本书纪(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4]下田歌子.良妻と賢母[M].东京:大空社,1995年.

责任编辑丛琳

[作者简介]国蕊(1982-),女,辽宁沈阳人,文学博士,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日比较文学、日本文学。邓阳璐(1991-),女,四川资中人,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日近现代比较文学。

[中图分类号]I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6)01-0063-05

猜你喜欢
女性观夏目漱石恋人
抓住对方的心
夏目漱石生前去过的地方——跟着作家去旅行
完美恋人 一汽·大众全新一代CC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女性观与性别意识之思想根源比较
购婚房加上恋人名,结婚不成房产如何分割?
在场的缺席
恋人对香
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