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资本吴海燕:高回报不等于高存活率

2016-05-25 13:36尹茗
创业邦 2016年5期
关键词:创始人创业者

尹茗

错过不要紧,但一定要有投得特别对的。

去年这个时候,关于下厨房要不要接受京东融资,创始人王旭升跟华创资本管理合伙人吴海燕电话讨论了快一个月。让他犹豫不决的是,京东只和另一家投资机构一起投,同时还有可能投另外一个竞品。

华创资本管理合伙人  吴海燕

最终,2015年7月,下厨房完成B轮3000万美元融资,华创资本领投,京东跟投——此时,距吴海燕作为最早一批用户关注下厨房已过去4年。

为什么手拿多家机构的Term Sheet却最终选了华创,王旭升的理由很简单:“我们要选择理解产品,愿意站在我们的角度,更有耐心,对于下厨房的探索更理解的投资人。”而吴海燕显然符合条件——她本身就是下厨房用户,而且不是花一整段时间去集中体验产品的用户,而是持续地体验,现在仍然在用,同时也生产内容。“这些(事情)只有真正关心你的人才会站在你的角度想,而之前见面聊过的所有VC中,几乎没有这样做的。”

创业和投资的路很长,要有耐心一起走

对于VC行业来说,“以创业者为核心”是多数人在喊的口号,但谈到数据、回报,落在实处时,就难免大大折扣。

吴海燕能把所投早期项目像“养孩子”一样陪伴其成长。有的孩子成长得特别快,她会很欣慰;有些走得磕磕绊绊,就需要她给出适合的意见、建议和帮助。投资达内教育,从天使投一路到上市一同走了12年,七幕人生也差不多有8年,易才网是10年——“这真是一件磨人耐心的事。”而她早就习惯了早期投资是十年八年的长途跋涉。

达内最初在一间教室办公;DHgate(敦煌网)则从厕所旁边的办公室开始;易才也是在一间小而破旧的办公室里。当年易才那间办公室,吴海燕至今记忆犹新,甚至布局方位都能一一讲清楚。吴海燕说:“去的次数太多了......”

同盾科技创始人兼CEO蒋韬说,同盾的第一个客户就是吴海燕牵的线,招聘人员更是推荐了一拨又一拨。他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不少人被他Pass掉后,海燕都会问原因,但从不会不高兴,同盾需要招人时她会接着推。

很多投资人会直接看数据,但吴海燕选择让团队去做这件事,而她自己更倾向于体验产品和观察用户。“她能帮你客观地用经验去做分析,耐心帮你把事情想清楚。”下厨房当年的标语之一——“山川湖海,厨房与爱”,被吴海燕戏谑地改为“不在山川湖海,就在厨房炒菜”放在微信签名档上。

吴海燕坚持三件事:首先,以创业者为中心;第二,要有耐心,哪怕创业者想的、做的和自己的期望不一样;第三,不急于要财务回报。王旭升则评价说:“海燕认同不确定性。”在此基础上,她会去了解公司下一个阶段哪些部分是确定的,然后和创业者达成认同的最大点。“她并不是让你承诺一个数据或结果,而是站在创始人的立场,确定现在这个阶段哪些数据、业务增长应该要相对确定。”

当时,下厨房日订单3000单,客单价在70?80元,但吴海燕并没有表现出对这些数据多么关心,而是以一个“时不时下厨房给孩子做饭的妈妈”的身份,天天询问某个功能是怎么回事,怎么设计。王旭升说,她几乎没有问过电商单量多少,补贴情况怎么样。

而探索新的业务时,大家又会商量是否值得赌一下,花多长时间去赌,然后假设下一个结论,赌成功了收益如何。“她比较容易沟通,不会给你很强的压力,也不需要你向她证明你很好或者假装做得很好。”王旭升说。

从“加个董事会秘书”到“无Title的华创”

2004年,吴海燕从清华毕业,她投出的第二份简历,成为了自己职业生涯至今唯一一份工作——跟着华创的创始人唐宁一起做早期投资。唐宁和吴海燕成长经历相似,都拿过全国数学竞赛前几名,一个保送北大,一个保送清华,以至于吴海燕在校期间就被唐宁拉进了团队。

“我们作为一个团队,唐宁是第一个员工,我是第二个员工。”

“既然认可他的事,还认可他的人,大方向上你要坚持做这个事,那就不要去计较太多的细节。”回忆当初自己的选择,她下了这样的结论。“你不能既要创业公司给你前景,又要安全稳定薪资高,这是矛盾的,你总得有些选择——啥都想要,你就什么都得不到。”

吴海燕就这么没毕业就一脚踩进了投资圈,彼时她学的是核物理,还“不懂投资行业”。

华创资本内部从来不设任何职务,吴海燕自己的名片上一直是光秃秃的,她也习惯了没有职级称谓,这风格跟吴海燕自己早期的切身经历有关。“出去开会,叫我什么都行,叫什么我都答应着。只是有时候会被叫‘吴经理,这就实在听上去有些土了。”她开玩笑说。

2006年,华创资本正式注册成立,达内、亿美软通、敦煌网、易才等都是早年的项目。吴海燕开始跟着唐宁去做项目。吴海燕说:“尽管那时公司还很小,但创业者很优秀。也正因为小,你做的事,对于那些大项目来讲可能没什么太大影响——无论是你做还是别人做,但对早期项目而言,能够提供很多价值,无论是对项目,还是对创业者。所以,你要做一些别人不愿意干的,你又觉得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如果是早期的公司,他们需要的帮助多,开放性更大,也更市场化,对年轻人来说学习和历练的机会会更多一点。”她更喜欢在帮助早期项目中找到自己的价值。而那时,唐宁干啥都会带着她和其他年轻的同事,“你就会看到第一手的很有意思的很多信息,更接近于核心,所以华创的年轻人本来成长就挺快,包括我自己也是华创培养起来的。”

“当时很多早期投资项目,唐宁以董事身份去参会,他会特意跟创业者说搞一个董事会秘书的职位,好让我们也参加董事会。”吴海燕说。她就当过DHgate、易才等诸多当时还处于初创期的企业的董事会秘书。“但其实创业公司里A轮、B轮的企业谁会设董事会秘书?只是给我们找一个机会去参会、学习罢了。”

跟创业者一起准备、参加董事会,一起总结,是个很好的锻炼。如今吴海燕也会跟创业者说:“加个董事会秘书吧。”铜板街创始人何俊就“被加”过董事会秘书。她说:“我们早年都是这么去干的,现在华创的年轻人也是这样,能参加的会让他们一起来,能去做的事情就跟着深入企业去做。”她理解年轻人有段时间会需要用Title来肯定,因此华创会给年轻人一些管理职能,让他们做一些项目的leader或者去lead一些创新项目和职能。

这可能是唯一一家无Title的VC投资机构。“唐宁是第一个员工,我是第二个员工”,而“无Title的华创”与多年前的“加个董事会秘书”有关。

投资有很多哲学上矛盾的地方

2006年随唐宁创立华创后,吴海燕觉得,她要找个地方去学学运营管理,深入行业去了解一下。2008年—2009年,她真的去DHgate做了一年多CEO助理。这段深入一线的经历,对她来说“非常非常有帮助”,让她明白对于一个创业公司,你在外面看和进去做过一段时间还是“很不一样的”。DHgate之后,就跨境电商而言,她大致上听听数字和模式就能知道项目在什么阶段,碰到什么困难。这也是后来她为什么投Wish的原因。

用她自己的话,VC投资有很多在哲学上比较矛盾的地方,既要科学又要艺术,既要乐观又要审慎,既要有经验,又要不能局限于自己的经验。

要很艺术,然后要有想象力,对模式更要理解。DHgate之后,她思考,既然DHgate能把中国的商品卖到全世界去,那就也能把全世界的东西卖给美国人,或再卖给其他人,于是投了Wish和EZBuy;为了把境外的东西再买进来,投了么么嗖;而什么值得买则是将近一半的消费导到境外去——艺术的投资大概就是这样,给你一个点,你能织出一幅画。

在将电商平台的进进出出差不多玩遍、玩熟后,她开始向上下游延伸,包括投跨境的仓储物流、专业的仓储物流,其中有一些就是所投电商的合作伙伴——“当你站在其中时,对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服务,能提供什么好的服务,会非常清楚。所以投资人总是从自己了解多的行业开始,然后逐渐投起来,再扩到其他范围。”

她始终认为,所有的投资都是基于以往经验,没有任何投资是跟你以往的经验完全脱钩的。专业投资人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她自己而言,每一年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和变化,十年间一天天的“修炼”,才得失成败都能淡然视之。

“即便真的是一些的确比较创新的项目,这创新也一定是基于对原有行业的了解和从业基础之上才有创新的。”因此,她其实是很愿意“赌一把”的。如果你对它的模式,在别人可能都没敢尝试或者都不理解的时候先一步理解了,并去尝试了,那可能就会抢得先机。

回头来看这些投资经历,其实她是在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画大格子织一张密网,围绕非大众阶层喜欢的吃喝玩乐、穿住用行,乃至医疗、教育、文化生活逐渐布局,然后互相交叉。如果说她看好哪一块,“其实是在大格子里投得多了,自然就变密了”。

而她投互联网金融则像下围棋,前面落的几个子看起来零零散散,下着下着就有了大的战略格局,投得越多,细分就越精准,网也越来越密。

尽管吴海燕也会对大的行业领域进行划分,但另一方面她又很清楚,这种划分其实意义不太大,反而要从投资的实践层面来划得更细一点,沿着更细的线去看,更要根据变化不断去调整一些更细的领域。

学习成长肯定要交“学费”。就早期投资来讲,得失她看得很淡,“投错和错过都不是特别的重要”。大部分的基金,包括新基金,都会从早期投资做起,这样学习成本会相对低一点。对大部分基金来讲,追求的并不是100%正确,甚至不是80%正确,也没有任何一家VC承诺80%所投企业都能上市或者被并购。VC追求的不是高存活率,而是高回报——高回报不等于高存活率,因此,“错过其实不要紧,但一定要有投得特别对的”。

只有投过“投得特别对的”,才会不仅知道这个事这样是不行的,更知道怎么样做才是可行的。经验也告诉吴海燕,一个投得特别对的企业,能给投资人带来周边很多的行业或者系统内的丰富信息,这样才能积累对整个行业更深刻的认识,之后才可能投出更多优秀的公司。

投资就是要站在未来往回看

投资要面向未来,投的是未来的增长和增值,而不是已取得的成绩,未来要更好才行。吴海燕说,未来看的话,消费升级就是个大趋势之一,面向未来的消费者,更代表未来的消费趋势。

吴海燕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看的是未来5?10年的趋势,然后用专业眼光回推在未来5?10年也许会发生什么大事情,现在能不能做扶持。铜板街、同盾都是这么来的。2013年初,铜板街做移动端最先完成理财交易闭环,比余额宝早上线了一个月,那时“互联网金融”这个词还没出现。当2014年这个词火遍大街小巷时,华创已经跟投到中量网的A轮、铜板街的B轮,而同盾已走到了C轮。

无论是归类为金融、电商、社区或者运动,这些项目类似的地方在于面向的都是C端的个人消费者。

美团、点评等都是针对外卖,都代表吃;下厨房是在家吃,其实是有文化和情感的成分在里头的。吴海燕的原话是:“任何人一辈子吃的饭的数量,还是在家吃得多,自己做得多。”

涉及到特定行业的话,她会更看重文化和内涵。“文化和情感在某些行业品类上应该有,那就得有。”比如七幕人生——华创投资的第一个文化娱乐项目,以及之后的ONE和700Bike,都有文化、气质、情感在内。这其实也是面向未来。

2013年迄今,仅仅是早期种子企业,华创就陆续投资了近50家,70%都完成了后续机构融资。

对未来的消费升级发展,她判断,更适合个人的东西才会长久。消费者要性价比更好的,或者说品牌文化更好的东西,那些没特点的、工业化的或者性价比不高的,将慢慢被淘汰。

错过的项目看走了眼的人,都没必要遗憾

每个VC投资人都坚持人要对,但在什么样的人是对的人的标准上却看法不一。吴海燕自己的标准是“学习能力比较强的人”,并且“不太去犯重复的错”。比如她早年在作一些选择时,可能有时候有一些遗憾的选择,但之后会在作选择上想得更深入、更透。

对于投出“爆款”,她沿着两条线走:人和事。人是很关键的因素,却是一个必要非充分条件:人一定要好,但不是人好就一定能投。她觉得,一个特别强的创业者,所选择的不太可能是一个特别差的事,他所选的创业方向就包括了自己的专业积累——找到对的人,可能他做的事就是对的,比如700Bike创始人张向东、ONE创始人韩寒。

但事实上,大家都清楚,你很难通过一两次见面就作出判断。与她投下厨房不看数据,而是做用户去体验颇有些类似,创始人怎么看行业,要做什么,打算怎么做,包括能不能找到好的创业团队,以及与团队的关系,才是她判断的依据。她确信,这些都是互为因果的。

尽管希望找到能做成“大成企业”的创始人,但她很清楚,尽管有这样那样的所谓“择人”标准,比如执行能力要强,适应能力、应变能力要强,反应速度快,有客观的态度,等等,但其实创业一定能成功的人,可遇不可求。“VC固然不一定能保证筛选到的是最优秀的(创业者),但一定是相对优秀的。只要有他自己的优势,就算没大成,也会有小成。很多事强求不了,因为‘独角兽毕竟很稀有。”所以,“错过的项目看走了眼的人,都没必要遗憾,投资人也要善于学习调整和自我治愈,往前走”。

事实上,回头看她投出来的爆款,这些创始人都有这些类似的“气质”,比如何俊、杨嘉敏、蒋韬、周灏、于困困等等。而投ONE,除了商业模式,与韩寒的名人效应无关,而是因为“韩寒是一个好的创业者”,因为他的商业感觉、带团队的能力和对产品的理解,以及对未来的规划和关注。

猜你喜欢
创始人创业者
世界表情符号日
离创始人最近的角色非常关键
人道酬诚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2018年最值得关注的女性创业者新锐榜
2018年最值得关注的女性创业者榜单
王利芬优米网创始人
数据中的创业者
互联网创业者
Wearing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