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消费金融步P2P后尘

2016-05-25 21:39王丽娟
财经国家周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白条金融公司牌照

王丽娟

P2P遭遇爆发又整顿的命运,希望不要在消费金融领域上演。

中国消费金融试点七年前就已启动,而近两年才逐渐成为信贷市场的宠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无疑是最大功臣。

包括京东金融的“白条”产品、蚂蚁金服的“花呗”、主打校园市场的分期乐,等等。这些基于互联网渠道挖掘消费金融市场的平台,主打年轻一代消费者,不仅迅速地推进了消费金融信贷的市场认知度,还为想介入这一市场的“非正规军”提供了许多想象空间。

于是一些基于各种应用场景而来的消费金融平台迅速崛起,涵盖旅游、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甚至中邮消费金融公司还推出了“二胎贷”,几乎是变着花样,也要搭上消费金融这班列车。

2016年,无论是市场参与者越来越多,还是政策支持的力度越来越大,抑或是投资界将其视为最具投资价值的互联网金融领域之一,消费金融势必要迎来最火热的一年。

只是,值得警惕的是,征信记录不完整、消费场景有限、资金成本过高,等等,这些消费融发展的障碍并未因市场的火热而消失。P2P遭遇爆发又整顿的命运希望不要在消费金融领域上演。

争抢消费金融

消费金融并不新鲜。2009年,国务院宣布启动试点,将消费信贷在个人信贷中区别于房贷、车贷给予大力发展,并开始颁发消费金融牌照。

最初,这只是银行业和产业集团的游戏。

从2010年首批四家消费金融公司的成立,到2015年6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放开市场准入,将原在16个城市开展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至全国。目前,有15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得了银监会颁发的消费金融牌照,其中有12家都有银行主导或者参股。

而捷信、海尔、华融三家消费金融公司的股东中尽管未出现银行的身影,但离不开强大的产业背景。捷信母公司PPF集团是专注投资的国际金融集团。海尔消费金融公司背靠海尔集团,坐拥家电产业优势。华融消费金融公司则成为首家由资产管理公司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

彼时,消费金融的市场关注度有限,业界还停留在消费金融公司与信用卡孰优孰劣的争论中。

消费金融真正的爆发始于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一些没有消费金融牌照的互联网巨头向消费金融领域的发力,成为改变游戏规则和搅起业态变化的始作俑者。

2014年2月京东推出首款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白条,阿里巴巴紧随其后推出“花呗”服务,之后京东推出白条系列产品如校园白条、汽车白条、“白居易”、首付游等依托消费场景的消费金融服务,阿里巴巴则推出“借呗”服务,2014年7月天猫推出天猫分期。依托原本庞大的客户群体和合作商家,两大电商巨头迅速切入消费金融领域。

随后,各类垂直细分领域的消费金融迅速发展。盯住大学生消费金融市场的分期乐与趣分期几乎垄断了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百度金融则向教育领域纵深,联合上百家教育培训机构推出教育信贷;微众银行推出小额现金贷——“微粒贷”。

当然,还有各类基于传统业务结构推出的衍生消费金融产品,比如途牛的“首付出发”、土巴兔的“装修贷”、优信二手车的“优信金融”,等等。几乎只要有场景、有流量的交易环节,都能成为消费金融成长的沃土,颇有当年“百团大战”之势。

尽管已经手握小贷公司牌照但京东金融从未隐藏对消费金融牌照的渴望。

场景、流量和牌照

看上去什么都可以分期消费的时候,消费金融却不是谁都能做的。

互联网时代,得流量者得天下;新商业时代,场景革命被奉为万能钥匙;新金融时代,牌照仍是合规合法的力证。而对于消费金融这一集消费、金融于一体,注重高频次、小额、分散的金融领域,流量、牌照、场景都不可或缺。

3月25日,京东金融发布消费金融新战略,重金买下“白条”独立域名,并开设涉足消费金融的现金贷,额度高达20万,将应用场景从京东商场逐步扩展至旅游、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尽管已经手握小贷公司牌照,但京东金融从未隐藏对消费金融牌照的渴望。

从京东集团副董事长的岗位上离职后,赵国庆也创办了一家消费金融公司。尽管这是一家定位于线上线下的消费金融平台,但是从筹措伊始,马上消费金融公司就将获取牌照作为差异化竞争力的资本。

马上消费金融副总吴宇建向记者指出,消费金融的底层还是金融产品,资金、技术、风控都脱离不了金融风格,因此手握牌照才能更好地确保业务合规。在重庆市政府的支持下,马上消费金融成为第二批获取消费金融牌照的机构。

当然,更多的新型消费金融平台被挡在了牌照之外,场景和流量的争夺就成为抢占市场的不二法则。

所谓场景争夺都是基于各大垂直细分领域,比如校园、旅游、商场等都是具体的场景。场景化的金融需求拥有更长的生命周期和用户黏性。于是才有了京东金融战略投资首付游、百度金融与教育机构的合作等。

流量的概念基于互联网经济而来,但获取流量的方式却不止于互联网渠道。线上线下结合成为许多消费金融公司的流量获取方式。基于电商平台形成消费金融优势之后,蚂蚁金服通过与40多家购物、生活类电商O2O平台接入“花呗”。基于驻店模式发展起来的捷信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也开始谋求融合线上服务。

那些打着消费金融旗号,却在牌照、场景、流量中无任何优势的所谓互联网金融平台可以及早退场了。

行业风险加大

尽管消费金融市场一片火热,但也有投资人明确表示,不会跟风投资消费金融项目,原因是不看好国内的信用贷款。

在征信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信用贷款的风险是不容小觑的。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金融平台出现,这一行业风险存在被放大的可能。

一位投资人透露,通过他的走访发现,一些消费金融平台的逾期率或超过50%。“只要有杠杆,就有可能违约、逾期等,而一旦出现不良,后期催收也是一大问题,由于具有小额、分散的特点,线下催收的成本很高,对于一些平台来说,收益甚至不能覆盖成本。”

京东金融消费金融事业部总经理许凌向记者指出,消费金融归根结底是金融产品,坚持风控为王。但是互联网企业容易追逐热点,却忽略了底层的风控建设。由于许多人并不在央行的征信系统,各家消费金融平台信息相对隔离,多头授信的情况在消费金融领域也很严重。

尤其许多消费金融平台将目标用户定位在未被信用卡覆盖的群体,而这样的群体多属于中低消费群体,这部分人群既没有足够的征信记录,又不具备有效的偿还能力。

而随着消费金融牌照的申请门槛逐渐降低,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这一领域,但是风险控制底线不能一再降低。

猜你喜欢
白条金融公司牌照
白 露
如何关闭花呗白条等金融服务
我国消费金融公司法律制度的现状与缺陷
汽车牌照
我国证券融资融券的实现路径研究
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环境
我国金融公司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对策分析
巧用信用卡享86天免息期
一条鱼需要多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