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王”武钢

2016-05-25 21:46杨正莲
财经国家周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武钢

杨正莲

内忧外患的武钢想要走出困境并非易事。

4月30日,伴随着A股上市公司2015年年报全部披露完毕,武钢股份尴尬地站在了“亏损王”的位置上。武钢股份系央企武钢集团钢铁主业上市平台,2015年年报显示其净亏损75.15亿元,这是其首次年度亏损,亦是A股亏损额最高的上市公司。

武钢股份解释称,由于钢铁行业整体不景气,市场持续低迷,钢材价格以及原料价格持续下跌,部分高价钢铁品种订货额出现不同幅度下降,使得业绩同比亏损。

武钢集团副总经理、武钢股份公司总经理邹继新公开表示,目前武钢存在两大主要问题:一是人多,二是债多。

内忧外患交织,武钢想要走出困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以“钢”谋私

4月29日,《武钢工人报》刊发评论文章称,在武钢转型发展、克难攻坚的战役中,关键是要管好用好干部,让能者上庸者下,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该评论文章指出,少数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阻碍了部门的工作,耽误了公司的改革发展,影响了公司扭亏增盈的进程。

去年6月,中央第十三巡视组向武钢反馈专项巡视情况,几个主要问题包括:一是管党治党责任缺失,党的领导弱化、淡化。二是选人用人不讲规矩。个别领导干部搞团团伙伙,部分干部“带病提拔”,影响恶劣。三是以“钢”谋私,大肆敛财。有的领导人员违规插手武钢工程项目,有的领导人员亲属围绕武钢经商办企业。四是违规决策,管理混乱,造成国有资产巨额损失。采购环节制度缺失、管理混乱,存在利益输送、蚕食企业的腐败问题;重大项目违规决策,一些项目没有经过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即组织实施;部分工程项目招标不规范,存在暗箱操作、内定投标单位等问题。五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力。

随后的8月,武钢集团原董事长、党委书记邓崎琳落马。除贪腐问题外,其掌舵期间混乱决策也给武钢带来巨大损失。

从2004年至2015年,邓崎琳执掌武钢长达10余年,期间力推中西南发展、海外矿产资源扩张、防城港项目推进及非钢产业拓展等战略,重组鄂钢、柳钢、昆钢,武钢的规模迅速扩大,但也一步步走向巨亏。

随着钢铁主业的扩张,武钢也像国内其他一些企业一样,大手笔投资海外矿山。先后通过股权购买和项目合作等方式,在巴西、加拿大、非洲等地布局了8座矿山,锁定的海外权益资源量达数百亿吨,但矿石品位大多在20%—30%之间,仅有利比亚矿山和澳大利亚铁矿石投产,其他多仍在初期探测期或者停产。

以停产的巴西MMX铁矿为例,武钢后来调查分析该项目决策过程发现,存在先拍板后论证,后续风险没有控制,境外投资管理制度缺乏等主要问题。

此外,这家新中国成立后开建投产的第一座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尽管生产规模位居国内四强,但其效益却处于行业较低水平,盈利能力不断下滑。以2015年为例,武钢的劳动生产率仅为世界先进钢铁企业的1/3,与国内先进民营钢铁企业相比,其每吨钢的人工成本也高达后者的三倍。

与此同时,负债总额和负债率也不断刷新纪录。武钢股份今年一季报显示,负债总额已增至682.17亿元,负债率首次突破70%。邹继新表示:“财务费用非常高,旗下的经济实体效益普遍不好,偿债压力很大。”

上海钢联研究中心咨询部经理、高级研究员王蓓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认为,武钢的技术、设备水平在国内钢企中仍然有一定优势,又有央企的优势,后期如果能加强内部管理,继续优化人员结构,盈利水平应该会明显上升。

武钢存在两大主要问题:一是人多二是债多。

非“钢”转型

2015年9月,马国强任武汉钢铁董事长、党委书记。

针对前期大规模兼并扩张的遗留问题,马国强认为,钢铁企业的兼并不是为了扩大产能,而是要优化产能,从某种程度来说可能还会减少一些产能,“前期我们做了兼并,接下来我们要做重组。”他公开表示,武钢2016年任务重点是调整产品结构,实行多元化发展。

武钢扭亏,关键还是要提高钢铁主业的核心竞争力。自上世纪90年代起,硅钢就是武钢的优势产品,年产能超过200万吨,包括50万吨取向硅钢和160余万吨无取向硅钢,但2015年其硅钢产量占全国重点钢厂硅钢产量的份额已大幅下滑至23%。

对于产能过剩,武钢计划进一步削减调整产能目标和产品结构。过去10年来,武钢集团已经先后淘汰了400万-500万吨的落后产能,但目前武钢集团本部仍有1800万吨的产能,未来将减至1000万吨。

在钢铁行业开始大面积下滑的2011年,武钢也曾加大投资非钢产业,当年非钢产业利润占到集团利润六成。但多年下来,这些非钢业务,并没有将武钢带出困境。

此番再度求助非钢产业,既是将其作为脱困抓手,亦是希望借此解决沉重的人员包袱。“现在武钢8万人,不可能8万人都去炼钢,可能我们只需要3万人炼钢,其他4万到5万人要分流到非钢业务或寻找新的工作岗位。”马国强透露,今年武钢在多元化业务方面,将重点聚焦在城市建设、节能环保、城市服务等多个方面。

“有些钢铁企业确实需要转型,这种转型还不仅仅是钢铁行业内的调整。”生意社总编、中国大宗商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心田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表示,非钢产业面临的竞争包括人才、信息和数据等多方面,而武钢在这些方面并没有太大优势。

相对于产业调整,控降成本更是武钢的当务之急。武钢试图推动成本改革守住盈亏底线,今年计划将钢铁主业成本减少73亿元。

其中,数以万计的“减员”计划是控制成本的最重要举措。马国强认为,钢铁行业出现亏损的原因,除了存在产品结构的问题等,更重要的可能还是成本侧的问题,特别是人工成本占比过高。

马国强称,武钢将采取多种办法帮助愿意继续工作的职工寻找岗位。除了离开工作岗位等待退休、内部转岗及发展非钢产业来消纳部分职工之外,武钢还与地方政府、其他用工企业对接组织劳务输出,并鼓励员工自主创业。经过近5个月的努力,武钢集团已完成1.4万名员工的人员分流工作,但距离四五万人的减员计划尚远。

“企业仍存在劳动生产力低、人工成本高的问题,迟早要解决。”邹继新说。

猜你喜欢
武钢
武钢与新日铁的科技交流(1972-2011)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动因分析
僵尸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研究
一座城的独家记忆
宝钢并购武钢的市场价值效应分析
上市公司并购前后的财务效应研究
宝钢武钢吸收合并案例研究
武钢今昔
风暴中的武钢“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