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主义的睡莲

2016-05-25 13:14朱炯
大众摄影 2016年4期
关键词:自然主义爱默生亨利

朱炯

关键词:自然主义、彼得·亨利·爱默生、干版摄影术

《采睡莲》是英国摄影师彼得·亨利·爱默生(Peter Henry Emerson1856-1936)1886年在英国东盎格鲁乡村拍摄的代表作。平静的水面被繁盛的植物包围,炽烈的阳光下,乡绅划着小船。女人探出身子,从水中采出一朵盛开的睡莲。背景处清风拂过水草,茎叶上阳光斑斑点点。水面映出天空,也映着睡莲、水草和船上的人,画面层次丰富。光线的表达是这幅作品核心的地方。这样一幕日常的乡间景象,静中有动,自然、清新,成为了摄影史上的不凡杰作。

19世纪80年代的大英帝国,处于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强盛时期。经历了四十余年持续发展,摄影术成了“日不落帝国”科技、文化进步的代表。干版感光材料技术革命性的发明与运用,推动了英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摄影工业和摄影产业的诞生与发展。摄影也随着整个社会走向了一个令人兴奋的、全方位认知世界的新阶段。

在整个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艺术摄影引领了世界摄影的潮流:从追随“拉斐尔前派”绘画风格的“高艺术”合成影像作品及理论建构,到自然主义摄影的缘起与死亡;从英国皇家摄影协会的创办、英皇室对摄影作品的认购,到业余摄影师组织“连环会”,开创画意摄影的历史高峰。爱默生提出的自然主义摄影理念与他的影像表达,在整个19世纪下半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展现出英国工业革命以来,最后的美好田园景象。

爱默生拥有剑桥大学临床医药学学位。1882年他毕业即放弃医学,开始拍摄英国乡村,并撰写论文阐述、实践自己倡导的“自然主义摄影”。他是自然主义文艺思潮的践行者,医学背景也为他在摄影方面的认知提供了新的角度。他分析了人眼的生理结构。认为人眼在看事物时,只有一点是清晰的,四周是模糊的。因此他建议摄影师应该使用长焦距镜头拍摄。这也体现了技术要反映真实世界。(自然主义文艺思潮是实证主义哲学、遗传学、实验医学基础上的思潮和倾向。艺术观是推崇客观、冷静、忠实地反映和描写客观世界中的事物)。

爱默生自1882年开始在东英格兰地区拍摄长达八年之久。他的摄影对自然有细致的观察,他纪录农民劳作的场景和乡间的日常生活。照片中理想的田园风景,传递出朴素的乡村情怀和对自然真情的赞美。看爱默生的照片,能让人逃避维多利亚时代由蒸汽机向电气时代发展的工业喧嚣,也忘记殖民扩张的血腥。

1886年,爱默生在一篇名为《摄影:一种绘画艺术》(Photography:a Pictorial Art)的论文提出,“自然中静物之间的边界是柔和过渡的,是那样的微妙,以至于你难以发现他们轮廓之的边界。这个模糊的部分正是大自然的魔力所在”。他主张摄影再现自然,同时号召摄影师表达情感,追求诗情画意的效果,认为这是摄影成为独立艺术的路径。同年与自然主义画家古德尔合作出版的画册《诺福克地区的生活与风景》(Life and Landscape on the Norfolk Broads)也展示了他的这种美学追求。1889年爱默生出版《自然摄影》(Naturalistic Photography for Students of the Art)一书,他认为自然本身就充满了细节,明确呼吁摄影应该反映自然中的真情、真相,反对对底片进行再加工,这样摄影作品才能在艺术上和绘画平等。这些自然主义的理念全面挑战了当时作为主流的“高艺术”流派。亨利·佩奇·鲁滨逊(Henry Peach Robinson)为此和爱默生在摄影刊物上激烈论战。通过论战,自然主义摄影的理念得到了传播,并有一批业余摄影师直接来实践该理论。

爱默生的摄影非常接近法国画家米勒的绘画题材和风格。在1886年的《诺福克地区的生活与风景》之后,他又出版了多部东苏格兰地区景象的画册。非常矛盾的是,1891年爱默生发表《自然主义摄影的死亡》(The Death of Naturalistic Photography),宣布放弃自然主义的理念。他的矛盾在于,他一方面用科学技术的方法寻找真实表达的途径,另一方面他又认为艺术和科学截然不同。尽管如此,爱默生一直坚持拍摄。

自然主义摄影的理念,催生了画意摄影——影响最广泛、最深远的摄影流派。它起源于19世纪九十年代的英国,很快蔓延到欧洲大陆的法国、奥地利等。20世纪后更是漂洋过海登陆美国,在新大陆的舞台上引领文化的发展。

猜你喜欢
自然主义爱默生亨利
由《美国学者》看爱默生的教育思想
找找看
爱默生的“尊严”
从《爱弥儿》中探寻卢梭的自然主义爱情观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国内期刊对爱默生的研究综述
亨利.摩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