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因何转变了对中共接收东北的态度

2016-05-25 23:47王恩收
党史纵横 2016年4期
关键词:杜聿明苏军斯大林

王恩收

1945年8月8日,根据《雅尔塔协定》,苏联出动了150余万红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下,分三路沿中苏、中蒙、中朝边境进入中国东北,并对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伪军发起了猛攻。两个星期后,70余万日本关东军和20余万伪满军被消灭。

此时,国民党的军队都远在中缅边境、云南、四川等西南大后方,一时难以进入东北。共产党的军队也在关内,距东北虽然较近,但一时也难进入东北接收政权。所以,东北暂时出现a了政权真空期。

国民党和共产党都看上了东北,因为东北物产丰富,既产粮食,又产煤炭、铁矿,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因此,日本一投降,国共两党都想率先进入东北。

中共军队最先从苏军手中接收了一些城市

按当时的情况说,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是“正统的中国政府”,苏联红军在东北打败日本关东军后,应该把东北政权移交给国民政府。1945年8月14日,国民党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个条约的主要内容是:苏联答应将苏联的一切援助都给予国民政府,重申尊重中国东北三省主权及领土完整。作为回报,国民党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中苏合营东满、南满铁路30年,大连为自由港30年,旅顺为中苏共管海军基地30年。在国民政府向东北派驻行政机构后,苏军将在三个月内撤军。

条约签订后,斯大林为了苏联的自身利益,和蒋介石站在一边。当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毛泽东征求斯大林的意见时,斯大林连续向毛泽东发来了两封电报,第一封电报的主要内容是:要毛泽东亲自去重庆与蒋介石谈判,达成协议,交出军队。共产党要与国民党取得和平,不要打内战,不然中华民族就有毁灭的危险。第二封电报的主要内容是:世界要和平,中国也要和平。尽管蒋介石挑衅打内战想消灭你们,但他也再三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协调和平建国事宜,在此情况下如果一味拒绝,国内国际各方面就不能理解了。如果打起内战,战争的负责由谁来承担?我建议毛泽东同志到重庆去参加会谈,他的安全由苏美两家负责。

斯大林虽然这样说,但苏联共产党对中国共产党还是友好的。1945年8月26日《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发表后,中共中央对该条约作了认真的研究,认为苏联因受《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限制,必然要将东三省交给国民政府。不过,我党我军在东三省的各种活动,只要不直接影响苏联在外交条约上的义务,苏联是不会干涉的,而且还会采取放任的态度。所以,中共中央对准备进入东北的部队指示:部队可用东北军及义勇军等名义进行活动,不要用八路军、新四军的名义,不要声张,不要在报上发表消息,进入东三省后不必坐火车进占大城市,可走小路,控制广大乡村和苏联红军未驻扎之中小城市,建立地方政权和地方部队,大胆放手发展。因此,最初进入东北的中共部队不叫八路军,也不叫新四军,统称为“东北人民自治军”。不久,又改为“东北民主联军”,最后才改为人民解放军。

在这样精神的指导下,一支由吕其恩率领的100多人的先遣队,在辽东半岛庄河地区登陆后,向延安发来了消息:苏军只占领了大城市和部分小城市,广大乡村和中小城镇均未占领。苏军已明确表示,对中共部队在乡村开展活动不加干涉。

中共中央得知苏联的态度后,大喜过望。立即作出两项重大决定:一是从各解放区抽调了十万部队,两万多名党政干部赶赴东北;二是成立东北局,以彭真、陈云、程子华、伍修权、林枫为委员,彭真为书记。东北局可全权代表中央,指导东北的一切党政工作。

最先到达东北沈阳的是中共冀热辽军区第16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曾于9月5日率2000余人抵达沈阳,这支先遣部队是为大部队到东北探路的。不过,初到沈阳,曾克林部就与苏军发生了误会,苏军不让进沈阳,后经疏通,苏军改变了态度。部队进入沈阳,立即接收了沈阳的兵工厂、冷库、银行、广播电台等重要单位。

接下来,进入东北的中共部队又接受了四平、抚顺等许多中小城市。这引起了蒋介石的不满,蒋介石一面派人与苏军交涉,一面派部队进入东北,进行武力接收。

杜聿明大骂“俄国人真敢开国际玩笑”

1945年10月12日,新上任的国民党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带着党政干部400多人来到长春,他首先去了苏军统帅马林诺夫斯基的司令部,要与他谈判接管城市的问题。

熊式辉一见到马林诺夫斯基,就要求接管城市,并希望苏军能给予配合。马林诺夫斯基已知道美国帮助蒋介石往东北运兵,同时还有5万多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青岛、天津和秦皇岛等地登陆,帮助蒋介石保卫港口和机场。他对蒋介石亲美国行为很反感,因此马林诺夫斯基从会谈一开始就有意为难熊式辉,以各种理由反对国民党官员去接收城市。但熊式辉一定要求接收,不管苏方代表是否同意,硬把接收大员派往各地强行接管。不几天,这些大员就都狼狈地返回了。原来,各个城市有的早被当地的权势人物占据,有的被中共军队接收,这些孤身的国民党大员根本无法立足。

无奈之下,熊式辉只好再去苏军司令部协商。熊式辉向苏方提出:国民党派出的军队将乘坐美国军舰在大连、营口、葫芦岛、安东(今丹东)等港口登陆,希望苏方能根据中苏条约予以协助。马林诺夫斯基马上给予否定:这样不是根据中苏条约,而是违反了中苏条约,因为大连港将实行商业化,绝不允许军事登陆,至于营口、葫芦岛等地,苏军也无法保证国民党军登陆的安全,因为苏军至今也不了解那些港口的设防情况。最后,苏联方面建议:国民党军队最好是经陆路进入东北。

熊式辉将上述情况汇报给蒋介石,蒋介石听后很气愤,他要求熊式辉与蒋经国再与苏方协商,坚决争取在大连登陆。同时,可先收编伪满人员,维持地方秩序。马林诺夫斯基一听说要任用伪满人员,坚决反对说:“伪满人员一贯反对苏军,苏军绝对不会容忍他们在东北执政。”

熊式辉与蒋经国不能说服苏联人,只好再次向蒋介石汇报。10月22日,蒋介石任命杜聿明为东北保安司令部司令长官,前往东北继续与苏军商谈接收事宜。10月28日,杜聿明乘飞机抵达长春。当天就去拜访了马林诺夫斯基。鉴于熊式辉和蒋经国所受的冷遇,杜聿明作好了应付各种刁难的准备。没想到这次马林诺夫斯基的态度突然变得十分友好。初一相见就满面笑容地说:“杜将军带领中国军队接收东北的领土主权,苏军很欢迎。你们从海路来,从陆路来,我们都欢迎。”

经过双方具体协商,马林诺夫斯基同意国民党军队从营口登陆,并向杜聿明提供了营口苏军位置图。

杜聿明很高兴,立即把谈判结果报告给了蒋介石,蒋介石当即批准先将国民党第13军和第52军用美军舰海运到营口登陆。11月3日,杜聿明乘美国的“脱罗尔”号军舰由秦皇岛开到营口。但由于“脱罗尔”号舰身过大,无法入港,他只好又改乘一条小艇开向码头。码头上有一名苏军中尉正等待在那里。杜聿明等人上岸后,那个苏军中尉说:“我是奉命到码头上来迎接你的。”“请你快带我去苏军司令部。”杜聿明着急地说。“这里的苏军司令部已撤走了,防务已交给了中国军队。我是这里的苏军留守司令,是做善后工作的。”“这儿哪来的中国军队?我们还没有登陆。”杜聿明紧张地问。“18集团军已经接管这里了,不过别人都习惯叫他们八路军。”苏军中尉不紧不慢地说。

杜聿明非常气愤,质问那名苏军中尉:“贵军为何不按条约办事?未等我军登陆就撤出?”“我们是按条约规定的撤兵期限撤走的。”苏军中尉并不示弱,他说:“是你们未按条约规定日期到达。这不是我们的责任。况且我们经过核查,第18集团军也确是你们的军队。”

杜聿明无言以对,又气又恼,立即掉头登上小艇返回。在返回的路上,杜聿明想起马林诺夫斯基在长春的表演,不禁怒火中烧:“俄国人真敢开国际玩笑!”

原来,苏军之所以那么痛快地答应了杜聿明的要求,是因为他们早已暗中将营口、葫芦岛移交给了东北人民自治军。除了辽东半岛南部港口,苏军还把锦州以南至山海关的辽西通道地区转交给了共产党的军队。

11月5日,杜聿明满怀惆怅地飞回重庆,向蒋介石报告接收营口的遭遇。蒋介石听后,先是大骂俄国人,然后决定让杜聿明率大军进入东北,以武力接收东北。

斯大林改变态度支持蒋介石接收东北

在营口的遭遇让国民党加快了接收东北的步伐。杜聿明利用美国的军舰和空中优势大批向东北运兵。到1946年2月底,涌入东北的国民党军已达8个整编军,并且这些部队几乎都是国民党军的精锐部队,其中有国民党军五大主力排名第一的新1军,排名第二的新6军,还有同样能征善战的71军。它们不是全美械装备就是半美械装备。

斯大林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对苏军参谋部的负责人说:“毛泽东在东北根本不是蒋介石的对手!我们不能因为他们也是共产党而做出错误的决定。现在,蒋介石和美国人对我们很是不满。”斯大林说完,停了停问:“毛泽东在东北有多少部队?都分布在哪里?”总参谋部的一名官员立即回答说:“毛泽东在东北的部队总人数有10万人,但比较分散,分布在南满、北满、西满等地。”斯大林说:“我看毛泽东这么少的部队根本就无法占据大城市,东北早晚还是要落在蒋介石的手中。现在蒋介石不断地给我们发外交照会,美国和英国也在全力支持他,我们如果一味地支持毛泽东,恐怕最后不仅在中国将毫无所得,同时还可能被世界各国冠以没有国际信誉的恶名。”随后,斯大林向参谋部下令:“转告苏军在中国东北的司令部,停止对中国共产党的扶助,全力支持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

11月19日,苏联友军突然改变了态度并向中共军队通告:“莫斯科有令,所有的中国共产党必须立即撤出东北各大城市,让国民党接收。”随后,苏军通知东北局,限令中共的机关及所属部队,在指定的日期内全部撤出沈阳,将地方让给国民党政府及其军队。彭真去找苏军驻沈阳卫戍司令协商,没想到那位卫戍司令只强调他们已与国民政府有协定,不容许彭真讨价还价,必须遵从他们的决定。最后他还无礼地说:“要你们退出沈阳,这是上级的指示,如果你们不走,我就用坦克来赶你们走!”彭真一听也忍不住了,抓住他的话责问道:“一个共产党的军队,用坦克打另一个共产党的军队,这倒是从来没有的事,能允许这样做吗?”

11月26日,中共东北局所在地沈阳成了第一个陷入混乱的城市。一队苏军士兵二话不说,突然闯入东北局办公地点,把所有的办公物品摔得粉碎,然后在每一道门上都贴了封条。最后居然把彭真等人赶了出去。彭真只好带领东北局机关去了本溪。高岗、张闻天决定去北满,与陈云会合开展工作。李富春、吕正操等人临时成立了东北局西满分局去了抚顺。

接下来,其他各大城市的中共接管人员也相继被苏军赶出城市,改让国民党人员接收。一时之间,东北各地社会急剧动荡,国民党特务、原伪满人员以及土匪都纷纷出动,横行起来。彭真被激怒了:“苏联人简直是丧心病狂,我们要以武力方式收复沈阳、长春!”随后他将自已的意见直接上报给了中央军委。

毛泽东得知东北的情况后,气得大骂:“苏联人不顾国际友情!”这时,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林彪认真分析了当前的敌我态势后,于12月25日电告中央:目前我武装力量尚不够强大,主要任务应该是建立根据地,我绝大部分部队皆应离开城市,住到乡下去,到边缘地区放手发动群众。

毛泽东看完林彪的电文后,深表赞同。随后,他给东北局起草了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要点是:“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到广大农村去,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壮大人民力量。

中共部队被迫撤出大城市后,国民党军开始向东北沈阳、长春等大城市运兵。蒋介石为了在东北站稳脚跟,免遭中共军队打击,请求斯大林延缓撤军。斯大林接到国民党的请求后,马上答应暂时延缓一个月,到1946年1月再撤离。

对于斯大林和蒋介石的决定,美国人很有意见。美国担心中国内战不断,苏军趁机赖在东北不走,这样将严重影响美国的在华利益。12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发表对华政策声明,希望中国停止武装冲突,协商解决内部分歧,扩大政府基础。16日,美英苏在莫斯科召开三国外长会议,表示一致支持中国的统一与民主。美苏相约:双方军队完成各自的任务后,将尽早撤出中国。

到了1946年2月初,国民党运往东北的部队都已到位,但苏军还没有撤走。美英政府急了,连续通电蒋介石:苏联正在利用延长驻军的时间,夜以继日地将东北的工业原材料和各种工业设备以及日满政府的银行储备运回国内。再不阻止,东北将变成一片废墟,谁都将没有利益可得,现在必须想办法把苏联人赶走。

在这以后,全国各地要求苏军撤走的呼声愈来愈高。2月22日,国民党官方出面,组织了有两万多人参加的反苏大游行。2月23日,西南联大的师生、朱自清、沈从文、余冠英、冯友兰等100多位知名教授发表了对东北问题的宣言,要求国民党政府“披露中苏签订条约以来一切有关东北问题的谈判经过,并拒绝再作妨害主权的任何协商”,同时强烈要求“苏联尽速撤退在我东北驻军,归还一切工厂设备与资源。不得有超出中苏条约范围以外之任何行动或措施”。

面对中国人民的抗议,斯大林觉得苏军再没必要呆在中国了,遂于1946年3月初下令,撤回国内。与此同时,国共两党的军队大规模的交战也在东北展开,经过三年的较量,中共军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打败了国民党军,解放了全中国。

猜你喜欢
杜聿明苏军斯大林
杜聿明:被特赦第一人
“你以为斯大林只剩这一条裤子了?”
杜聿明瞻前顾后成俘虏
胜利日阅兵(历史老照片)
委内瑞拉总统自称长得像斯大林
斯大林坠马
漫画轻兵器之十三
我所认为的贵族
乌兹别克拆苏军纪念碑引俄不满
杜聿明与廖耀湘的“迂回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