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文本价值,“随文”融入书法教育

2016-05-26 09:15王千
考试周刊 2016年26期
关键词:书法教育随文

王千

摘 要: 书法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中最为精彩的一种文化和精神组合。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现代教育模式和和社会等问题,书法教育长期以来无法被重视,随着《新课标(2011版)》明确提出对书法教育的要求,这一现象有了很大改观,就如何实施文章展开论述。

关键词: 文本价值 “随文” 书法教育

一、问题现状与误区

(一)书法教育现状令人担忧。

书法,是一种组合了精彩的文化和精神的中国传统教育,但对于这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在校学生,书法教育现状令人担忧:学校对书法教育意识淡薄,教师对书法教育缺乏指导力。社会办学对书法教育走向考级的功利化道路。

现在许多教学质量监测,都采用网上阅卷,教师每次阅卷都会抱怨学生书写。作文阅卷中,书写潦草、不规范,更是会不自觉地对老师评判学生的成绩造成消极影响。但实际到了自己的教学中,许多教师也只能是强调书写的重要性,却缺乏具体可操作的措施提高学生书写能力。书法教育,长期以来呈现的是一种残缺不全、可有可无的鸡肋状态。

(二)书法教育没有“抓手”。

现在中小学书法教育有了规范细致的标准用书:《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但是到了具体操作层面,可有效使用的教材并不多;没有形成科学的关于书法教学技能的培训。

(三)书法教育不等于“写字”。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此外,要学会“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可见,课标除了要求把字写好以外,更强调书写习惯和对书法的审美。但到了实际教学中老师只是强调书法的实用功能而忽略书法的审美功能。

二、应对措施

强化书法教育的阵地是课堂,写好书法的前提是会欣赏。有了较高的审美眼光才能真正学好书法,书法教育和正常的语文教学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合理挖掘文本价值,适时地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书法审美教育,反而能提高学生审美情操,也会积极地强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一)借助书法,了解作家作品内涵。

曹操《观沧海》课堂导入:在学习曹操《观沧海》这首诗的时候,导入新课时,我用投影向学生展现了曹操手书的真迹“袞雪”二字。引导学生归纳评价这两个字的特点。

“这两字似篆书而非,属隶书又违,行笔纵放不羁,有波涛澎湃之势,表现出曹操的风采神韵与魏武精神。‘衮,气势磅礴,充满刚毅,上边三点一口似水花,下边一撇一捺一竖钩,三钩均朝上翘起,像湍急的水流,给人以张扬不羁、激荡舞动的阳刚之气。‘雪字平和内秀、平静朴实,合二为一,阳刚而不失柔美”。

这样既让学生对曹操个性特点有所了解,使古诗教学水到渠成,又让学生感受了书法的魅力。

在课堂教学中还出现一个小插曲,有学生对“袞”字为何不加“氵”产生疑问。于是,我补充了“狂涛巨浪流石边,‘衮字旁边不用点”这一小典故:

建安24年,曹操驻兵汉中褒谷口,见褒河流水汹涌而下,撞石飞花,挥笔题写“衮雪”二字,随从提醒:“衮字缺水三点”。曹操抚掌大笑:“一河流水,岂缺水乎!”……

课堂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曹操的人物形象也更加鲜明丰满。

(二)利用书法挖掘爱国主义情怀。

《最后一课》课堂拓展:在都德《最后一课》的教学中,讲到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一情节时,我投影出了法语的花体字“Vive la France(法兰西万岁)”,让学生分析讨论当时韩麦尔及在场人物们的心情。

得出结论后,我又投影出岳飞手书的“还我山河”四个字,并附了作品背景,请同学们继续分析当时岳飞的心理。此外,我展示了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诸葛亮的《出师表》等书法作品。告诉学生:无论西方还中国,都有对祖国怀着赤子之心的人民,韩麦尔先生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而中国文化,尤其是书法比起西方的花体字更是变化万状,英雄人物更是层出不穷,我们怎能不为自己的祖国而自豪,不为自己祖国的文化而骄傲,趁热打铁呼吁学生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

(三)借助书法教育,把握文章之美。

利用书法结构章法,揭示《羚羊木雕》主旨:书法结构章法中有“左右揖让”这一法则。主要是安排汉字左右之间的关系,如“羚”“雕”等字。所以,在讲《羚羊木雕》这一课时,书写课题“羚羊木雕”我就把四个字放在了田字格里,课文最后,引导学生由“该不该送木雕”进而思考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朋友或者同学之间,平时相处应该怎样才是最适当的?

思考前,让学生观察课题中“羚”或者“雕”二字,提问:“如果这个字是两个人拼成的,如果他们靠得太近,那么你有什么感觉?”学生得出结论:左右结构的两部分笔画交叉或碰撞,使人产生一种憋闷感和心理上的烦乱感。

然后我继续提问:那么,如是左右两部分笔画过于分离,又会有什么感觉?讨论得出结论:“过于分离的笔画如同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不安、紧张,所以也没有美感。”

最后归纳出: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社会或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们应当以诚相待,和而不同,没有必要以物质衡量评判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所以送贵重的木雕就像汉字左右有了交叉和碰撞;而要回木雕是只看物质不重情义,就如汉字左右背离,离心离德,所以只有把握好分寸,这样才能处在和谐、有序的关系之中。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门艺术,处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处世哲学。

(四)提倡“提笔就是练字”。

书法,就中国人来说,除了是一种基本的书写技能,更是一种修习文化和陶冶情操的途径与渠道。从笔纸发明以来,教师就会以此引导学生学习书法、田字格、米字格、八卦格、描红、临帖。在书法中将书写技能与道德情操有机融合,在习字中体悟中华文化的精髓。

写字是技能训练,要练好字就得下苦功,持之以恒。现在的学生学习负担重,用较多时间练字并不现实。不过,学生写字的时间还是很多的,抄写、作文、考试等都可以练习。只是学生缺乏练字的意识,而忽略这些机会。所以,可以提倡学生“提笔就是练字”,养成良好的练字习惯,不管在什么场合写字,只要一提起笔,就按规范要求认认真真地写,把每次提笔当做一次练字机会。只要持之以恒,一定会有收效。

除此之外,首先,每位教师都应有一定的书法修养。虽然教师并不都是书法名家,但写好板书,写好评语是必需的。其次,语文教师在课堂讲到激昂之处,如果能够颜筋柳骨,魏碑汉隶,在黑板上题写几字,那么教学情境又将别有洞天;反之,如果教师字写得很潦草,板书杂乱,那么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最后,在平时作业布置上,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书写的训练,比如,抄写、听写的题目,可以让中学生用田字格或方格进行书写,在考试时有意识地设置书写题,加大书写分值等,引导学生重视书写。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独具魅力的一门技术兼艺术,它的气韵意境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和谐及有序。书法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写得一手好字,更在于在教育过程中贯穿美学和人文主义精神,让学生心理得到健康发展,人格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

[3]刘衍海.书法教育任重道远[J].科学教育,2014,04.

[4]邹新亮.浅谈让书法悄悄走入你的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4,03.

猜你喜欢
书法教育随文
让随文练笔回归语言本位
浅谈高年级随文练笔之三部曲——以部编教材六上为例
随文仿写: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随文练写,汇滴成河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快乐阅读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书法教学作用探析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书法教育实施的现状及对策
珠三角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现状及分析
墨香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