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解析

2016-05-27 09:55钱宇凤刘欢
考试周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工作现状解决策略心理健康教育

钱宇凤+++刘欢

摘 要: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希望,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后都能积极学习,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偏离了健康学习发展的轨道。文章在阐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好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策略分析。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现状 解决策略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关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成为现阶段社会关注的重点。同时,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如何引导我国大学生在思想政治认识、知识技能掌握、心理素质等方面紧跟国际发展步伐得到教育界的关注。但是现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我国大学生心理状况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集中表现为对社会认识不够、社会阅历浅、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波动性大等。这些心理问题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及其对社会的贡献带来制约,为此有关教育人员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及自我等多方面配合,文章对此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第一,人际交往问题。大学生大多来自不同区域,彼此成长环境的不同导致他们在进入大学后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异。一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存在难以融入校园整体的问题。另外在校园生活的人际交往中,存在一些师生不和、生生不和的现象,这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第二,学生学习压力沉重。大学生学习压力的沉重表现为不喜欢自己所学专业,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空间认识消极,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在没有得到疏导的情况下易产生心理问题。第三,就业压力下带来的心理负担。伴随高等院校的扩招,加剧了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进而导致一些学生由于悲观情绪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第四,恋爱与性引发的心理困惑问题。如今在大学,恋爱现象变得非常普遍,但大学生因为思想简单、社会阅历少、处理问题偏激,在不成熟的爱情中会伴随各种冲突和争执,不利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发展。第五,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学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在进入大学这个新的环境后,学生由于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常会在心理上出现各种不适应问题。比如对于班级干部、学生干部的选拔,入党问题、考试问题、评奖问题等都会对大学生的生活及心理适应能力产生一定影响。第六,对网络的迷恋引起心理障碍。大学生在网络中的交往一般是以计算机为媒介,在长时间和计算机打交道中忽视了实际的人际交流发展,导致个人发展的冷漠,使得个人性格发展趋向冷漠。大学是学生人际交往发展的重要时期,但由于他们其中的一些人长期沉迷网络,导致对现实生活产生怀疑、敌对和悲观,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

二、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

(一)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课程体系中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是实现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将心理健康课纳入大学教育体系中,是对心理健康教育正规化的体现。比如积极向大一新生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程,选择幽默感、感染力强的教师进行授课,一方面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自己述说在大学中遇到的问题,并以纸条形式交给教师,教师整理后选择具有普遍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疏导。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观、合作、积极、热情的性格。另外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下,高校教育者可以实现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课程的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要具有生动性、专业性的特点,具体设置为学习、恋爱、人际关系、自我意识、情绪及人格等专题。在每个专题上要设置心灵预热、电子课件、教学视频、实训训练、案例库、案例模拟解析、心理测试等多个模块,在多个模块作用下对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完整展现。

(二)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环境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础,是一切心理健康活动开展的依托。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下心理健康活动能够从心灵上直接增强学生对生活、对校园的感受,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实现学风和校风的良好建设。具体表现为学校可以开展社会实践、学术交流、勤工俭学、第二课堂、学生社团等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性格,比如向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组织创建大学生心理健康周,举办和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竞赛活动,并在微博、微信等媒体的作用下向学生普及社会上最新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下乡进行送爱心活动,在这种助人活动中,加强学生之间的感情,帮助一些疏离感强的学生积极融入集体环境中,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发展并完善“三三制”的工作模式

“三三制”是指一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指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对心理问题进行预防;用三分之一实践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需求;用三分之一时间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第一,及时预防学生心理问题。按照三贴近的原则,将对学生心理需求的满足和对心理问题的预防进行结合,校方通过网络心理辅导平台的搭建为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活动。心理咨询是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障碍的重要方法,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咨询活动,真正意义上为大学生提供高效有益的心理健康疏导和服务。特别是要加强对毕业生、贫困学生、失恋学生、行为异常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及时帮助他们消除自己的心理障碍。对于一些难以通过学校途径化解心理障碍问题的学生,学校应该及时与其家长联系,将学生转到专门的机构进行治疗。第二,实现对大学生心理状态发展的动态监控,从而及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及存在的心理问题。在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发展迅速的今天,大学生心理问题呈现的形式多样,为此高校需要加强对其心理状态的跟踪,积极构建一种多网络状的“心理防护系统”。比如学校组成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小组,每学期开展一次措底排查工作,特别是在学生返校期间、新生入学期间、英语四六级考试期间等非常时期。针对个别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院系教师要及时对其进行引导。第三,主动向学生咨询,实现对问题的有效干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要面向在校的全体学生,对具有不同心理问题的学生展开具有针对性、分层次、分阶段、多种途径的心理咨询辅导。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同时,校方要在学校范围内形成全面覆盖的心理干预模式,面对全体学生积极开展面对面心理辅导、放飞心灵聊天室等多种活动,并通过心理测试、主体讨论、生动游戏、影片观赏等多种形式,帮助活动中的学生积极发现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

综上所述,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是新时代教育界关注的问题,从广义上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建设,对整合高校教育体系具有重要影响,同时涉及我国的民族心理、传统文化乃至社会氛围环境发展。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基础上,从教育体系、教育活动、教育模式等方面探究了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旨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于见伟.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5,01:86-90.

[2]何谦.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1:16-19.

[3]毛丰.关于全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9:86.

[4]蔡郁,齐昊.新时期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吉林教育,2008,01:5-6.

[5]邬骏跃.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5,01:114-116.

课题:南通大学高教研究项目(2013GJ005)《南通大学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研究》

(作者刘欢系南通大学航海研究所研究生)

猜你喜欢
工作现状解决策略心理健康教育
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职院学生素质提升工作现状及策略探究
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现状及改进策略思考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