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甜菜生产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2016-05-28 08:15韩秉进朱向明
土壤与作物 2016年2期
关键词:生产现状单产发展历程

韩秉进,朱向明

(中国科学院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我国甜菜生产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韩秉进,朱向明

(中国科学院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摘要:通过对我国甜菜生产发展历史的回顾,明晰了不同阶段甜菜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将我国的甜菜生产划分为6个发展阶段。通过甜菜生产现状分析,明确了甜菜在我国主产区的推移、栽培品种变化、栽培技术的提高、生产方式的改进以及当前的栽培面积和单产水平。分析了我国甜菜生产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行优良品种、发展机械化、补贴政策等建议。图3,表1,参16。

关键词:甜菜;发展历程;生产现状;面积;单产

0引言

甜菜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我国主要糖料作物之一。甜菜具有耐旱、耐寒及耐盐碱等特点,是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作物。甜菜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除用于制糖之外,其副产物同时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如糖蜜经过发酵,或通过化学方法处理,能生产甲醇、乙醇、丁醇、甘油、味精及丙酮等。还可用作制取三磷酸腺苷、金霉素、维生素B复合体、蛋白酵母及柠檬酸等许多医药与轻工业产品的原料。制糖后的滤泥,含有丰富的钙质和其他养分,既可以作肥料,又兼有中和土壤中游离酸的作用。甜菜茎叶、青头、尾根以及甜菜粕等,既可作为酿造原料,提取甜菜碱等,又是优质多汁饲料[1-2]。

甜菜作为制糖原料栽培,主要分布45°N~65°N之间的冷凉地区。我国甜菜的主要产区分布在北纬40°以北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20世纪80年代全国甜菜总播种面积53.3余万hm2,65%在东北,19.1%在华北,l0.4%在西北。如以省(区)划分,黑龙江省种植甜菜面积最大(占43.7%),其次是吉林省(占17.7%),内蒙古占第3位(11.7%)。以下依次为新疆、河北、辽宁、山西、甘肃、山东、江苏等省(区)[2]。可是目前我国甜菜总播种面积仅有20余万hm2,主要产区分布也发生很大变化,变为35%在东北、34%在西北、23%在华北的格局[3]。

1我国甜菜生产发展历史的回顾

甜菜作为制糖原料,在我国栽培时期较短,仅有100多年的历史。据有关文献记载,我国试种糖用甜菜始于1906(清·光绪32年),自德国引入种子试种,1909年我国建立第一座甜菜糖厂—黑龙江省阿城糖厂,甜菜才正式作为制糖工业原料生产。之后又在吉林、辽宁、山东和山西试种,1937年日本商人在吉林省怀德县建立了范家屯糖厂。1936年是新中国成立前种植最多的一年,约有2.4万hm2,产糖2万t。至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甜菜面积只有1.59万hm2,总产19万t, 产糖0.7 万t[4-5]。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甜菜生产才得以迅速发展,尽管我国栽培糖用甜菜历史较短,但甜菜很快就成为我国北方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一定的比重。由于政策、体制等因素的变化, 甜菜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概括起来可划分6个时期。

1.1快速发展时期(1949年-1959年)

新中国成立后尽管有诸多因素的影响,甜菜种植面积有较大幅度的波动,但仍是一个稳步发展阶段,由1.5万hm2发展到31.6万hm2。为了迅速发展甜菜生产,根据实际情况,国家制定了扶持农民的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种植甜菜的积极性。如确定了与粮食作物合理比价的收购政策,实行了免费和半价供应甜菜种子,化肥农药给予价格补贴等。经过1950年-1952年的3年恢复,甜菜面积增加到3.5万hm2, 总产达47.9万t,产糖3.75万t,分别比1949年增长1.2倍、1.5倍和4倍。甜菜种植由东北扩展到内蒙、山西,相继又发展到西北新疆等地。到1959年甜菜种植面积已达31.6万hm2,总产316.8万t,产糖24.5万t,分别比1949年增长18.7倍、15.6倍和34倍。1953年-1959年的7年间,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27.5 %[6]。

1.2低速徘徊发展时期(1960年-1979年)

1960年-1965年,由于政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粮食减产,造成粮糖矛盾突出,甜菜生产面积急剧下降,1962年甜菜面积已减少到8.3万hm2,总产下降到33.9万t,较1952年总产47.9万t还低14万t。甜菜原料不足,使大批糖厂被迫停产。随后,国家相继又采取了一些调整措施,如每交售1t甜菜奖售化肥10 kg,种甜菜的土地免除征购粮任务等,推动了甜菜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965年甜菜面积达17.1万hm2,总产198.4万t,单产11.6 t·hm-2,但尚未达到1959年的水平。1966年-1979年,“文革”期间生产徘徊不前,这13年间甜菜面积和总产都没有达到1959年的水平。在此期间, 曾片面强调各省区食糖自给,甜菜南移,盲目向不适宜地区发展,致使甜菜种植分散,单产低,总产上不去,新建一些中小糖厂被迫下马,国家经济受到很大损失[6]。

1.3生产快速、稳步发展时期(1980年-1987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国家调整了糖料作物经济政策,甜菜收购价由60元·t-1增加到75元·t-1,许多省区还实行了补贴,粮糖比价比较合理,使甜菜面积有很大发展,总产成倍翻番。甜菜种植面积保持在46.7万hm2左右,平均年产甜菜792 万t。1985年甜菜种植面积发展到56万hm2,总产891.9万t[7]。

1.4生产高峰时期(1988年-1998年)

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对食糖需求的增长,制糖工业经过1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甜菜种植面积得到迅速扩大。1994年和1995年全国甜菜种植面积都在66.7万hm2以上,总产达到1 500万t左右,单产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达到了24 t·hm-2,摆脱了长期以来单产一直徘徊在15 t左右的局面。无论甜菜栽培面积,还是甜菜总产都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是甜菜栽培历史上的最好时期。这期间甜菜种植面积保持在60万hm2~70万hm2,平均年产甜菜1 376万t。

1.5生产急剧下降时期(1999年-2002年)

由于食糖业出现的供大于求的局面,国家于1998年开始对制糖业进行调整。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总量调控,压缩了含糖低、制糖成本高的甜菜糖生产,调整了食糖的生产结构。宁夏、甘肃、河北、山西、辽宁、吉林和陕西7个不宜发展糖业的省区逐步退出,内蒙古、黑龙江部分退出,形成了北方甜菜糖以新疆、内蒙古和黑龙江为主,南方甘蔗糖以广西、云南和广东为主的新布局。甜菜种植面积由原来的60多万hm2,骤降到33.3万hm2,总产也由原来的1 500万t,降到900万t。该时期,因国家食糖结构性调整,是我国甜菜生产上急剧下降时期,甜菜种植面积在30万hm2~40万hm2,平均年产甜菜1 011万t。

1.6生产低谷时期(2003年-2010年)

这一时期,我国食糖产品市场动荡、制糖企业机制转变、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等,致使甜菜种植面积滑坡至20余万hm2。以上原因直接导致了制糖原料不足,企业亏损倒闭停产,科研单位改变研究方向,研究甜菜科研队伍缩小,整个行业低迷[8],是甜菜生产的低谷时期,全国种植面积波动在18.7万hm2~25.3万hm2,平均年产甜菜786万t。

2005年以来,随着中粮集团、英糖公司、南华集团、包头华资及河北天露等国内外知名大型制糖企业先后加盟甜菜糖业,注入了大量的资金,给整个行业带来新的生机。2005年以后单产超过37.5 t·hm-2,2010年平均单产达到42.5 t·hm-2,见图1。

图1 全国甜菜单产变化情况Fig.1 Changes of average yield in China′s sugar beet production

2我国甜菜生产动态变化

2.1全国每年种植甜菜面积变化

全国甜菜种植面积逐年减少,1991年-1998年全国每年种植甜菜58万hm2~70万hm2,1999年-2002年全国每年种植甜菜30万hm2~40万hm2,2003年-2010年全国每年种植甜菜20万hm2~25万hm2,见图2。

图2 全国甜菜种植面积变化情况Fig.2 Changes of total planting area in China′s sugar beet production

2.2全国甜菜平均单产变化、总产变化

全国甜菜平均单产逐年增高,但是1989年之前长期徘徊在15 t·hm-2左右,一直到1996年达到24 t·hm-2,2002年达到30 t·hm-2,2005年达到37.5 t·hm-2,2010年达到42 t·hm-2,见图1。

全国甜菜总产变化如同每年种植面积变化,大致呈现出逐年减少,总产最高是1991年的1 629万t,2010年降至930万t,见图3。

图3 全国甜菜总产变化情况Fig.3 Changes of total yield in China′s sugar beet production

2.3种植区域变化

甜菜生产向优势地区集中,由于全国性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结构调整,我国甜菜生产区域布局发生了较大变化。甜菜生产由原来20世纪90 年代的新疆、黑龙江、内蒙古、辽宁、河北、甘肃、宁夏和吉林8 个省(区),逐步向黑龙江、新疆和内蒙古3 个生产优势区域集中。目前,中国甜菜糖生产主要集中在北部的黑龙江省、新疆和内蒙古三省区。3 个地区的甜菜种植总面积和总产量已经接近全国总量的90%[9-10]。同时主产区也由东北区向西北区转移,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总产、单产,西北地区的新疆已经取代东北地区的黑龙江。2010年全国甜菜种植面积21.9万hm2,总产929.6万t,平均单产42.5 t·hm-2。从各省区生产形势分析,种植面积黑龙江依然占据第1位,新疆第2位,内蒙古第3位;总产新疆占据第1位,黑龙江第2位,内蒙古第3位;平均单产新疆第1位,内蒙古第2位,河北第3位。新疆的平均单产远远超过其他省区,见表1。

表1 2010年全国和主要区域甜菜种植面积、总产、单产

2.4栽培品种变化

国外的高产品种已经完全取代国内的高糖品种。目前,甜菜生产上应用的品种95%以上是国外引进品种,主要来自德国KWS、瑞士先正达、美国BETA、荷兰安地、德国斯特儒伯和丹麦麦瑞博6 个种子公司,其中德国KWS和荷兰安地两家公司的品种所占种植面积最大。国外引进品种虽然块根产量显著提高,含糖率却明显降低。

2.5栽培技术变化

栽培技术由原来的分户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经营发展;手工操作向机械化方向发展;直播栽培向育苗栽培发展;粗放管理向模式化、精耕细作发展。另外,华北地区正在大面积推广应用地膜覆盖技术,西北地区正在大面积推广应用膜下滴管技术,增温节水保水技术也日益成熟。随着南华、博天及中粮等大型制糖企业大量资金的注入,我国的甜菜事业或将进入一个快速复兴、发展阶段。目前,在国营农场和生产建设兵团,甜菜生产从整地到播种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通过引进大型精量点播设备和甜菜收获机械,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也降低了甜菜生产成本,扩大了生产规模。

3甜菜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3.1面临的问题

3.1.1品种问题。目前生产上广泛采用国外品种,从国外引进的品种虽然产量高,但适应性差,抗病性和含糖率明显低于国内品种;国内品种含糖率较高,但产量低,并缺少适合生产运用的丸粒化遗传单粒种[11-13]。

3.1.2管理问题。对病虫草害防治不够,褐斑病几乎年年发生,但生育期内却很少防病;甘蓝夜盗虫也时常发生,由于防治不及时,也造成很大的危害;由于除草不及时,草荒现象也普遍存在。尽管褐斑病防治技术(苯醚甲环唑、氟硅唑等)、化学除草技术(甜菜安宁等)都是成熟的技术,但由于药剂成本较高,农民很少采用。

3.1.3机械化问题。尽管随着生产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目前机械精量点播、机械化育苗移栽等机械化栽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机械不配套、购置机械费用高等原因,机械化种植还没有达到普及程度,甜菜种植费工费时,不能形成规模效益。

3.1.4施肥问题。营养元素配比和用量都直接影响着甜菜的块根产量和含糖率,生产上缺少甜菜专用肥,农民盲目施肥现象依然严重,施用其他作物复合肥,直接导致有些营养元素过量或不足,致使甜菜生长发育不良、产量和含糖率下降及肥料浪费。

3.1.5种植方式问题。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甜菜种植方式多为大垄稀植,由于保苗株数不足、群体结构不合理,单产和含糖率难以提高。

3.2对策与建议

3.2.1推广优良品种。近年的品种试验示范表明,有一部分品种块根产量和含糖率性状都较好,单位面积内产糖量较高,建议从国家层面控制、推广块根产量和含糖率较高、抗病性较强的国内外品种。

3.2.2加速普及机械化。重视纸筒育苗移栽等新技术配套措施的研究,加速适合中国甜菜栽培机械的研制、引进与应用,加快机械化作业步伐,尽快做到机械播种、机械喷药防病防虫除草和机械收获,提高作业效率,大幅度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14-16]。

3.2.3优化种植方式。除了采用纸筒育苗增温保苗、地膜覆盖增温保水等先进的栽培方式之外,还要提倡运用适合甜菜栽培的缩垄増行、窄行密植等种植方式,为甜菜生长创造良好的群体结构。

3.2.4优化配方施肥。甜菜是需肥较多的作物,要保证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均衡供给,才能获得高产高糖。大力提倡植株营养诊断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强甜菜专用肥的研制与推广应用。

3.2.5加强病虫草害防治。病虫草害发生不仅严重降低甜菜产量,还直接导致含糖率降低。应在病虫草害发生初期及时进行化学防治,并注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

3.2.6实行补贴政策。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国食糖需求量逐年增加,从国家长远供给战略考量,甘蔗资源有限,甜菜发展潜力较大。建议国家出台财政补贴政策,鼓励甜菜种植,扭转甜菜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的局面,保障我国食糖长期供给安全。

参考文献:

[1]余松烈.甜菜栽培学[M].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2]王树安. 作物栽培学各论[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11[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4]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中国甜菜栽培学[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84.

[5]张永霞. 我国北方地区甜菜糖业发展研究[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农业大学,2003.

[6]张守谆. 我国甜菜生产发展历史的回顾与展望[J]. 中国甜菜,1988(2): 3-5.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0[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

[8]王华忠.我国甜菜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J].新农业,2009(10): 9-11.

[9]陈连江,陈丽. 我国甜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中国糖料,2010(4):62-68.

[10]白晨,云和义,王友平,等. 我国甜菜生产概况[J]. 内蒙古农业科技,1997(5): 9-11.

[11]韩秉进,陈渊. 黑龙江产区甜菜糖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1,17(3):227-229.

[12]宾力,潘琦. 对我国“十二五”甜菜糖业发展的建议[J]. 中国糖料,2010(3):68-71.

[13]刘焕霞,彭司金,张润琴,等. 浅谈新疆制糖原料甜菜生产的现状及实现“十一五”目标的措施[J]. 中国糖料,2007(4):55-58.

[14]孙军利,赵宝龙,樊新民. 新疆甜菜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J]. 中国种业,2008(5):37-38.

[15]刘剑锋,潘琦. 我国甜菜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J]. 中国甜菜糖业,1998 (1): 26-29.

[16]宾力,潘琦. 黑龙江省甜菜生产的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J]. 中国糖料,2010(1): 68-72.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on China′s Sugar Beet Production

HAN Bingjin,ZHU Xiangming

(KeyLaboratoryofMollisolsAgroecology,NortheastInstituteofGeographyandAgroecology,CAS,Harbin150081,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we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hina′s sugar beet production,divided the history into 6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and analyzed characteristics of cultivation area and average yield during these 6 different stag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sugar beet production,we clarified the change of main producing areas,cultivated varieties,improvement of cultivation practices and production strategies. In addition,current cultivation area and average yield were analys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roblems in China′s sugar beet production,implementation of improved varieties,adoption of mechanization,and government subsidies were proposed.

Key words:sugar beet; development history; current situation; total area; average yield

中图分类号:S566.3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及通讯韩秉进(1957-),男,山东高密人,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作物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甜菜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210406)资助.

收稿日期:2015-06-19;修回日期:2015-09-04.

文章编号:2095-2961(2016)02 -0091-05

doi:10.11689/j.issn.2095-2961.2016.02.004

猜你喜欢
生产现状单产发展历程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上海市小白菜高效安全生产现状与建议
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研究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