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村落传统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

2016-05-28 09:44汤和平吴秋来侯德凤
考试周刊 2016年29期
关键词:湘西

汤和平+吴秋来+侯德凤

摘 要: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与逻辑分析等方法,并运用发展经济学中的劳动力转移理论深入剖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与特征及对村落传统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湘西农村地区劳动力转移造成留守人口数量、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失衡,导致本地域人力资源的大量流失及场地、器材的“公地悲剧”、返乡农民工的都市文化理念对本土传统文化的冲击、艺人的衰老与新生代农民工的转移造成文化的断层等方面制约村落传统体育的发展。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村落传统体育 湘西

1.引言

湘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特指行政区域划分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湘西州),是湖南省唯一列入西部大开发的地区。全州总面积154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2.42千顷,现辖吉首市、泸溪县、凤凰县、古丈县、花垣县、保靖县、永顺县、龙山县7县1市。截至2010年末,全州总人口275.83万人,农业人口224.65万人,人均耕地0.059公顷,农业剩余劳动力近80万人,占农业人口的36%[1]。本课题采用量与质的研究范式,旨在落实西部战略、构建新农村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多重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湘西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及特征

湘西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有相当的规模,90年代劳务经济开始进入高潮。2010年《湘西统计年鉴》显示,这一年全州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已达30万人,此后数目持续增长,其理论依据主要是人口学中的“人口流动高位移规律”,即劳动力流动遵守“就高”原则,总是从边际效益低的产业和区域流向边际效益高的产业和区域。它不仅受经济收入的差异影响,还受非经济性的自然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主要由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内部推力:(1)湘西农村人均耕地0.059公顷,自然资源先天不足,还因各种建设挤占耕地以及生态破坏不断地减少;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化耕作对劳动力需求大大降低,农业劳动力排斥性较凸显。(2)生产成本增加、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品质低下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从事农业生产无法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出现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农民仅仅依靠农业已难以确保家庭支出,迫使农民向第二、三产业转移。(3)农民家庭收入微薄,子女教育费用、重病治疗费用严重超出其承受能力,自然就转变为农民要求向农村以外获取发展、实现增收愿望的推动力。外部拉力:(1)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推进,城市对交通、通讯、搬运、供电、供水、供气、建筑、民营企业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有大量需求,为农民就业形成广阔的空间。(2)城市第二、三产业的利益比较丰厚,农民进城务工即使获得的是低工资报酬,但与在家务农相比收入仍要高出几倍,经济利益驱动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拉力。(3)农民既是“经济人”又是“社会人”,他们既追求自我经济利益最大化,又对城市生活质量、现代文化潮流的认同及向往,从社会需求层次上看,向往城市生活方式无疑是吸引农民进城务工的拉动力量。

依据人口调查统计及实地调查显示,湘西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以中青年为主,男性比例大于女性,且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亲朋好友带出或自己盲目转移比例较大,形成以异地转移为主、就地转移为辅,流向的区域大部分以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为主,这与现代都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成正比例;而就地转移主要指的是在农忙空闲的时候人们出来打工,它是一种“候鸟式”转移,具有兼营性,在农忙季节的时候回去从事农活,休闲的时期出来打工,表现出“离乡不离土”的特点。

3.湘西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村落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

3.1农村人力资源匮乏严重制约着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发展

湘西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导致一些有经验的组织者、管理者等纷纷流失本土区域,造成人力资源的大量流失,引起本土人力资源的匮乏,从而制约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其表现为:(1)本地域文化产业的瑕疵。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湘西地区政府或文化部门采用“引进来”的方式高薪聘请外来文化艺术团,不断打造一些旅游文化品牌壮大和充实文化表演的内容从而吸引游客,虽然取得短暂的经济效益,但是现代文化元素牵强地渗入导致本地域文化的衰退与消亡。如德夯旅游景区开发商为了在短期内牟取最大利益,把具有本地域特色的傩文化改为以桃源摸福添寿、添财的方式化缘。(2)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要立足于农村,展望于农村,只有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才能带动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造成文化源头的干涸,文化传承后继缺乏人才从而影响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3)留守人口数量减少影响政府在财政上的扶持力度。

3.2返乡农民工的都市文化理念对本土文化的冲击

农民工返乡带回来的现代都市文化理念间接或直接影响留守人口的文化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对村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产生影响。其主要表现为:(1)务工农民来到陌生的都市环境不自然地会接触到现代都市的文化元素,这样无意地在观念、思维、行为、价值取向等方面与本民族传统文化形成反差,但为了适应都市生活必然要接受都市中的文化元素,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三个层面。这样潜移默化地塑造农民的现代都市文化观念,影响农民的动作行为和思维方式,淡化农民的传统文化观念和意识。(2)现代都市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相冲击。外出务工人员回来与村民之间的交流所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和行为方式,无形中流露出现代都市的文化思想和理念,从而深深影响留守农村人员的文化意识观念。

3.3文化艺人的衰老与新生代农民工的转移造成文化的断层

传统体育文化艺人最早来源于民间的巫师和巴贷。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加大,文化艺人、新生代农民工流失本土对本地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产生冲击,主要有:(1)文化精髓性的改变影响文化价值。如土家族武术是彰显出土家族在外族入侵所表现出的不畏强敌、保家卫国的武术灵魂,一旦艺人流失本土或老去,新生代或异族人虽然在招式能够比划出来,但很难领会到文化价值。(2)群龙无首制约文化的推广。技艺的推广需要艺人身体力行去唤醒沉睡的群众,艺人的衰老和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失导致学艺无师、问路无名的状况。文化犹如一场接力赛,需要一代代人肩负着文化所赋予的使命进行传承与发展,并且每个接力点都是新的传承起点,只有传承点充满活力才能避免文化的断层。然而新生代农民工的大量流失本土造成文化接力棒的空缺,后继乏人,导致民族传统体育技术的丢失或消亡。

3.4留守人口失衡造成体育器材、场地资源的“公地悲剧”

“公地悲剧”是Hardin(1968年)提出的概念:假设有一片公共牧场可供牧民们自由放牧,在缺乏使用限制机制的情况下,每个牧民所做的决策总是尽量多地放牧或者延长放牧时间,直至放牧总数超过草地的承受能力。结果草地逐渐耗尽,而牧民无法继续在该公地上放牧和得到更多收益,这时便发生“公地悲剧”[3]。大量人口从本土转移出去不仅仅是人口数量及人口结构失衡,更深层次地刺激人们的体育文化观念和心理意识,造成民族文化意识不强,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减弱,人心涣散、组织失调,久而久之,过去开展活动使用过的较大部分场地、器材在缺乏统一、有效、定期的管理及利用,而被个人或政府以目的性或非目的性变相手段处理掉。如龙山县坪溪村的摆手堂,过去是村里为了祭祀祖先而设置的祠堂,不分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借助摆手舞蹈与神灵共娱,祈求神灵的庇佑,现如今已被拆掉私建民宅;与此同时,一些器材也遭此相似的悲剧(搁置家中或成为废品卖掉),这样造成体育资源的巨大消耗与浪费。

参考文献:

[1]湘西自治州统计局编.湘西统计年鉴2003[M].2010.

[2]田管平,等.湘西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以湘西龙山县劳动力转移情况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12):1123-1133.

[3]鲁明勇,尹贻梅.区域旅游开发中的“同类质资源悲剧”博弈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2):108-113.

[4]谭崇台,主编.发展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180.

[5]惠宁,霍丽.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6]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与现代化中的民族传统体育[J].体育科学,2004.24(1):65-67.

[7][美]威廉.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湘西
清代康、乾时期湘西的虫白蜡业
从山东到湘西,跨越千里的精准“滴灌”
湘西剿匪:七十年前的历史风云
欢乐湘西
走进湘西凤凰城
湘西棒棒儿捶在岩板上
湘西 国画
神秘的湘西菜农
第一次完胜的大会战——湘西会战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