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的现状及对策

2016-05-28 17:38庄政治
考试周刊 2016年32期
关键词:示范性感情文本

庄政治

教了这么多年书,一直认为诵读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后自己读,课堂45分钟老师能多讲就尽量多讲。然而最近教《诗词五首》使我改变了想法,我发现原来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事情是这样的:这学期以来我发现学生背诵的速度很慢,一篇课文教了许久,还是有很多人无法按时完成背诵任务。那天我教《诗词五首》时就想着放慢速度在诵读方面指导学生,从而让他们尽量在课堂上把这几首诗背诵出来。没想到我随意的一个决定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地把我教的诗背诵出来,而且不影响教学进度。经过这件事,我开始注重诵读教学,当然刻意调查诵读现状,发现当下的诵读存在以下问题:

思想不重视。现在一些老师都和我有一样的想法,认为在课堂上诵读非常浪费时间,反正考试又不考这个,还不如把诵读的时间拿来做课堂练习,说不定还能无意中练到一题中考题。有些老师偶尔在课堂上安排了诵读这个环节,但大多都是一种形式,要么就是出于划分节奏的需要,要么就是在公开课的时候安排几分钟让学生诵读,从而保证在这节课里能全面照顾到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示范性的诵读少。可能有些人认为只要不是“睁眼瞎”就会诵读。诵读看似简单,其实不然,要把一篇文章读好,不但要读出声,还要读出感情。这一点对初中生来说要求有点高,因为他们阅历浅,有些感情他们是体会不到的,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诗中那种缠绵的感情就连教师都无法彻底体会,这就需要让他们听听示范性诵读。由于大多数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资金匮乏,无法给老师配备相应的教学用具,导致学生没有“耳福”听到精彩的朗读。

毫无目的地诵读。在听课时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语句:“来,全班一起把这篇课文朗读一遍。”“怎么这么小声?”“大家精神要好点,读出点感情。”很少听到老师指导学生:读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什么,哪些句子是我们应该细细品味的……现在课堂上能听到的琅琅读书声,很多都是出于“读”的需要,这种“读”是漫无边际的。

针对这种现状,我认为指导学生诵读应强调以下几点。

一、边读、边品、边思

诵读,不仅要动口出声,更要动脑思考、品味。首先要读,读的重点是理解词语的基本意思和作者的用意,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比如:“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狼藉”是什么意思?“满院狼藉”又是怎样的景象呢?“簌簌”地流泪是什么样子?“不禁”说明什么呢?其次要品的重点是指品味文章写法上的妙处。例如:“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有什么稀奇?为什么“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呢?又如父亲买橘子那段每个动词是如此形象地刻画了人物,每次读来都不禁让人拍案叫绝。最后是思,思是对文章的感悟不断加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领会作者的思想,甚至达到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美好境界。思的过程是体验文美的过程,也是提高审美情趣的过程 。

二、要有选择的读

在课堂上,教师要依据鉴赏要点确定诵读的内容,切忌从头到尾无选择、无重点地诵读。一节课时间有限,若是篇幅短小的诗文尚有时间进行整篇诵读;稍长点的文本如果全文诵读,则既耗时,又不能进行细致的诵读指导,更谈不上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领悟。合理取舍文本,恰当定位诵读内容,以此作为诵读和鉴赏文本的突破口,如此诵读教学才会有的放矢,这是诵读教学的切入点。课外,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推荐精美的诗文。因为要求学生对文本熟能成诵,这文本就一定要是学生喜欢的精美(短小精悍、文质兼美)的诗文。既精美又为自己所喜欢,读起来才有乐趣,才有享受的感觉,才能乐此不疲,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推荐时不仅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这样学生才能有选择的余地。

三、要读出感情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作者感情的结晶。诵读的时候,要细心体会,感受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浓浓情意;让自己的心一步步贴近作者,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让字字句句仿佛出于已之口,让浓浓情意仿佛出于已之心。这时会有一种“我即作者”的感觉,这是诵读的最高境界。

进入诵读的高境界,要善于展开联想,联想自己的经历、感受,联想自己的所知、所闻……

例如读“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就要想想“活着,已经死了”的是什么人呢?是卖国求荣的人,是草菅人命的人,是出卖战友的人,是腐化堕落的人……“死了,却还活着”的又是什么人呢?是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人,是勇于献身的人,是刘胡兰、江姐、黄继光、孔繁森……这时候,谁的心头能不升腾起憎与爱的火焰呢?当然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还无法真正体会到“憎与爱”这种感情,这时候就要让学生饱饱“耳福”,来一个示范性的诵读。如果教师的诵读素质高,就可由教师范读。反之,则可以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代劳,听一听录音带里的声音,想一想人家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我们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程度?

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出台,诵读越来越受到重视。诵读教学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坚持不断实践不断革新的过程。如何实现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教给学生科学的诵读方法,使学生既会读,又会鉴赏文本的目标,乃当今语文教学需不断思考的问题。回归文本的鉴赏理念呼唤诵读教学,必须以求真务实的姿态走进文本,从而学有所获。

猜你喜欢
示范性感情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让“示范性”名副其实——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
打造赵李桥品牌 建设示范性乡镇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