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的类型与互动

2016-05-28 10:38杨育新
新闻前哨 2016年5期
关键词:热线电话听众主持人

杨育新

通过热线电话吸引听众参与节目,使一度沉寂的广播红火了起来。在这以前,几乎所有的广播学专著无不把传递信息迅速及时列为广播的一大优势,这无疑是正确的;如今,随着社会的繁荣,时代的进步,广播界惊奇地发现;把热线电话引入广播领域,让广播从殿堂之上走向民间,开展与普通听众之间的双向交流,增强节目的参与感、临场感、亲切感,实乃广播又一个足以自豪的优势,是报纸、电视所不及的。热线电话在广播中的初步应用,表明了广播界对自身媒介的本质属性和独占优势有了新的认识,它是广播和现代电讯技术的结合,是发挥广播潜在优势的一项举措。

让听众广泛参与节目,是新时期开门办广播的体现。以往,广播界一直是重视听众参与的,并且创造了一些参与形式。但是,以往的各种参与形式,对于广大听众来说,还是间接的、被动的、不经常的。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它还不能充分表达听众强烈的表现欲望、交际欲望和丰富的情感,它还不能让听众抒发亢奋、喜悦、感叹、迷惑的微妙心态。简言之,它还不能让更多的听众参与到广播节目中来。于是,热线电话旋风般地吹进了广播电台的直播室,经久不息的电话铃声,打破了编辑部昔日的宁静,广播一下子“活了”起来。

热线电话谈话节目的开通,得益于现代电讯事业的发展,但作为一种节目,内容仍然是最重要的,从湖北省多家专业性电台播出内容来看,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社会热点讨论型

改革开放后出现的诸如干部下海、第二职业、股票热、房地产热、商品巨奖大销售等社会热点,舆论哗然,褒贬不一,许多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观望、犹豫、彷徨,茫然不知所措。电台抓住这些最有普遍性的问题,在热线电话里进行讨论,参与的人自然十分踊跃,各界层次的人都有,有教授、学者、企业家、机关干部和平民百姓。这类讨论一般由主持人出题,事先发出“安民告示”,然后在固定时间、固定栏目里讨论。由于上述社会热点问题是在改革开发的条件下出现的,还在探索、实践、完善之中,所以主持人持客观审慎的态度,不轻易肯定或否定,让听众广泛发表意见,展开思想交锋,最后也不作什么结论,只是提供一些讨论问题的思路。

这种社会热点讨论型,其重要意义是不可低估的。就讨论内容来说,它是一种高层次的参与和双向交流,既体现了广播媒介的本质属性及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主功能,又体现了听众的公民意识和社会意识。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当然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但应用新闻媒介阐述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主张,应该说是一条主渠道。如此众多的人把自己的心里话公开诉诸社会,这对于领导者了解民意,制定政策,大有帮助。

听众参与社会热点问题讨论,也是新闻媒介进行舆论监督的一种形式。舆论监督不是新闻媒介本身对国家政府和社会生活进行监督,而是公民通过新闻媒介对国家政府和社会生活进行监督。广大公民以主人翁的姿态,站在一个超功利和“非自我”的立场上,议论时政,关心国事,弘扬政能量,贬斥落后,这样就从真正意义上形成了群众的监督,进而有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反过来也增强了新闻单位本身的权威性和信誉度。

(二)思想情感交流型

这类节目大凡以社会、人生为主线,话题涉及到工作、学习、家庭、恋爱、婚姻、道德、法律、人际关系等、其中以恋爱居多。而且“第三者”、“婚外恋”、“单相思”频频出现。节目通常安排在万籁俱寂、夜深人静时播出,听众主要是夜不成寐的大中学生、社会青年和城市居民。他(她)们敞开自己神秘的心扉,向主持人叙述真实的故事和亲身经历。有的是苦恼、烦闷、焦灼的诉说,有的是求得真诚的理解,有的是渲泄自己的情绪,还有的是喜悦、是寄托。在这里展现了年轻人的追求和向往,看到了一大批人浓缩了的内心世界。主持人以轻声细语的音调,炽烈细腻的情感,真挚充分的理解,坦诚相见的友谊,通过热线电话娓娓道来,伴随着听众度过了一个个寂寞的夜晚。

应该说明,思想情感交流型,包含情感两个方面,即“理”和“情”。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情理结合,寓理于情。人生问题触及到理想、信念、价值体现、人生观,其源头是哲学思想。主持人与听众交流思想情感,不仅要让听众得到感情上的满足,还应该给听众思想上的启迪,帮助他们消愁解闷,使他们纷乱的思绪豁然开朗,扬起理想的风帆,热爱新的生活。

现阶段的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育成熟,人们的价值体系也将随之变化。时下,相对的、实用的价值观正在冲击着我们民族固有的、传统的、绝对的以真善美为标准的价值观。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理、健康的情,并把二者结合起来。

(三)传播知识竞赛型

知识竞赛一直是报纸、电视的“专利”,以往广播很少开展此项活动。随着热线电话的开通,各类知识竞赛也引入了广播。竞赛内容一般可分两个层次:一个是政治、经济、文化、国防、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如《中国近代史知识竞赛》、《9年义务教育制知识竞赛》等,目的是为了普及这些方面的知识,提高听众的政治文化素质;二是生活领域里一些常识,如商品价格、公共交通、旅游景点等,目的是方便群众。竞赛通常由主持人出题,听众电话抢答,答对了给予奖品鼓励。由于现代听众参与感很强,兴趣也很广泛,所以竞赛活动事先不需要组织,只要主持人一出题,电话铃就会响个不断。

通过热线电话传播知识,与报纸不同的是,听众事先无法查阅资料,一听题目略加思索,拨通电话随口就来,全凭平时知识积累;题目答错了,立刻会听到别人的正确答案。这比报纸似乎更能真实地反映听众的知识水平;值得一提的是,电话竞赛比较公正,“竞赛专业户”无缝可钻。

(四)调侃消闲游戏型

热线电话开设之初,听众点歌热闹非凡,曾一度出现过轰动效应。随着文学、戏剧领域内新潮小说和侃大山电视剧的兴起,一批赶潮流的听众“喜新厌旧”,不满足于点歌,代之而起的是以调侃消闲、游戏娱乐的方式取悦于人。调侃无中心、无主题,俏皮话妙语连珠,幽默感妙趣横生。游戏往往应用逆向思维,“是”非要说“不是”,“不是”一定要说成“是”。比如,主持人问:用西瓜打头痛,还是用冬瓜打头痛?有的回答用西瓜打痛,有的回答用冬瓜打痛。最后主持人“裁决”:都不对,西瓜、东瓜都不痛,是头痛。接着,电话里哄“堂”大笑。

对于这类调侃消闲游戏型节目,广播界人士表示沉默,说它好唯恐有点随俗,说它不好担心有“正统”之嫌,于是有人说这类节目是无价值判断。

其实,这类节目还是有积极意义的。首先,它提供了一种娱乐方式。当人们茶余饭后悠闲自得时,当人们劳累一天需要精神调剂时,热线电话把人逗乐了,传来一片欢声笑语,这至少有利于身心健康。其次,逆向思维的游戏,可以开发人的智力,培养和锻炼快速敏捷的反应能力,这对于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是有益的。

“雅”和“俗”是长期以来扯不清的问题。应该说,在庞大的听众群中,“俗人”是多数,“雅人”是少数,所以雅的节目需要,俗的节目更需要。诚然,俗的节目与雅的相比,欠正规,欠标准,欠大方,但也不必指责,更不能妄加否定。不过,作为广播工作者,切不可陶醉于说说笑笑之中,误以为广播就应该是这样办。这类节目有它存在的价值,但不是唯一的,它体现了广播的娱乐功能,但不是主功能。俗的含意是通俗而不是庸俗。如果一味迎合少数人的低级趣味,靠耍贫嘴、卖噱头博得掌声和笑声,那就是失偏颇了。

热线电话谈话节目是个新生事物,开通时间还不长(有的台在办,有的台并未办),从内容到形式尚待进一步研讨。如何把热线电话引入新闻节目,增强广播新闻的时效性和现场感,是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广播工作者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广播的内在潜力还大得很,威力并不亚于电视,只要广播界勇于创新,赶上潮流,重振广播雄风不是遥远的事,那时,将是广播的“天下”。

猜你喜欢
热线电话听众主持人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口袋书系列
热线电话为何不热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