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纪实

2016-05-30 22:19刘玉华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月光曲兄妹曲子

刘玉华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文中所流露出的兄妹之间的手足情深、盲姑娘对音乐的热情和音乐家博大高尚的情怀让读者感动。课文以生动的文字,借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听钢琴曲时的感受,为学生学习现实与联想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及相关生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抓住重点段落,想象《月光曲》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想象力。

3.学习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善良、美好的心灵;通过欣赏《月光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陶冶情趣。

教学重点: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初步尝试在音乐中联想并进行练笔。

教学难点:通过对贝多芬情感变化的体验,探究其创作的原因。

一、 谈话简介,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请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注意“月”字要写得细长些才美观。谁听过这支曲子?(生摇头。)

师:今天我们就能听到。(缓慢陶醉的语气)《月光曲》,该是什么样的旋律呢?从音乐声中仿佛能看到什么样的画面呢?请你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很慢,很好听。

师:缓慢的旋律,能换一个词吗?

生:很婉转,悠扬。

师:这个词能表现出节奏的快慢,很准确。

生:音乐应该很轻缓,好像能看到月光下的树林,静悄悄的,天上星星在闪呀闪。

师:多么幽静的月光之下!

生:旋律应该会有变化。一开始慢一些,后来会越来越快。因为书上说海面会刮大风,浪也很大。

师:看来你把课文读得挺熟!但是要记住哦,不要被课文束缚住了自己的思维。其实,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那曲作者贝多芬,还有当时听到《月光曲》的人都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去感受贝多芬创作的激情和灵感吧!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一读这篇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通过读这个故事,你认为《月光曲》是一支什么样的曲子?

【简评】相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月光曲》是陌生的。他们也许在课前预习时知道了这个传说,但未必有机会领略到曲子的妙处。这里设计了猜测、设想的教学环节,引出学生的学习任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为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自读课文,感知传说

(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

师:一个故事,一支传世的名曲。同学们从中感受到了吗,这是一支什么样的曲子?

生:很优美,虽然我没有听过,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这样的曲子一定是美的。

师:动人的故事成就动人的曲子。

生:这支曲子里包含着爱,包含着温情,包含着贝多芬对陌生人的爱心。

师:你从故事里看出了曲子的温度!了不起!

生:我想这首曲子能够流传到现在,还有一个原因,除了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贝多芬以外,还因为这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故事。

师:是爱的流淌让曲子分外动人是吗?同学们真了不起,读了一遍课文就有这么多的收获,相信随着研究课文的深入,我们的收获会更大!课文中还有许多的词语呢,我们来读读。

(生领读“莱茵河 盲姑娘 蜡烛 琴键 谱成 幽静 ”。)

师:大家都读准了字音,这些词语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讲述着动人的故事。我们想象着画面,再读。 (请2名学生读,齐读。)

师:字正腔圆。谁能借助这些词语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篇课文的内容?

生:贝多芬无意中听到盲姑娘的谈话,进茅屋去为兄妹俩弹奏了一曲,后来被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感动,最后即兴谱写了《月光曲》。

师:你的回答让我们了解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还有谁来说一说?

生:贝多芬被盲姑娘热爱音乐的情感感动了,于是按动了琴键,创作了这首《月光曲》。

【简评】了解了学生对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进行了“幽静”一词的学习,为下文贝多芬听见琴声埋下了伏笔。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动

师:你们都用到了“感动”一词。那感动贝多芬的究竟是什么呢?请同学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是什么感动了贝多芬,画出有关的语句。

(生读、画,师巡视。)

师: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学习所得。

生:我从这句话中读出了贝多芬的感动。(读“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

师:真好,其他同学也找到这句话了吗?

生:找到了。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看大屏幕!哪句话最能打动贝多芬的心?(出示课件:妹妹说的话。)

生: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师:姑娘随便说说指的是哪句话?

(生读:“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够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

师:贝多芬从这句话里听出了什么?

生:这个盲姑娘很渴望听到贝多芬亲自弹的曲子。

师:“渴望”这个词用得多准确!不是愿望,不是希望,而是……

生:渴望!

生:他还听出了这位盲姑娘很喜欢音乐。

师:是啊!我想贝多芬不仅听出了盲姑娘对音乐那份喜爱,更听出了对音乐那份执着的追求与热爱啊!来,你把这位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读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了。此时的哥哥心里……

生:很难过。

师:内疚。

生:哥哥因为家境贫寒没有办法实现妹妹的心愿而内疚、伤心。

师:来把哥哥这份伤心和内疚读出来。

(生有感情地读。)

师:妹妹听到哥哥的话又会怎么说呢?

生:她说她只是随便说说。

生:这位盲姑娘酷爱音乐,明明是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非常想听,这句话是随便说说吗?

生:不是。

师:那是为什么呢?

生:她不想让哥哥伤心,非常体贴哥哥。

生:因为哥哥只靠着做皮鞋维持生活够劳累了,不想再为满足自己的愿望使哥哥为难了。

师:这真是一个善良、体贴、善解人意的盲姑娘啊。来,让我们带着这份理解读一读这段话。(生读。)

师:妹妹的善解人意,哥哥内心的无奈与内疚,无不让我们感受到兄妹的手足情深!面对如此酷爱音乐、善解人意的盲姑娘,贝多芬能不感动吗?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呢?

生:我注意到了对茅屋环境的描写。破旧的草房,破旧的钢琴,盲姑娘。

生:补充,哥哥还在做鞋,说明生活很困难,否则不能那么晚了还在做鞋。

生:补充,点着一支蜡烛干活,而不是点着很多,说明他们很穷。

师:是啊,就是这么穷的家庭,却有着一个如此热爱音乐的盲姑娘。那茅屋,那断断续续的琴声,那昏暗的烛光,仿佛触动了贝多芬的心弦。所以……

生:所以贝多芬开始演奏了!然后,盲姑娘很激动。

师:这样伟大的音乐家,所弹奏出来的旋律怎能不使盲姑娘入神呢?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盲姑娘这句激动的话。(生读: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师:我有个问题:双目失明的盲姑娘与贝多芬素不相识,为什么仅凭一首曲子就能猜到弹琴的是贝多芬呢?

生:因为盲姑娘虽然看不见,但有一颗对音乐特别敏感的心。她听得入了神,说明她听懂了贝多芬的音乐。

生:还有,刚才盲姑娘说过,想听听贝多芬怎样弹,恰好就有人进来说想弹一首曲子给自己听,这么自信,弹得又那么好,可能是贝多芬。

生:课文第二段说了,贝多芬到一个小镇演出。盲姑娘那么爱弹琴,一定知道贝多芬来演出的事,所以猜到了。

生:盲姑娘第一次听贝多芬弹,而且只听了一遍,就听出来贝多芬弹得多么娴熟,多么深情,她简直就是贝多芬的知音。

师:是啊! 所以说盲姑娘既热爱贝多芬的音乐也懂得贝多芬的音乐,是贝多芬的知音。同学们,知音难求啊!如果说贝多芬是被兄妹感动了,那么能在这样一个简陋的茅屋里遇见知音,贝多芬此时的内心是万分的……

生:激动。

生:于是贝多芬产生了创作《月光曲》的激情和灵感。

师:贝多芬在莱茵河边散步听到自己的钢琴曲,走近茅屋听到这一对兄妹的对话,推开门走进茅屋,遇到自己的知音,面对着盲姑娘的问话,贝多芬没回答,我想此时无声胜有声,心有灵犀一点通,只是想再次按下琴键……(读“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琴键来”。)

【简评】此处属于难点突破,作者借用兄妹的谈话一步步把高潮推进。为了使学生对贝多芬的情感变化有更深刻的体验,从而探究其创作的原因,教师设计了“读、画、想、说、读”的环节,使学生的情感与文中的主人公实现共鸣,从而对盲姑娘的追求、哥哥的愧疚、兄妹间互相理解体贴的真情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更能明白贝多芬弹曲子的初衷。

四、赏读想象,仿写练笔

师:如此清幽的环境,如此酷爱音乐的盲姑娘,此情此景让贝多芬想了许多,这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而又热爱音乐的人们,于是他想把心中这份情感借助这清幽的月光用音乐释放出来。面对清幽的月光,他按起来琴键——听!(欣赏《月光曲》。)

师:这就是贝多芬的《月光曲》,听完了,你有什么感受?

生:乐曲很美,先很舒缓,后来很激昂……

师:多美的曲子啊!和我原来的想象一点儿都不一样。

师:是啊!同样的曲子在每个人心中的想象都是不一样的。在穷兄妹心中,读——

(生读 “皮鞋匠……波涛汹涌的大海”。)

【简评】让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他们获得整体的感知,形成“通感”,获得的印象较为深刻,使学生对《月光曲》的内容及其表达的意境有了进一步的感悟。同时,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了想象的画面随音乐的旋律而变化,既对朗读进行了指导,又为下文“听曲子写画面”的小练笔进行了有效的铺垫。

师:同学们还记得刚上课时对《月光曲》的想象吗?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独特的月光世界。下面,还要请你听一首曲子,闭上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你仿佛在音乐声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播放《牧童短笛》。)

师:请睁开眼睛,把刚才你看到的画面写下来。(生边听音乐,边遐想,练笔。)

师:读一读你的片段。

生:清晨,太阳睁开了睡意朦胧的眼睛,老爷爷扛着锄头,来到了一片无边无际的田野。鸟儿为他歌唱,两只蝴蝶在他身旁翩翩起舞。田野里绿油油的小苗,好像在向人们点头。

师:一支欢快的田园交响乐。

生:太阳要落山了,天边红红的一片。一只小白狗和他的主人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迎面又跑来一只小黑狗,它们你追我、我追你,你用爪子挠挠我的后背,我用牙去咬你的尾巴,玩得可开心了!

师:这个可以取名为《快乐的小狗》。

生:一个小孩子,头上剃成桃形,穿着一件白背心,骑着大黄牛来到了一条清澈无比的小溪边。小鸟在树上欢快地叫着,听起来悦耳极了。小孩子跳下牛背,趁黄牛在喝水的时候,用手捧起水往黄牛的背上泼。哈哈,它晃了晃头,甩了甩尾巴,抖了抖身上的水珠,甩了小孩子一脸、一身的水,还哞哞地叫了几声。

师:看呀,同样的一支曲子,在你们的笔下就变成了不同的世界。你们还有想象成什么的?

生:熊大和熊二。

生:郊游。

师:看来音乐带给人的遐想是无穷无尽的!其实,这支曲子叫做《牧童短笛》。今天回家去,咱们再多听几遍《月光曲》,看看你能发现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把它写下来,明天咱们交流。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双城区兆麟小学)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月光曲兄妹曲子
猴兄妹分桃子
慢热兄妹
“读”好《月光曲》,教出语文味
有风吹过
月光曲
月光曲
二十一载的异族兄妹
公园那边有人在吹萨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