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老北京,一首凄婉的歌

2016-05-30 10:48潘宁
阅读(高年级) 2016年9期
关键词:英子尘埃骆驼

潘宁

听,一串悦耳的驼铃声“当、当、当”地响起,骆驼队来了。“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地,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很难看。”

“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当、当、当地响。”

听,台湾人遇到北京腔,怎么这么有趣呢!

“妈妈还说不好北京话,她正在告诉宋妈,今天买什么菜。妈不会说:‘买一斤猪肉,不要太肥。她说:‘买一斤租漏,不要太回。”

听,毕业歌《送别》的旋律响起来了,婉转悠扬,动人心弦。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看,阳光下的世界:

“太阳从大玻璃窗透进来,照到大白纸糊的墙上,照到三屉桌上,照到我的小床上来了。我醒了,还躺在床上,看那道太阳光里飞舞着的许多小小的,小小的尘埃。宋妈过来掸窗台,掸桌子,随着鸡毛掸子的舞动,那道阳光里的尘埃加多了,飞舞得更热闹了,我赶忙拉起被来蒙住臉,是怕尘埃把我呛得咳嗽。”

看,老北京小孩子穿的衣服:

“印花斜纹布的棉袄棉裤,都是新做的;棉裤筒多可笑,可以直立放在那里,就知道那棉花够多厚了。”

看,老北京的手艺人:

“这时剃头挑子过来了,那两片铁夹子‘唤头弹得嗡嗡地响,也没人出来剃头。打糖锣的也来了,他的挑子上有酸枣面儿,有印花人儿,有山楂片,还有珠串子,是我最喜欢的,但是妈妈不给钱,又有什么办法!”

“卖切糕的,满身轻快地推着他的独轮车,上面是一块已经冷了的剩切糕,孤零零地插在一根竹签上。”

古老的城里,英子给我们讲述了她自己和她身边的人们的故事——

疯子秀贞的故事

疯子秀贞“穿了一件绛紫色的棉袄,黑绒的毛窝,头上留着一排刘海儿,辫子上扎的是大红绒绳,她正把大辫子甩到前面来,两手玩弄着辫梢,愣愣地看着对面人家院子里的那棵老洋槐。”她的女儿丢了,她便疯了。秀贞竟然和英子成了朋友,在英子的帮助下,疯女人找回了失散多年的女儿。秀贞母女的命运真能像英子期待的那样好起来吗?

拾荒贼的故事

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他供给弟弟上学,是个好哥哥。但是,厚嘴唇的年轻人竟然是个偷东西的贼,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宋妈的故事

英子的奶妈宋妈,是个朴实的乡下人。宋妈几年前撇下孩子来到英子家中伺候,英子姐弟四个离不开宋妈,喜欢宋妈。宋妈辛苦挣钱给丈夫拿回去养孩子,可孩子却早就没有了……

爸爸的故事

爸爸爱英子,“英子一生下来,她爸爸就给惯的,一不舒服,爸爸就抱着睡。”这是一个慈祥,但并不完美的爸爸。爸爸的故事又是怎样的呢?

《城南旧事》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旧北京的社会风貌。在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一个普通的人家,一个童稚的小姑娘,她看尽了当时北京城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有种说不出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这些故事娓娓道来,相信一定会打动你的心。

翻开《城南旧事》这本书,我仿佛走进了小女孩英子所居住的那条胡同,看到了老北京的风貌。这本书的内容很精彩,跌宕的情节常常让我为文中的人物捏了一把汗。英子有一颗善良、纯洁的心,她让我明白了成长的价值,读完这本书我似乎长大了许多。

猜你喜欢
英子尘埃骆驼
不染尘埃
尘埃有多老
尘埃不定
大骆驼
独臂作家之死
骆驼
钻石妙贼
巧计得绵羊
尘埃闪烁
彷徨的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