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站稳人民立场

2016-05-30 10:48孙林
北京支部生活 2016年7期
关键词:根本利益阶级阶层

孙林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坚持不忘初心,就是要从根本上站稳人民立场,坚持继续前进,就必须处理好不同阶层和群体的利益诉求。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离开人民,党的力量就成为无源之水,党的事业就成为无本之木。因此,我们党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如此,我们党才能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人民不是抽象的,人民的支持也不是天然的,人民中的不同阶层和群体,对党的认同,首先是利益认同,然后是政策认同,最后才是政治认同。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好不同阶层和群体的利益诉求,是密切党群关系的迫切问题。

中国共产党深知,政党政治时代仍遵循着“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古老政治逻辑,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站稳人民立场,力求包容不同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利益,遵循着帕累托改进,力图让革命、建设和改革成果普遍惠及。《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一书第5章“中国共产党怎样处理不同阶级、阶层和群体的利益诉求”,详细生动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处理艺术。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站稳人民的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包容性地回应不同阶级、阶层和群体的利益诉求,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民意如流水,民心若磐石。面对不同阶级、阶层和群体的利益诉求,中国共产党不是一味迎合“民意”,而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在处理利益诉求时,既做先生也做学生,引导和适应双重向度,双管齐下,很好地把握住了根本利益与具体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力圖做到顺民心、合民意。

密切党群关系与群众“在一起”,不是刷存在,而是要做好利益代表和表达。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社会结构分化组合,原有整体性利益格局被打破,逐渐形成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分配方式多样化和利益关系复杂化的局面。不同阶级、阶层和群体的利益诉求,具体分化出生存性诉求、发展性诉求以及利益争端公正解决诉求。如何在多样化的利益诉求前面,发挥政党功能,做好代表和表达,中国共产党统筹兼顾,不仅注意保障民众基本利益诉求、化解利益冲突,而且还注意包容性区分和对待经济利益、政治权利等诉求并认真地作出回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面对错综复杂的利益问题,中国共产党坚持“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超越利益集团处理利益问题,赢得了普遍的认可和尊重。

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构造了一个以公有制为基础,以“中国梦”为最大公约数的动态、多元、复杂社会。面对未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不忘初心,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定地团结和带领人民正在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前进。

猜你喜欢
根本利益阶级阶层
黄永峰:追梦互联网新蓝海 彰显新阶层新担当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从党史国史维度看党的十九大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探究
阶级话语与翻译:以英译《暴风骤雨》为例(1949~1966)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浅谈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与狐谋皮
论董必武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群众路线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