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2016-05-30 18:06吴敏捷
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培养

吴敏捷

【摘 要】创新教育的首要内容是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才可能产生创新动机、启动创造思维从而获得创新成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創新意识;培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把传授知识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结合起来,显得尤为重要。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就得努力将自己的心理调适到符合儿童特点,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状态,将激情和微笑、趣味和爱心带进课堂。而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善于启发诱导,语言幽默风趣,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学生因学习紧张引起的心理压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激发学习兴趣,学到知识。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各抒己见,无所顾忌,往往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透露出创造的萌芽。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处于平等、和谐的关系,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沟通,气氛会更宽松,师生也就会更愉快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师生共同思考合作研究,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将进一步得到培养。

二、激发兴趣、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独立性是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在解决问题时,独具卓识,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从而具有一定意义的首创性、科学性。而这种独立性的特点,往往体现在思维中的怀疑因子:对“司空见惯”的置疑,对“完美无缺”的置疑,对教材的置疑,对教师的置疑……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当然,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对小学生来讲,有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

1.培养兴趣,养成质疑习惯

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打消那种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实际上,只要教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不断提出问题又能不断地解决问题。

2.教给方法,提高质疑水平

要引导学生从文章的语言因素、表达形式、篇章结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发现问题,避免脱离教材内容和语文教材特点的不着边际的滥问。以语言因素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在标点不同处、字词精当处、语句重复处等质疑。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质疑水平会逐步提高,一些学生能提出具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如我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学生读到这儿问老师:“老师,这里两个‘清清楚楚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要重复用这个词呢?”这些问题,无不体现着学生独立思考、深入读书的主动求知心理。

3.积极引导,解决质疑问题

启发了学生提问,紧接着要解决处理好学生提出的问题。发现学生提出带有规律性、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充分地肯定;对于提得不够好的,也不必求全责备。教师应尽量在课堂上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有些问题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留有思考的余地。

三、树立新型的语文教学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教师要转变观念,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实施开放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做到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春天,组织学生到郊外踏青,找一找春天;听一听大自然的音响;开展一些有趣的科技活动。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情感体验,学起课文来自然思维活跃,情趣昂然。这样,学生既得益于课堂教学,又得益于课外活动。

2.构建课堂信息交流网络,提倡“合作”教学

以“小组合作”、“多边合作”、“全班合作”等形式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发展,在交流中竞争。合作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意愿和选择,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课堂上允许学生插话插嘴,质疑问难,并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敢于猜测、敢于求异、敢于创新。教师用激励性的评价帮助学生相信自我,超越自我。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逐步得到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的火花才会迸发、闪烁。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培养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