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而不泥于古道法自然铸大美

2016-05-30 10:48徐振宇隋林华
收藏与投资 2016年6期
关键词:黄公望傅抱石古人

徐振宇 隋林华

《收藏与投资》:傅老您好,您的父亲傅抱石先生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也是您艺术生涯的领路人和启蒙老师。您能向我们介绍一下,在您的艺术生涯中,傅抱石先生在艺术探索之路上,是如何影响了您?

傅二石:好的,我来谈谈父亲当年去富春江写生的故事。当年,父亲从富春江开始行走到新安江。我自小喜好绘画,父亲去写生,我一路跟随。在路上,父亲对我说:黄公望是中国历史上的大画家,他创作的《富春山居图》是中国美术史上的杰作。写生归来后,他出了一本画册叫《浙江写生集》。作品的风格与黄公望不同——不是一个长卷,而是根据新安江沿途的风景,创作了很多作品。父亲和我说:艺术,首先要领会。我在去新安江之前,一直在学习黄公望的巨作。因为没有原图,我看的是日本的印刷品。根据这张印刷品,通过临摹,学到了古人的用笔方法:比如松树的画法、山的画法,都可以学到。我临了好几遍,我父亲每次看我的画都摇头,他说我也还没有学到,你不可能和黄公望一样,和黄公望一样的,只有他自己。

《收藏与投资》:您和傅抱石先生的意思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学古而不泥于古”?

傅二石:学古人是对的,但首先清楚,学古人是为了啥?是为了成为一个以个性为主体的画家,而不是成为一个模仿别人的画家。明白这一点,很重要。你画得和黄公望一模一样,也没有人承认你是黄公望,或者说认为你的画和他的一样有价值。他告诉我说古人的好地方一定要学,但不是说都拿来照抄。所以我的新安江之旅,一是学黄公望的画法;第二个是熟悉我父亲,看他是怎么样用现代画家的观点、方法,去表达富春江的风光。

《收藏与投资》:谢谢傅老!您才提到傅抱石先生对《富春山居图》独到的创作理念,与黄公望的创作理念有很大不同。还请您具体谈一谈古人和现代艺术家对创作上的不同理念和原因所在。

傅二石:首先,我们今天看到的富春江和古人看到的富春江是不同的。的确,山没有变,水没有变,树也没有变。但是人变了,观察风景的方式也变了。作为一个20世纪的画家,审美观念会和古人有比较大的区别。如果只是一味的仿古,那没有太大的意义。刚才提到的新安江之旅,对我的影响收获很大。学到了新画法,还学会用现代的观念去观察,能够用古人的眼光去审视。黄公望和我们隔了几百年,他画面中所表现出的美和我画面中的美,是不一样的,但也是共通的。同样都是水墨表现,他画得比我的细致得多:每根线条、每株植物,都仿佛是乐曲的音符,通过他的画笔,奏成一曲完美的交响乐。大自然中蕴藏了无限的美。他的伟大就在于,能够发现自然的美,并通过他的笔墨表现出来。

我的父亲写生回来,按自己风格的作画,我觉得这也很难得。他学习了黄公望,但没有过分模仿黄公望的笔法。黄公望菩于采用小号的毛笔,有节奏、有韵律地进行绘画。傅抱石作画则是大笔一挥,一挥而就。很多人学傅抱石,学到的也是这“大笔一挥”,但是,傅抱石画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小心收拾”,这个要点,很多人没有掌握。如果只是大笔一挥,看似气势很大,但是没有东西可看,细部更美的东西没有处理得当,那么这幅画也不能称得上是好画。

《收藏与投资》:傅老,我们想请您就具体的某一幅作品,谈谈您是如何创作的。也想请您艺术创作中的趣事?

傅二石:好的,《登高万古乐》这是我最近创作的一幅画。风景画,一定要有层次。比如你看,这是距离我最近的山,然后是稍远一点的,才是远山。虽然画的是黄山,但是我并不是依照黄山的照片来画。而是根据黄山的山峦起伏、高低变化的规律进行创作。山川由近处向远处延伸过去,当中有你的笔墨浓淡,靠着旋转的线条,层次要分清楚。像这座大山,山体延续下来到山谷。山谷幽幽,流水潺潺。中国人说墨分五色,其实还可以更细分。在这幅画中,用墨对从浓到淡,绝对不止五种。现代人要有现代人的理念,不要和古人去重复。我讲究层次、讲究高远,但我没有套用古人的处理方式,在我看来,山能不能显示高与用笔有关。通过笔墨的方向来显示山高水长。笔势往下,就显得山头比较高。

《收藏与投资》:听闻在6月12日,您将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一场您的回顾画展,关于这场展览,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傅二石:好的,这次展览命名为《傅二石八十艺术回顾展》。今年我八十岁嘛,借这个机会,展出我近期创作的一些作品,也算是对我这么多年创作历程的一次回顾。

《收藏与投资》:现在的艺术圈,关于艺术家的推广、宣传越来越多,这会不会在一定程度上的揠苗助长,影响艺术家的正常成长?

傅二石:我觉得这是正常的现象。但是每个画家的情况也各有不同。总的说来,如果作品本身能获得大家的公认,获得大家的欣赏,那这个画家可能就受欢迎。但是,有的画家不完全靠作品,他要靠宣传或别的一些手段,使原来不怎么好的东西,包装得比较好,我个人觉得这样做比较无聊。

在我看来,在任何的地方,都会有画家利用炒作,将自己的名声炒起来。但我认为,作品的好坏,不是炒出来的,也不是自己说的,是要靠别人去评价的。哪怕你自诩为大师,觉得自己画得非常好,但是别人不承认,不认可,都是没有用的。

《收藏与投资》:我们还想请教您一下关于艺术市场的问题。最近拍卖行作品的落槌价都较高,您觉得这是艺术价值的真实体现还只是一场虚假繁荣?

傅二石:现在这个市场总体来说还是正常的。画家依靠画画来赚些名利当然是普遍现象,这不稀奇,更不奇怪。但是从绘画的发展方向来说,我觉得应该提倡按照中国画艺术规律去走,你一定要拿出你真正好的作品,并且让作品得到大家的认可,让大家信服。你说你的画很好,人家往你画面前一站和你的实际状态要有吻合,人家觉得你是个大画家,看见你的画觉得笔法、章法是比较完美的。如果大家能够承认这一点,对社会来说你提供了一件好的作品,大家会赞扬你,会拿很多钱去买你的画。现在,傅抱石的画很值钱,但是他在世的时候,作品没那么值钱。我父亲是中国最早卖画的画家之一,六十年代一张很精心的画最高可以卖到几百块钱,能卖出几百块钱能算大画家,普通画家干脆就没人买。又比如齐白石的作品现在很值钱。这些都是一个社会认可,国人认可的问题。如果你的作品、笔法、章法都比较完美,为艺术界、为社会提供了一件佳作,那么自然会有很多人去称赞你,去买你的画。

《收藏与投资》:傅老,刚刚提到齐白石,他衰年变法,您有没有这个想法呢?

傅二石:关于齐白石的衰年变法,也是众说纷纭。我在此不做太多的评价。但我认为,不是所有的变法都是好的,变法不是成功就是失败,而多半人都会失败。

《收藏与投资》:不避讳地说,现在的艺术圈稍显浮躁,年轻的艺术家们似乎也很难再像您这样的老艺术家一样完全静下心来创作。对于艺术界的后生们,您有什么教诲和忠告想对他们说呢?

傅二石:静下心来创作,少谈些买房买车。就我所了解,不论是古代的著名画家,还是近代的一些大画家,比如李可染、傅抱石等。他们在创作的时候,都不会想到卖一幅画要多少钱,或者可以从作品中得到多少好处。甚至可以说,有些画家的境地是很可怜的。比如陆俨少,他在上海的居所是一个小阁楼,房子非常小,但他一个人坚持创作,也只有这样才能出大画家。再比如我父亲傅抱石,住在重庆金刚坡下抱石山斋的那些年,日子也是非常艰辛,但也正是经过这些,艺术家才能成长起来。

艺术创作这个事情是很奇妙的,有大房子、有大画室,却没有成大画家:恰恰在艰苦的环境下,那样才能出大画家。要懂这个道理,他们才能够在艺术上有长进,另外就是要知道画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很困难的事,所以我就在我这次画展的前言里面我就特别写了几句,我说你先做好一辈子的努力,你是干这一行的你是画画的,你哪怕就画画山水,也需要下一辈子的功夫,然后等你活到八十岁的时候你才能够勉强地说我懂得怎么画山水画。这是我自己的体会,也想告诉年轻人们:我不是天才,我是个普通画家,多半人都不是大天才。我父亲那样的天才,也在四川待了八年,才创造了自己的画法风格。当地的画家都不能理解,我住了几十年,为什么我没有,而你来了几年就创造了?这就和天赋有关的,天赋对艺术很重要,天赋之外,就是坚持。

猜你喜欢
黄公望傅抱石古人
黄公望的人生
好玩的古人
古人怎么洗澡?
“傅抱石”为何屡拍高价?
石鲁与傅抱石绘画思想的差异性
古人到底姓什么?
烟雾溟漠——“迷远法”在傅抱石山水画中的应用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
人生若觉无作为,愿君读读黄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