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子口战役回忆文章节选

2016-05-30 10:48
北京支部生活 2016年7期
关键词:腊子口工事主攻

“打天险腊子口是进入甘南的关键性一仗……这一仗是我们报告毛泽东同志,他亲自决定打的,并以毛泽东、我和林彪联合署名,在9月16日发了一个电报告诉彭德怀同志。电报开头就说:‘顷据二师报告,腊子口之敌约一营据守未退,该处是隘路,非消灭该敌不能前进。随后,我们一军团的几个领导干部,即根据毛泽东同志下达的决心,冒雨赶到二师去,请师长陈光、政委萧华连同四团的干部一起,一边看地形,一边研究打腊子口的部署……”

“……四团当时决定,正面由杨成武政委指挥,用一个连从正面进攻,夺取木桥,猛攻隘口。另派两个连,由团长黄开湘率领,沿右岸的峭壁迂回到敌人侧后奇袭敌人,达到全歼敌人占领隘口的目的。我们批准了他们的作战方案。”

“入夜开始攻击。负责攻击木桥的连队几次猛攻都没有奏效。敌人死守桥头堡。从右岸石壁上敌人倾泻下来的手榴弹,在桥头堡五十米内,构成了一片火网;手榴弹木柄和还没有爆炸的手榴弹,在地上铺了满满一层。我攻桥的连队始终接近不了桥头。于是该连在火线上召集党员会议,决定再接再厉,分两路夺取木桥。”

“如果腊子口打不开,我军往南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无论军事上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现在好了,腊子口一打开,全盘棋就活了。”

——摘自《聂荣臻回忆录》

“第二天经过时,不知昨天红一军团的英雄是怎样爬上这些悬崖峭壁,投掷手榴弹的。被炸死的敌人尸体还血肉模糊地在地上,我军的伤亡不知怎样。”

——摘自《彭德怀自传》

“木桥把两边的绝壁连接起来,要经过腊子口,除了通过这小桥别无他路。桥东头顶端丈把高悬崖上筑着好几个碉堡,四挺重机枪对着我们必须经过的三四十米宽、百十米长的一小片开阔地……透过两山之间30米的空间,可以看到口子后面是一个三角形的谷地,山坡上筑有不少工事。”

“经过我们反复缜密的侦查和我一营攻击时敌人暴露的火力,我们发现敌人有两个弱点,一是敌人的炮楼没有盖顶,二是腊子口上敌人的兵力集中在正面,凭借沟口天险进行防御,两侧因为都是耸入云霄的高山,敌人设防薄弱,山顶上没有发现敌人。”

“狡猾的敌人,凭着险要的地形和坚固的炮楼,有恃无恐地躲在工事里一枪不发,等到我们接近桥边时,就投下一大堆手榴弹……”

“敌人投过来的手榴弹,一个个在地上乱滚,炸裂的弹片在桥头三十米以内的崖路上铺了厚厚的一层。有的地方,没有爆炸的手榴弹已经堆起一层了。”

——摘自《杨成武回忆录》

“……战士们听说我们连担负了主攻任务,都像小孩子遇上年节一样,高兴得蹦跳起来。他们把手榴弹三个一捆,两个一束,挂满了全身;有的把刺刀、大刀擦得闪闪发亮。战士们那股劲儿,别说一个腊子口,就是十个腊子口也能拿下来。”

“狡猾的敌人,在我们射击的时候,躲在工事内不还手,但我们火力一停,战士们开始向桥头冲击时,他们就集中手榴弹,向我们猛烈反击。……敌人的手榴弹不停地在我突击道路上爆炸,进展十分困难。……敌人扔过来的手榴弹,一个个在地上乱转,炸裂的木柄、弹片和未炸开的手榴弹,在桥头五十公尺以内的地面上铺了一层,有的地方已经堆了起来。这样激战到半夜,连续冲锋十几次,均未奏效。”

——摘自胡炳云(红六连唯一的幸存者)《腊子口上的红六连》一文

“走出草地向甘南前进的途中,我们红四团接受了攻打腊子口的任务。团里又把主攻任务,交给了我们二营。在那终年积雪的高山和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进的时候,大家就憋着一股子闷气,要找敌人算账。现在听说有了战斗任务,而且是主攻,简直高兴的不得了。”

“打不下腊子口,就到不了陕北……天亮以前,我们一定要把红旗插上腊子口!”

——摘自 《骁勇虎将张仁初》

“距腊子口五六里的地方,就可以看出一些战后的残迹。沿途树木差不多每株都‘体无完肤,不是枪伤,就是被手榴弹炸得断枝落叶。青青的绿草全被踏残了。敌我对峙的临时野战工事,在工事周围英勇牺牲的战士,这一切一切,都使人们看出是经过残酷的肉搏战斗的场所。”

“腊子口的隘口,只有一丈多宽,进入隘口就要越过两根木头做的约一丈长之木桥。隘口里有堡垒数座,机关枪以交叉火力对着隘口。敌之右翼山上,在半山腰布置了一連守兵,专以手榴弹抛掷于隘口……隘口周围五十米,仅是未爆炸的手榴弹,就有一两百个。树木则被炸成了残灰……”

——摘自杨定华《雪山栈道的行军》

猜你喜欢
腊子口工事主攻
推行“家族管理制” 促进工事项目安全自主管理落地
突破腊子口
——红军长征故事之五
江苏“聚焦富民”大打城乡居民增收主攻仗
天险腊子口是怎样攻克的
明确主攻 补齐短板
激战腊子口
让老百姓看病不难不贵 泉州市医改确定四个主攻方向
特战狙击手必备之技能
四省试点 主攻方向已定
留下落户正定近半个世纪的工事山——古城保护的正确理念